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土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对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中废弃物账户的核算方法作了补充,并以浙江省为实例,分析了2003年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3年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7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8 hm2,生态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评价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09年丽水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0.884 1 hm2增加至2009年的1.462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1.5892 hm2变为2009年的1.568...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能源,而能源大量消耗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能源消耗的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碳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出200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耗的总碳足迹、不同能源和产业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进一步分析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四川省能源消耗的总碳足迹增长加快,从2000年的0.21hm2/人上升到2010年的0.53hm2/人,年均增长率为9.7%;(2)200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耗的碳足迹产值由2000年的3.3万元/hm2增加至2010年的5.5万元/hm2,年均增长率为5.2%;(3)碳足迹的生态压力从2000年的1.5上升为2010年的2.8,年均增长率为6.4%,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4)四川省能源消耗的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中虽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趋势,但目前尚未到达拐点,进一步证实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分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框架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四川省2010—2019年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W”型变化,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时间上呈波动变化,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呈西高东低分布。综合评价中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分别呈下降、上升、上升趋势,综合评价指数在2015年最低(0.109 6),2019年最高(0.212 1)。研究显示,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所改善,仍需提高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用水账户的用水效率,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抗侵蚀型生态沟渠构建及其稻田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沟渠水力学和工程力学特征,通过引进三维植物网护坡技术,构建了一种抗侵蚀型稻田生态沟渠,横断面0.9 m2,沟壁和沟底水生植物覆盖度分别为62.8%和35.3%,沟壁抗坡面侵蚀强度较土质沟渠可提高2倍以上,在优化污染物拦截去除功能的同时,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稻田应用实验表明,径流排水停留时间超过48 h后,SS、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59.5%、57.8%和45.3%,配置比例按照1 hm2水稻田配300 m该型生态沟渠实施,则超过80%以上的稻田径流排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该型生态沟渠工程造价约245元/m,接近传统混凝土排水渠单价,经近2年的运行观测,沟渠系统结构稳定,净化植物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揭示喀斯特城市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效应本质联系及变化趋势,基于转移矩阵、动态度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观山湖区201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观山湖区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0年来水田和旱地呈减少趋势,灌木林地和城镇用地面积增长最大,东部城镇用地逐年向西南方向扩张,耕地转出面积最大,2015—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峰值(0.546%)。(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林地增加不断增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比关系。(3)旱地和其他林地向有林地转移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有林地向旱地、城镇用地转移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驱动因素,2010—2020年观山湖区整体生态效应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海州湾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采集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测定有机碳、铜、铅、锌、镉、铬、汞和砷的含量。利用背景值计算污染负荷指数(PLI)、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结果表明:重金属总体呈现由岸向海、由南向北减小的趋势;PLI和Igeo表明研究区总体为中等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镉;RI表明研究区处于低风险,主要风险因子为镉。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资源枯竭区不同地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及风险,以河北峰峰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13个土壤表层(0~20 cm)样品中Cd、Pb、Cu、Zn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均高于河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4种地貌类型中土壤Cd、Pb均值分别为0.39、98.23 mg/kg,分别为背景值的4.15、4.57倍;Cd、Cu形成了局部污染;研究区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8.95和153.71,为重污染和中等生态风险;东部倾斜平原区中南部的Cd、北部的Pb为本区域土壤重金属形成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枸杞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对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宁夏西大滩碱化土壤,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进行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枸杞的效果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脱硫石膏施用量和施用深度不同,对于降低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pH值,改良土壤碱性的效果不同;脱硫石膏施用量不同,对于促进枸杞枝条和径杆的生长不同。施用量24 000 kg/hm2较48 000 kg/hm2提高枸杞枝条生长量10.5%~18.7%、径杆生长量10.5%~18.7%;脱硫石膏施用量24 000 kg/hm2,施用深度60 cm更有利于提高枸杞红果体积、红果鲜重和产量。脱硫石膏施用量24 000 kg/hm2,施用深度60 cm较未施脱硫石膏提高枸杞红果体积、红果鲜重和产量分别为28.3%、15.0%和37.9%。  相似文献   

10.
新型人工湿地生态填料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一粒级的碎石作为粗骨料,水泥、粉煤灰和化学添加剂为胶结材料制备了2种新型人工湿地生态填料(以下简称人工生态填料),分别为普通人工生态填料(ES-C)和内置空隙人工生态填料(ES-V),对比研究了2种人工生态填料和普通碎石填料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探讨了影响其去除效果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处理第5天,效果最好的ES-V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13%、75.25%和75.17%,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普通碎石填料的NH4+-N去除率比人工生态填料低30%左右,TP的去除率约为人工生态填料的一半。当COD/NH4+-N(质量比)为9~13,NH4+-N负荷为20~55mg/L时,人工生态填料对NH4+-N的去除效果较好;TP为3~10mg/L时,人工生态填料对TP有较高的去除率。最后从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人工生态填料的去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报道了一种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新型材料即新生态MnO2 及其对三种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作用及影响脱色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新生态MnO2 对酸性媒介染料的吸附能力很强 ,当染料浓度为2 0 0mg/L、pH <2时 ,其对酸性媒介黑T、酸性媒介绿G和酸性媒介黄GG的脱色率分别达 98.2 %、94.5 %和 96 .4%。染料吸附效果受体系pH值、MnO2 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pH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新生态MnO2 对酸性媒介黄GG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处理啤酒废水的粉煤灰废渣作为固氮菌的载体,与常规的氮肥、钾肥和磷肥复混生产粉煤灰微生态复混肥的依据、原理与工艺.粉煤灰微生态复混肥总养分31%,其中养分比例为N∶P2O5∶K2O∶有机物=1∶2.01∶0.96∶0.79,固氮菌数6.9×107个/g,粉煤灰占质量分数44.03%.通过小白菜等作物的种植试验表明,粉煤灰微生态复混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长效缓释,均衡作物营养,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抗病能力,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对作物植株性状的生长优势明显优于常规施肥法.  相似文献   

