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曝气吹脱条件下的挥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化废水中各类有机物表现出不同的挥发特征,乙苯、萘等11种物质比较容易挥发,12h空曝后其去除率约为20% ̄40%,它们的挥发速率常数Kv与Henry常数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线性相关方程为Kv=2.906×10^3H+0.0146,挥发作用在这类物质的去除中起着重要作用;苯酚等12种物质具有中等程度的挥发性;间苯二酚等物质其挥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198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海岸带沉积物中总汞、铜、铅、锌、镉、油类、六六六、DDT、硫化物、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46×10^-6,18.2×10^-6,27.7×10^-6,85.6×10^-6,0.075×10^-6,20.4×10^-6,0.0083×10^-6,0.0073×10^-6和1.18%。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陆地侵蚀风化产物是福建省海岩带沉积物重金属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12磷钼杂多酸(PMo12)修饰电极对苯酚及苯二酚类(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的催化氧化作用,以及苯酚和苯酚类在涂敷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C18键合固定相上的分离方法,采用修饰电极色谱电化学法对其进行分离检测。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及苯酚的线性范围依次为4.0×10^11mo1/1-2.0×10^-8mo1/1,4.0×10^11mo1/1-2.0×10^-8mo1/1,8.0×1  相似文献   

4.
长光路FTIR研究HFC152a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长光路FTIR技术研究氟里昂替代物HFC152a(CH3CHF2)在对流层中的化学反应,氯离子作反应的引发剂,用相对速度方法测定了HFC152a与Cl原子反应速率常数为(2.3±0.5)×10^-13cm^3·mol^-1·s^-1(298±K)。HFC152a在对流层中的主要含氟光解产物为COF2,产率为88%。有关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藻类-卤虫-对虾系统深度处理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5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5%和80.0%,对PO4^2-和Hg^2+去除率都在98%以上。在卤虫密度52.1个/L和36.0个/L,藻类密度25725.8万个/L和20924.9万个/L,水中汞能被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累积,在水中汞浓度1.0×10^2-7.8×10^3和2.10×10^2-1.04×10^4;卤虫  相似文献   

6.
用自制的氢化物发生器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锑的方法.结果表明:在2mol·L-1的HCl介质中,锑浓度在4.4×10-8~8.8×10-7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1.5×10-7g·mL-1的锑溶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6.7%.30种异离子及有机物不干扰测定,回收率在96%~106%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上海市大气中人工放射性本底水平,于1989年9月-1991年11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大气气溶胶采样后1天和采样后7天的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浓度分别为9.3×10^-2Bq/m^3和2.6×10^-3Bq/m^3,其中^90Sr浓度<1.8×10^-6Bq/m^3,^137Cs浓度<1.3×10^-5Bq/m^3;雨水沉降物总β放射性(包括人工的和天然的)沉降率为0.78Bq/  相似文献   

8.
广汉市生活垃圾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简要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概念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1997年分布的ISO14040环境管理体系“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同2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LCA评价,结果表明,林烧,简单填埋,卫生填埋及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潜力分别为5.1×10^-2,3.8×10^-2,2.6×10^-2,和1.7×10^-2,处理成本分别为39.2元/(人.年),21.3元/(人.年),27.8元  相似文献   

9.
研制出一种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电极,电极膜最佳组成:THDA-DBS5mg,DBP04ml,NB0.3ml,PVC粉0.2g,电极线性范围1×10^-3-8.1×10^-7mol/L,级差58mV/dec,对DBS和SDS检测分别为5.6×10^-7mol/L和7.4×10^-7mol/L。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芥子酸清除亚硝基自由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辐解方法,研究了阿魏酸、芥子酸(HCA)快速清除NO2的机理,测得NO2从HCA抽氢反应的动力学常数为(7.2-7.4)×10^8dm^3.mol^-1.s^-1量级,并发现在弱酸性条件下HCA也能有效清除HNO2。  相似文献   

