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高温条件下直接脱除燃气中的H_2S是IGCC过程的关键之一,可以提高电厂热效率,减少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目前,高温脱硫剂研究主要以铜类和锌类氧化物为主,新的脱硫剂研究也很活跃,主要集中在超细化、复合氧化物、高比表面载体脱硫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各种金属氧化物高湿脱硫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高温温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对其硫容、脱硫精度等进行了分析,CuO有较高的脱硫精度,而Fe2O3和MnO2有较大的硫容,最后对脱硫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流化床煤气炉炉内脱硫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在煤中以无机硫和有机硫的形式存在,在煤的气化过程中主要形成硫化氢,温度,气体环境和加热率都对煤所含硫的释放有影响。非催化气-固反应是清除热烟气中硫化氢的一种方法,常用脱硫有碱土金属合物,重金属氧化物,混合金属氧化物等。氧化锌及混合金属氧化物脱除硫化氢很有效但受温度限制钙其脱硫剂脱硫效率高,便宜,但有些涉及石灰石应用的总是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煤流化床气化的床内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φ100mm加压流化床气化装置上,进行了义马、大同、夏庄和南定4种煤及2种钙基脱硫剂的床内脱硫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石灰石和白云做为床内脱硫剂是可行的,脱硫率随Ca/S摩尔比增加而提高,比为3达最大值。操作压力对脱硫率的影响与床层温度和CO2分压是有关,反应处于脱硫剂煅烧不受压力影响,在非煅烧区脱硫率随压力而降低。原煤中全硫增加脱硫效率提高。本试验范围所得脱硫率50-85%。  相似文献   

5.
将等效粒子模型用于程序升温热重法研究,用计算机编程分别给出铁钙氧化物高温脱硫剂在还原、脱硫过程的动力学参数随固体转化率的变化规律,指出还原和硫化过程中存在补偿效应,且该效应呈现不同的规律,还原过程为“正补偿”,硫化过程为“负补偿”。  相似文献   

6.
各种金属氧化物高温脱硫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各种金属氧化物(如Fe2O3、ZnO、CuO、SnO2、CaO、MnO2)的高温脱硫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对其硫容、脱硫精度等进行了分析,CuO有较高的脱硫精度,而Fe2O3和MnO2有较大的硫容,最后对脱硫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效干法脱硫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高效干法烟气脱硫剂是提高干法脱硫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分析和探讨CaO和FA的配比、添加剂的种类及加入量、反应温度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高效干法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8.
高效干法脱硫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高效干法烟气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分析和探讨了CaO和FA的配比、添加剂的种类及加入量、反应温度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粒径降尘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Cr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Tessler形态分类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粒径降尘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Cr的存在形态,讨论了不同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u、Pb、Zn、Cr在降尘中的主要形态按顺序分别为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晶格态,其活性顺序为Zn>Pb>Cu>Cr;4种元素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在小颗粒中的分布均比在大颗粒中占优势,说明小颗粒中金属元素较为活泼,其环境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
提高钙基吸着剂脱硫活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陆永琪  徐瑾 《环境工程》1998,16(5):30-33
研究制备了两类吸着剂,一类在Ca(OH)2中混入易潮解性盐和碱,另一类是Ca(OH)2与燃煤飞灰的水合物。在积分式固定床反应器系统的脱硫活性测试表明,添加剂的吸湿作用加速了表面反应,添加剂与Ca(OH)2的湿混干燥物活性较纯Ca(OH)2可提高1~25倍;飞灰和Ca(OH)2的水合物可使活性提高达5倍,利用飞灰增强钙基脱硫剂的活性是可能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移动床复合金属氧化物烟气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新型DSI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研究其在移动床反应器中的脱硫行为,采用正交法设计实验,考察了诸因素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在移动床中实现脱硫剂的再生,得到浓度为4%的硫氧化物再生气,并可回收利用制备浓硫酸,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烟气脱硫的移动床反应器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反应器的设计,为工业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对重金属缓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土壤对锌的缓冲性能,讨论了缓冲能力随土壤固相上的锌量以及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缓冲能力与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有机质、CaCO3和氧化物)关系;温度和pH对土壤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固相上锌量增加,溶液中锌离子浓度的变大,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明显降低。温度和pH升高,都增加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石灰性土壤中几种主要组分对锌的缓冲能力的影响顺序耿:CaCO3〉氧化物〉有机质。  相似文献   