14.
植物-水生动物-填料生态反应器构建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构建了植物-水生动物-填料生态反应器,以强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效果.实验中构建了美人蕉-组合填料-泥鳅生态反应器,以上海市绥宁河富营养化河水为实验用水.采用近自然的静态处理方式,经过120 h,TP、NH 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68.5%、46.0%和53.8%,较对照1(无美人蕉和泥鳅,其他条件相同)分别提高52.3%、40.4%和43.3%.反应器中美人蕉根系生物膜中异养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数量分别为3.98E 08 CFU/g、8.20E 04 CFU/g和6.01E 03 CFU/g,较填料生物膜中相应细菌分别高出5.6倍、3.4倍和4.0倍.而根系和填料生物膜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水平相当,分别为1.09E 03 CFU/g和1.41E 03 CFU/g.根系泌氧能够改善根系生物膜含氧状态,使其成为硝化作用的主要场所.植物根系和填料生物膜内部存在兼性厌氧微环境,使反硝化作用得以进行,有利于总氮的去除.微生物群落的ERIC-PCR指纹图分析说明,美人蕉、泥鳅为填料生物膜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作用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污泥为原料,硫酸钙为添加剂,采用热解法制备了硫酸钙/污泥基生物炭,考察了硫酸钙添加量、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及保温时间对生物炭中Pb、Ni形态分布的影响,并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AC)对优化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硫酸钙/污泥基生物炭中的Pb、Ni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优化热解条件为:硫酸钙添加量2.5%(质量分数)、热解温度750℃、升温速率2℃/min、保温时间15min。该优化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硫酸钙/污泥基生物炭中的重金属Pb、Ni的生态风险分别为无风险、低风险,相对于污泥(低风险、中等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分别对南方某铅锌锰冶炼区周边(污染区)及大新村(对照区)进行大气降尘干法采集,测定了大气降尘中Cd、Zn、Pb、Mn、Cu、As、Ni、Cr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对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进行源解析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Cd、Cr、Mn、Ni、Pb、As、Zn、Cu均值分别为166.6、104.5、6 109.0、80.9、635.9、53.6、8 838.5、180.3mg/kg,分别为背景值的691.3、2.1、11.6、2.4、24.5、2.9、106.6、6.9倍。富集因子法分析得出,污染区大气降尘中Cd、Zn和Pb主要来源于铅锌冶炼以及电解锰企业;Mn、Cu、As和Ni在大气降尘中富集程度次之,既受自然源,也受人为源影响。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Cd为极强生态危害,Pb、Zn属于强生态危害,Cu、As、Ni、Cr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等级。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可忽略。大气降尘中Pb、As、Cd经手-口摄入途径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Pb、As、Cd含量,控制手-口摄入途径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7.
2种耐寒生态浮床植物的水质改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引种了2种陆地湿生的耐寒植物——黄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作为生态浮床植物,以水生美人蕉为对比,进行了水质改善实验研究。在6个月实验期内,黄菖蒲、西伯利亚鸢尾和美人蕉(5个月)对SRP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79.27、20.92和34.29 mg/(m2?d),对TP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86.92、24.91和36.6 mg/(m2?d),对NH+4-N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517.54、170.57和274.07 mg/(m2?d),对TN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763.79、301.81和384.04 mg/(m2?d)。黄菖蒲年去除磷的量21 207.64 mg/(m2?a),是西伯利亚鸢尾的2.6倍,是美人蕉的3.8倍;年去除氮的量186 365.78 mg/(m2?a),是西伯利亚鸢尾的1.9倍,美人蕉的3.2倍。黄菖蒲和西伯利亚鸢尾耐寒能越冬,生长期长,管理工作量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快速城镇化地区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实现区域内“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以乌鲁木齐市2004—2018年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并建立以“三生空间”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体系,采用ArcGIS分析15年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5年间乌鲁木齐市的生活生产空间呈现持续扩张的趋势,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生产空间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空间持续下降,生活生产空间的大幅增长来自其对生态空间以及生产生态空间的占用;(2)2004—2018年间乌鲁木齐市生态服务价值下降了13.87%,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总量最大;(3)未来应重点保护和规划生态空间内的林地、草地以及湿地等,高效集约利用生活、生产功能用地。  相似文献   

19.
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渤海南部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共5种重金属浓度,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来源及分布特征,同时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物中Cr、Cu、Zn、Cd、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3.67、17.27、...  相似文献   

20.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样分析了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Cd、Hg和As的含量、分布特征和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河套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背景值为参照,采用瑞典科学家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7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As和Pb的空间变异性较大;以2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顺序相近,Hg和As为对乌梁素海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同时表明,以河套地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参照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