11.
不同行业点源产生VOCs气体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调研552个工业VOCs点源案例的基础上,采用Origin 7.5软件统计分析了不同行业产生VOCs气体的特征. 结果表明:工业点源产生VOCs气体的流量主要分布在103~105m3/h之间;其中,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印刷业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产生的VOCs气体流量较高,在104~105 m3/h之间. 各工业点源产生的ρ(TVOC)(VOCs气体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102~104mg/m3之间;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产生的ρ(TVOC)较高,在103~104mg/m3之间.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产生的VOCs种类较多;各行业产生的典型VOCs包括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等. 该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行业开展点源VOCs污染治理和控制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使用SUMMA罐采集华东地区5类典型合成树脂企业有组织排口样品,通过气相色质联用技术(GC-MS)定量分析106种VOCs,计算了合成树脂行业排放量、排放系数和不确定性,分析了VOCs的排放特征和臭氧生成潜势,建立了5类合成树脂VOCs排放成分谱.结果表明:合成树脂企业VOCs排放量为346~3467kg/a,5类合成树脂排放系数为0.06~1.24g/kg,其中涂料树脂(CR)类企业排放量和排放系数均最大.芳香烃、含氧烃(OVOCs)和卤代烃是合成树脂行业VOCs排放基本组分,累计占比范围是73.2%~98.3%.涂料树脂、酚醛树脂(PF)、聚氨酯(PU)、共聚物树脂(ABS)和聚碳酸酯(PC)特征污染物分别为:甲基异丁基酮、苯、甲苯、苯乙烯和二氯甲烷.合成树脂企业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2.7~202.5mg/m3,源反应性(SR)为0.3~4.6g/g,CR类企业OFP和SR均最大.合成树脂行业SR处于各行业平均水平.芳香烃、OVOCs和烯炔烃是合成树脂行业的主要光化学活性组分,累计OFP贡献率为64.1%~100.0%,苯、甲苯、甲基异丁基酮、乙烯、苯乙烯是合成树脂行业关键活性物种.研究显示,合成树脂行业VOCs治理应管控芳香烃和OVOCs的排放,重视污染物恶臭问题和卤代烃溶剂的危害,减排VOCs排放量大、臭氧生成能力强的CR类企业.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产排污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了浙江省内4家典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并对其中的两家企业开展了实地监测,通过分析生产工艺及其所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确定了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产生和排放环节,计算了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和排放系数,估算了201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VOCs产生和排放量.结果表明,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业的VOCs主要产生及排放环节为涂装工序;现阶段浙江省内仅有部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对喷漆废气进行了高效处理;除涂料外,溶剂型清洗剂也是该行业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计算得出的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业的VOCs产生系数为0.20 t·t~(-1)、 3.92 kg·辆~(-1)和29.36 g·m~(-2),排放系数为0.13 t·t~(-1)、 2.63 kg·辆~(-1)和19.72 g·m~(-2);201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VOCs产生量为2 425.84 t,排放量为1 627.54 t.  相似文献   

14.
对比了浙江省2014和2018年金属表面涂装企业的有机废气排放及治理情况,分析了该行业涂料及稀释剂的使用、主要污染因子,测算了溶剂型、水性涂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系数和排放系数.结果表明:2018年VOCs治理水平明显高于2014年,水性涂料使用企业比例由18%上升至36%,纯溶剂型企业由82%下降至64%;金属表面涂装行业的主要排放污染物为二甲苯、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丙二醇、乙苯、苯乙烯等8种有机物.溶剂型和水性涂料的VOCs产生系数分别为0.72和0.31kg/kg;溶剂型和水性涂料2014年VOCs排放系数为0.64和0.29kg/kg,2018年为0.48和0.21kg/kg.  相似文献   

15.
RTO(蓄热式氧化炉)应用调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研RTO(蓄热式热氧化炉)装置处理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应用实例,对比分析了VOCs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结合RTO处理VOCs原理及相关规范,指出采用RTO方法的优点及需要完善改进之处,为RTO装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指导意见.在一定VOCs浓度区间范围内,随着VOCs浓度的升高,RTO对VOCs去除率呈上升趋势,RTO对VOCs的绝对去除量有保障.RTO装置比较适合处理VOCs浓度为1000~8000 mg/m3的废气,三室式RTO装置可以兼顾到处理效率和经济性要求,现有主流三室式RTO比较适宜的VOCs废气处理量为10000~30000 m3/h.  相似文献   

