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东南沿海的金、银(银铅锌)矿床平行东海岸线分带,东带以银矿化为主,西带以金矿化为主。金、银矿床(点)明显地受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主要有变质热液型、火山(含次火山)热液型、地热水溶滤型和岩浆—热液型。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或古大陆壳。成矿水介质除变质热液型金矿床以变质水为主外,其他类型矿床大气降水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区域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成矿作用图式。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 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如美洲和亚洲大陆,有许多大型银矿床分布(图1)。在铜-黄铁矿型、黄铁矿-多金属型和斑岩铜矿型矿床以及锡和金矿床的许多矿石中,都查明有银的明显富集。近年来,在东太平洋隆起的玄武岩中,也发现有含银的铜-黄铁矿矿石。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南朝鲜的金、银矿床大多分布在前寒武纪的花岗片麻岩中,和/或与侏罗纪的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所有这些金、银矿床(一般称为“朝鲜”金-银矿床)都属于高温热液或中温热液型。本文所讨论的朝鲜型金-银矿床的地质和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辽宁二道沟金矿床为例,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总结了火山岩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成矿前景。二道沟金矿床是一比较典型的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产于由钙碱性流纹岩、粗面英安岩、火山碎屑岩和闪长呼岩等岩石构成的陆相火山岩系中;金厂为梁金矿床产于与火山岩相毗邻的变质岩中,小长皋沟金矿床产平与火山岩相毗邻的似斑状花岗岩内,它们与二道沟金矿床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性,同属于火山岩型金矿,同受围绕对面沟花岗闪长岩岩体分布的放射状断裂所控制,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新疆北部近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类型。通过对本区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容矿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硫同位素、氢同位素、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分析与对比.讨论了其基本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了本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我国东部地区某些产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同类型金矿床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葛山坞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北武夷地区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钾镁煌斑岩一超钾岩系列产出超大型金刚石矿床;玄粗岩系列火山一侵入连续体产出超大型一大型铜金矿床;钾碱玄岩一安粗岩系列产出大型稀土金属及Ba、Sr、P、Fe、萤石矿床;超钾安粗岩一流纹岩系列产出大型锆铪矿床及Y、Nb、Ta、REE、Ga、Al、萤石矿床。我国已知哀牢山一可可西里一喀拉昆仑新生代超钾岩一富钾火山岩系列火山一侵入连续体产出超大型一大型铜矿床;东天山海西期与东南沿海燕山期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建造也产出大型铜、金、银矿床。可望找到与富钾岩浆岩有关的金刚石和稀土等矿床。  相似文献   

9.
紫金山大型铜(金)矿床是我国大陆发现的首例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石英—明矾石型)矿床。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在该矿床深部及边部相继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和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绢云母—冰长石型)银、金、铜矿。各类型矿床间的浅成热液系统连续过渡,这在世界上是具代表性的矿例。不仅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而且在陆相火山成矿方面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拔茅银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茅银矿是浙东中生代火山岩带中近几年新发出的金银矿田,矿床发育于破火山口机构内,矿体主要受NW及近SN向张性硅化破碎带控制。矿床的各种特征表明,其成因属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二十年来全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 ,银的用途益发广泛 ,白银需求量迅猛增加 ,它不仅是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 ,而且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走俏商品 ,全世界已连续九年需大于供 ,九年累计缺银 1 0亿盎司 ,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专家们预测 :到 1 998年底全世界库存的银锭消耗殆尽。我国前几年有 1 / 2 -1 / 3的白银靠进口 ,1 997年还进口白银 1 55吨。因而 ,银价剧烈上扬 ,从 1 996年的 4美元 /盎司 ,涨到 1 998年 2月份的 7.81美元 /盎司。与白银相反 ,近两年黄金供远过于求 ,1 997年全世界多出 3 93吨 ,故金价急剧下跌 ,从 1 996年的 3 87.87美元 /盎司 ,降到 1 998年 6月份的 2 87.9美元/盎司。由于银需求量增大 ,加之有色金属工业的不景气 ,银产量不仅不能增长 ,而且反而下降。因而人们提出寻找能根据需要而生产的、具有独立开采价值的银矿床 ,即独立银矿床。全世界有三大巨型成矿带 ,我国有四大银成矿区。这些成矿区带的核心是火山 -岩浆活动带。银成矿区带都受巨型或区域深大断裂带控制 ,独立银矿床多产于区域深大断裂带旁侧的次级断层交汇处或附近。独立银矿床的直接围岩可以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但是它们位于火山岩浆活动带中 ,而且以火山岩为主。  相似文献   