13.
新型低温CuO/AC脱硫剂制备——煅烧温度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次将炭载型CuO/AC用于烟气脱硫,在最经济的烟气脱硫温度窗口(120~250℃)显示出高的脱硫活性.考查了煅烧温度和煅烧后脱硫剂的预氧化对脱硫活性的影响,并对脱硫剂进行了TPD和EXAFS表征.结果表明:经250℃煅烧的CuO/AC脱硫剂具有最高的脱硫活性.200℃煅烧,前驱体Cu(NO32未完全分解;高于250℃煅烧,活性组分CuO被载体C部分还原为金属Cu 微晶,从而发生烧结、聚集,以上均导致脱硫剂活性的下降.尽管不同温度煅烧的CuO/AC表现出大的脱硫活性差异,但吸硫后均生成同一反应产物CuSO4.250℃煅烧的CuO/AC脱硫剂Cu 以CuO和Cu2O形态存在,其中的Cu2O在200℃很容易氧化成CuO  相似文献   

14.
促燃脱硫剂对煤炭清洁燃烧的功效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机热天平和色谱方法测试和研究了促燃脱硫剂在降低煤炭的着水温度、改善煤炭燃烧特性、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节能和环保功效。试验结果表明:CCS型燃煤促燃脱硫剂能降低煤炭着火温度30℃~80℃,提高煤炭利用率10%~25%,固硫率30%~50%,且明显降低CO排放量和排烟黑度。本文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工业废弃物在煤燃烧过程中脱硫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出了采用工业废弃物作为煤燃烧高温脱硫剂和催化促进剂的思路,对催化促进脱硫的机理进行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不同配方的脱硫添加剂,并进行详细的试验研究,最终在6t/h工业链条上取得50%左右脱硫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此对自制脱氯剂GH1与高温煤气中的氯化氢反应等温动力学与高温脱氯过程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等温动力学得出反应的反应级数为1,表观活化能为10.9kJmol。基于固定床反应器恒定模式行为,采用化学反应控制、产物层扩散控制及两种混合控制对脱氯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自制脱氯剂GH1与高温煤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同时产物层的扩散控制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以磁性氧化铁红作为脱硫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氧化铁烟气脱硫试验,研究氧化铁烟气脱硫的反应特性,并对脱硫机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铁脱硫反应最佳温度范围为400~420℃,硫容可达43.9%~46.1%;进口烟气中SO2的浓度越高,脱硫剂越容易穿透,穿透时间越短,脱硫效果越差;再生温度越高,脱硫剂再生率越高,再生所用的时间越短,再生效果越好;氧化铁脱硫剂再生后,脱硫反应活性下降;脱硫反应前、后和再生反应前、后的脱硫剂XRD图谱均发生变化,氧化铁的脱硫产物为硫酸铁,硫酸铁的高温再生产物为氧化铁。  相似文献   

18.
燃煤二氧化硫释放和钙基脱硫剂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硫在煤中的存在形态,对燃煤二氧化硫的释放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试验,其释放主要发生在850℃之前;还对不同钙基脱硫剂的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钙基混合物脱硫剂。  相似文献   

19.
新型脱硫剂在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中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开发的背景,对国内外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综述。作者采用消化法制取的新型脱硫剂具有良好的脱硫脱氮性能,能有效解决干法或半干法存在的不足。论文对新型脱硫剂 硫脱氮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议重视新型脱硫剂的研究与开发,以加快我国的烟气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20.
N2O直接分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详细综述了用于N2O直接分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N2O分解催化剂大致可以分作以下几类,即:(1)稀土氧化物及相关氧化物;(2)复合金属氧化物;(3)沸石催化剂;(4)水滑石热分解产物催化剂。前两类催化剂注重探讨催化分解N2O的机理,而后两类催化剂主要研究催化分解N2O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