16.
结合贵金属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优点,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t-CuMnCeOx/蜂窝纳米陶瓷整体式催化剂,考察其在微波辐照下对印刷包装VOCs(甲苯和丙酮)废气的矿化效果及催化机理.研究表明,微波功率600W,进气量5m3/h,甲苯和丙酮浓度各1000mg/m3条件下,催化剂床层温度达到300℃,双组分VOCs矿化率为82%.结合XRD和XPS表征可知,高分散的Pt颗粒与铜锰铈尖晶石活性组分在"微波热点"作用下提高了对甲苯、丙酮的低温催化效率;微波催化燃烧反应同时遵循L-H和MvK机理,不同价态金属间发生电子转移,催化剂表面产生更多的表面吸附氧和晶格氧,从而增强了VOCs分子的吸附与氧化.中间产物测试基础上,推测甲苯的氧化降解途径为甲苯→苯甲醛→苯甲酸→小分子酸→二氧化碳和水,丙酮的氧化降解途径为:丙酮→小分子醛类、酸类→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大气PM2.5和O3的协同污染特征,在深圳市大学城开展了秋季光化学反应活跃季大气污染加强观测.发现O3日最大8h平均值(O3_8h)和PM2.5在日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O3_8h与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甲醛的相关性显著高于NO2.利用气溶胶质谱仪在线测量了亚微米气溶胶化学组成,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其中有机气溶胶进行来源解析,解析出5类因子,其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占总有机物浓度的50%.通过对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O3_8h和SO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与硝酸盐(NO3-)未表现出相关性,说明VOCs在深圳城区大气PM2.5和O3耦合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比NOx明显,VOCs减排是深圳市协同控制PM2.5和O3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涂料制造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VOCs(挥发性有机物)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污染物,涂料的生产和使用是VOCs排放的重要固定源.美国、欧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涂料制造工业的VOCs排放标准,而中国自2010年起才开始管控VOCs的排放.通过对美国、欧盟和中国现行的涂料制造工业VOCs排放标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涂料制造工业VOCs排放标准体系完整且严厉,由源头替代、工艺过程控制、排放限值、监控与管理等构成,但存在表征方法不明确、分析方法不准确、总量控制指标缺乏等问题.因此,基于优化VOCs全过程防控标准体系,提出以下4点建议:①强化源头VOCs排放控制,制定高固分涂料、水性涂料(油墨)各类涂料产品的VOCs含量限值,并配以相关分析方法;②加强VOCs工艺过程控制,在强调密闭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吸风罩捕集效率的统一判断标准;③选用TOC(有机碳)代替NMHC(非甲烷总烃)作为VOCs的表征指标,借鉴欧盟的逸散率制定排放绩效值,构建总量控制指标;④实施溶剂管理计划和PRTR(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记录),以实现VOCs减排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某石油炼制企业VOCs排放源强反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兆丰  魏巍  杨干  程水源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0):2958-2963
选取我国北方某石油炼制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于春季3月开展了厂界周边大气VOCs环境浓度监测,并利用ISCST-3空气质量模型反推出该企业VOCs排放源强.监测结果表明,厂外上风向背景点与下风向受体点TVOCs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8.6×10-9和88.3×10-9,且2个区域VOCs还存在化学组分特征差异,背景点以乙烷、丙烷、乙烯为主,而受体点化学组分中丙烯、异丁烷、丁烷、异戊烷、戊烷的体积浓度百分比显著上升,说明该炼油厂VOCs排放体量大,对局地环境影响显著.扣除背景点VOCs,获得了该炼油厂VOCs排放化学成分谱,其主要成分体积浓度百分比:乙烷(23.4%)、丙烷(11.8%)、丁烷(10.4%)、异丁烷(9.0%)、戊烷(5.3%)、异戊烷(6.4%)、丙烯(11.5%),成分谱特征与国内相关文献相似.ISCST-3模型反演结果显示,该炼油厂TVOCs年排放量平均值为(2201.6±1011.9) t/a,折合排放因子约0.73g VOCs/kg原油.该计算结果偏低,原因可能在于:其一,测试季节为春季,较低的环境温度致使了炼油厂挥发散逸环节的排放低于全年平均水平;其二,ISCST-3模型为扩散模型,未考虑VOCs化合物在局地范围的化学衰减.  相似文献   

20.
APEC期间北京市城区VOCs浓度特征及其对VOCs排放清单的校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UMMA罐采样-GC-MS” 离线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市东部城区2014年10月16日~11月27日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监测,得出APEC期间VOCs结果,会议前(10月16~30日)、会议期(11月5~11日)、会议后(11月12~27日),TVOCs(检出VOCs化合物之和)24h日平均浓度分别为49.12×10-9、25.17×10-9、23.38×10-9,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3个时间段,TVOCs白天平均浓度分别为41.43×10-9、17.36×10-9、20.08×10-9,会议期浓度最低,且烯烃体积百分比升高,烷烃和芳香烃降低,与会议前、后VOCs化学组分特征形成显著差异.会议前、会议后的TVOCs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VOCs受温度影响最大(相关性0.74),其次相对湿度(相关性0.67),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最后,基于北京市VOCs排放清单和主要源VOCs化学成分谱,核算了会议期15种主要化合物的日减排量.APEC期间,该15种化合物的减排量与其白天均浓度较会议前、后的下降量显著相关,相关性达到0.76~0.80,间接校验了北京市VOCs排放清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