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废水中甲醇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废水中甲醇的3种分析方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和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甲醇浓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5%,2.93%,3.6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8%,98.19%,97.62%。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能较好对应,其中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灵敏度最高,方法检出限为0.05mg/L。  相似文献   

2.
自制电压为10kV的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对质量浓度为200mg/L的模拟活性艳红K-2BP废水进行脱色和去除COD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氧气高压脉冲放电与高压脉冲放电相比,废水脱色率提高了1.3%,约为6%,COD去除率提高了3%,达14%;高压脉冲放电协同臭氧氧化与臭氧氧化相比,反应初期废水脱色率提高了约10%,反应30min后废水脱色率均达99%以上,COD去除率提高了15.2%,达80%。向废水中加入Na2CO3可使COD去除率明显下降;加入NaCl,在臭氧氧化条件下,COD去除率由66.86%降至58.86%;而加入Na2SO4后COD去除率升至81.70%。  相似文献   

3.
庞卫锋   《化工环保》2008,28(1):89-92
用泰德拉气体采样袋采样,自动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的非甲烷烃含量。甲烷、总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39,0—2066mg/m^3。进样量为1mL时,检出限为0.02mg/m^3(信噪比为3)。对3种不同浓度甲烷与丙烷混合标准气进行测定,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对4种不同性质的试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6.7%-102.0%。5名实验人员分别用自动进样法及手动进样法分析4种不同性质的试样,自动进样法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2%~1.8%,优于手动进样法的6.5%~8.3%。该法可一次连续测定21个试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分析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次氯酸钠氧化脱除黄磷尾气中的硫、磷杂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熊辉  杨晓利  李光兴 《化工环保》2002,22(3):161-164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工艺净化黄磷尾气,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65%,PH为9、反应温度为285K,气体流速为0.6-0.8L/min的条件下,对尾气中H2S、PH3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9.9%,和99.8%,出口含量分别小于0.2mg/m^3和7mg/m^3,对有机硫也有30%的脱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化工环保》2006,26(4):314-314
一种适用于盐渍土的土壤固化剂,可用于含盐量高的盐渍土的固化。各原料的质量组成:普通硅酸盐水泥1.0%,粉煤灰1.5%-2%,水淬高炉矿渣2%-3%,活性矿物掺和料(煅烧媒矸石粉、亚高岭土、磷渣或镁渣中的一种或几种)1.0%-1.5%,石灰(生石灰粉或消石灰)0.5%-1.5%,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0—0.3%,化学分散剂(萘璜酸盐缩合物或密胺类物质)0—0.1%。  相似文献   

6.
《化工环保》2007,27(1):19-19
钨酸盐阻垢分散剂的质量组成为:钨酸钠20%~30%,葡萄糖酸钠20%~30%,有机磷酸盐10%~15%,聚羧酸3%~4%,苯并二氮唑8%~12%,水25%~35%。该钨酸盐阻垢分散剂低毒、无环境污染,可与锌盐复配使用,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可使缓蚀率达95%以上,并可应用于氯离子含量高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磁场、超声波和Fenton试剂氧化耦合处理糠醛废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采用磁场、超声波和Fenton试剂氧化单独处理糠醛废水,在反应时间均为3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分别为13%、52%和55%。磁场和Fenton试剂氧化、磁场和超声波、超声波和Fenton试剂氧化耦合分别作用于糠醛废水,COD去除率有一定提高,反应3h后糠醛废水COD去除率分别达65%、57%和85%。将磁场、超声波和Fenton试剂氧化耦合作用于糠醛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5%,为糠醛废水的治理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霖  皮科武  吴思敏 《化工环保》2007,27(6):567-571
采用先酸活化蒙脱石、再加碱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基絮凝剂(PMT),用于去除染料废水的TOC和色度。实验结果表明:PMT处理2BLN分散蓝、KNR活性艳兰、X-3B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0.30。0.30,0.25g/L。在此最佳条件卜,2BLN分散蓝、KNR活性艳兰和X-3B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分别为77.0%,89.2%,39.5%,脱色率分别为41.2%,43.1%,57.4%。PMT对KNR活性艳兰和2BLN分散蓝实际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高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分别为91.6%和88.4%。但PMT对X-3B活性艳红实际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及对3种实际废水的脱色率均低于PAC和PFS。  相似文献   

9.
掺杂La3+纳米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La3+含量的La3+-ZnO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催化剂的结构、相组成、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不同La3+含量的La3+-ZnO催化剂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a3+导致ZnO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延长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寿命,提高了ZnO的光量子产率,La3+-ZnO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比ZnO显著增强。La3+质量分数为0.8%时,罗丹明B降解率最高,为92.5%。经La3+质量分数0.8%的La3+-ZnO催化剂降解后罗丹明B已被完全降解为无机小分子。  相似文献   

10.
以沉淀一热解法制备了纳米级Co3O4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Co3O4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300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Co3O4催化剂对不同活性染料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活性染料质量浓度为20mg/L、250mL染料溶液中Co3O4催化剂加入量为150mg、反应2h的条件下,Co3O4催化剂对B—GFF黑、B—RN蓝、K—NR艳蓝3种活性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分别为95%,87%,77%;适当加入酸或碱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反应后染料溶液的pH为7.12~8.37,染料溶液初始pH为10.00时的脱色率最高为100%;Co3O4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降解重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继诚  贾凌云 《化工环保》2005,25(6):427-430
丛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假单胞菌,考察了其对重油的降解效果。降解18d,重油的降解率达到42.8%,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的降解率分别为42.95%,43.85%,44.5%,5.55%;质量浓度2.5g/L的表面活性剂Tween-80可使重油的18d降解率达到51.0%;弱碱性条件有利于重油的生物降解;生物泥浆法处理重油污染的土壤,1kg土壤中重油质量100g,降解45d,重油的降解率达到38.85%。  相似文献   

12.
焦化项目大气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岩  仝纪龙  潘峰  安伟铭 《化工环保》2014,34(4):366-370
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某焦化项目为案例,在分析其工艺流程和排污环节的基础上,利用AERMOD模型定量预测评价该焦化项目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预测结果表明:SO2,NO2,NH3,H2S的区域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占标率分别为15.8%,29.6%,16.8%,24.8%;SO2、NO2、苯并[a]芘、固体悬浮物(TSP)的区域最大日均质量浓度占标率分别为7.5%,11.4%,7.2%,95.8%;TSP最大日均质量浓度坐标点为(500,0),位于厂界内部,高浓度是由焦化厂低矮面源造成的,且浓度随距离消减得较快。  相似文献   

13.
采用UASB工艺处理橡胶助剂对氨基二苯胺(RT培司)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UASB启动初期(1~16 d),COD去除率由60.8%降至24.2% ,TOC去除率由75.6%降至37.2%;UASB运行16 ~50 d,COD去除率逐渐提高;运行50 d时COD去除率为69.4%,TOC去除率高达90.0%。在进水COD负荷不超过6 kg/(m3·d)的条件下,UASB对COD的去除率为42.7%~69.4%,TOC去除率为58.0%~90.0%,NO3--N去除率接近100%。本实验最佳进水TOC 与TN 比为2.0,UASB进水pH可调节为4.5左右,反应温度为18~34 ℃时对UASB反硝化处理效果影响不大。UASB对苯系化合物的去除率从高至低顺序为对硝基酚>苯酚>苯胺。  相似文献   

14.
刘涛  程迪  李鹏 《化工环保》2013,33(3):235-238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载体、煤油为膜溶剂、NaOH水溶液为内水相,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兰炭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TBP体积分数为4%、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4%、内水相NaOH质量分数为12%、油内比(乳状液的油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为3∶2、乳水比为1∶5、萃取时间为15min时,废水中的酚类(以苯酚计)去除率达到85%以上,COD去除率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研究了初始COD、DO、氮磷元素等培养条件对藻生物量(每mL培养液中极大螺旋藻的质量,以干重计)及废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废水稀释至COD=700 mg/L,控制DO=2.5 mg/L,并添加氮磷元素使废水的碳氮磷质量比为225∶15∶1,培养3 d,极大螺旋藻的藻生物量可达175.55 mg/L,即每吨啤酒废水可生产极大螺旋藻175.55 g;废水中COD,TN,NH3-N,NO3-,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43%,94.54%,74.66%,94.53%,61.54%。利用啤酒废水培养螺旋藻在收获极大螺旋藻生物质的同时,还能对废水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苯基周位酸生产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HA-111大孔吸附树脂对苯基周位酸生产过程排放的汽提苯胺盐析废水和苯基周位酸酸析母液进行处理试验,效果良好。汽提苯胺盐析废水苯胺质量浓度>1600mg/L,经树脂吸附处理后苯胺质量浓度<2mg/L,苯胺去除率>99.9%,COD去除率>97%,树脂工作吸附量达120g/L,脱附率>98%;苯基周位酸酸析母液经树脂吸附、混凝沉淀处理后,苯基周位酸质量浓度<190mg/L,苯基周位酸去除率为94.8%,COD去除率为94.3%,氨基值去除率为80%,脱附率>99%。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中粉煤灰和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采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粗骨料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方法,来研究粉煤灰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得出:当再生骨料掺量为20%~30%时,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左右;当再生骨料掺量高于40%、粉煤灰掺量高于20%时,其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间不小于240 s,且当粉煤灰在20%~30%时,可获得较理想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当粉煤灰的掺入量分布在20%~30%、再生骨料的最佳掺量为50%时,可获得较理想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由此得出,合理的再生骨料、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并不明显且有提高的趋势,对降低混凝土成本,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水中添加苯醚甲环唑的含量为0.005~0.50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7.9%~10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7%;土壤中添加苯醚甲环唑的含量为0.005~0.50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95.7%~1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5%。将该法用于水和土壤残留实验,土壤试样在拖药后10~88d进行采样分析,其残留消解动态回归方程为y=0.8803e^-0.0122x,相关系数为-0.915,消解半衰期为56.8d;水试样在施药后0~21d进行采样分析,其残留消解动态回归方程为y=0.2624e^-0.2539x,相关系数为-0.899,消解半衰期为2.7d。  相似文献   

19.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C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堇青石负载Pd和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记作Pd-M-Mn(M=Cu,Co,Fe,Ni)/CC。实验结果表明:Pd-Co-Mn/C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CO转化率提高;当Pd负载量为1.00%时,反应温度为150℃时CO转化率达到98%,200℃时CO转化率达到100%;在反应温度150℃条件下,Pd-Co-Mn/CC催化剂(Pd负载量1.00%)的CO转化率在前30h内小幅度下降,随后稳定在90%以上,反应100h后,催化剂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棕褐色。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valuates inter-fuel substitution in the Swedish district heating industry by analyzing almost all the district heating plants in Sweden in the period 1989-2003, specifically those plants incinerating waste. A multi-output plant-specific production function is estimated using panel data methods. A procedure for weighting the elasticities of factor demand to produce a single matrix for the whole industry is introduced. The price of waste is assumed to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the energy and CO2 tax on waste-to-energy incineration that was introduced in Sweden on 1 July 2006. Analysis of the plants involved in waste incineration indic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net price of waste by 10% is likely to reduce the demand for waste by 4.2%, and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bio-fuels, fossil fuels, other fuels and electricity by 5.5%, 6.0%, 6.0% and 6.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