12.
国外早己发现了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 ,但我国迄今尚末找到。我国有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岩 ,能否找到此类超大型铀矿床 ,这是当前火山岩铀矿地质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剖析了世界上已发现的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及我国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 ,对我国陆相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国主要构造火山岩带成矿潜力作了评述 ,综合得出在我国找到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有可能的 ,并确认赣杭、南岭、燕辽、大兴安岭等构造火山岩带具备形成超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上述主要构造火山岩带与其它构造火山 ( -侵入 )岩带交汇重叠部位 ,是最有希望的突破区。  相似文献   

13.
浙闽裂谷带为金银铅锌铜钼金属矿床及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域,其代表性矿床有治岭头金银矿床、梅仙式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银坑斑岩型钼矿床、湖山萤石矿田、武义萤石矿田等。裂谷带活动具两个旋回,第一旋回与超大陆解体相当,始于新元古代,闭合于加里东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中元古代地层。第二旋回始于燕山早期,止于燕山晚期,代表性地层标志为下侏罗统枫坪组地层及白垩纪断陷盆地沉积地层。第一旋回相对应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韧性剪切活动及岩浆岩侵位等地质作用。第二旋回相对应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侵位、断陷盆地等地质作用。第一旋回裂谷环境中,形成治岭头式金银矿和梅仙式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初胚或金属矿床的初始矿体;在第二旋回后期大规模火山热液的成矿作用中,使前者叠加富集,形成了巨大资源量的工业矿体,而岩体侵位形成了一系列斑岩铜矿和浙闽地区极富特色非金属矿、萤石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4.
在内生作用中金与银既有共生的一面 ,又有分离的一面。其共生与分离受地球演化历史制约 ,受控于元素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亲和性 ,与岩浆起源、演化有关 ,受控于不同的基底建造和构造单元。成矿作用中金与银的共生与分离可用Au/Ag比值大小来衡量 ,本文提出了根据Au、Ag的地壳克拉克值和工业品位对传统的Au/Ag比值进行校正的方法 ,校正后的Au/Ag比值可有助于矿床研究、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淮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是重要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单元归属华北陆块,其矽卡岩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既与华北地区邯邢式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相似而又有区别.邯邢式铁矿主要围岩地层为奥陶系,矿石成分简单,以磁铁矿为主.淮北地区部分矿床具有这一特征,而另一部分矿床的特征与此有较大差异:围岩地层为寒武系,矿石成分复杂,以铁铜矿为主,并含有金、钼等其它有益元素,岩体分叉侵入,多层成矿,矿体产于燕山中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寒武系中上统内接触带及正接触带,镁质矽卡岩较发育,含铜矽卡岩可见于外接触带.为了与邯邢式铁矿区别,称其为前常式铁铜矿.本区矽卡岩型矿床的赋矿层位为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其中,寒武系铁矿比例43.39%、铜矿比例92.67%、金矿比例100%,奥陶系铁矿比例56.61%、铜矿比例7.33%.本文在介绍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控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提出了岩浆侵入活动中心(或活动带)与寒武系接触带为重点找矿方向的观点,并明确指出远离侵入中心(带)的岩床,其成矿性差.文中还介绍了覆盖区识别岩浆侵入活动中心(或活动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五龙沟金矿床Ⅲ矿段呈现以Au、As、Ag为主 ,伴有Pb、Zn、Cu、Bi、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 ,其中Au、Ag、As为典型矿致异常元素组合 ,其次为Hg、Sb、Bi;Ag、As、Sb等元素为远程指示元素 ,也为矿体前缘晕和上部特征元素 ;Hg、Bi、Pb为矿体上部和中上部原生晕特征元素组合 ,也为中远程指示元素 ;Cu、Zn为矿体中部和中下部原生晕特征指示元素 ;Au在整个原生晕中均是特征直接指示元素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Ag-Bi-Pb-Hg-Au-Zn -Cu,横向分带序列为 ,矿体上部原生晕 :Au -Zn -Ag -Bi-As-Hg -Cu-Sb -Pb ;中下部原生晕 :Zn -Cu-Au -Ag -Hg-As-Pb -Sb -Bi。矿致原生晕特征为Au原生晕发育 ,平均强度大于 1 60× 1 9-9;原生晕组合复杂 ,Au、Ag、As、Sb、Hg、Bi、Zn原生晕连续性好 ,范围大于构造带 ,有内中外或外中浓度带 ,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吻合性好 ;一般在矿体 (带 )受中度剥蚀深度 (或矿体已露出 )断面上 ,Au -Ag和Au -As具正相关表现 ,相关性较好。这些特点或指标 ,可作为以蚀变岩型为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信息标志  相似文献   

17.
平山头铁锰帽型银(金)矿床位于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的氧化带内,矿床特征可与长江中下游“五通组之上层状硫化物矿床的氧化铁帽”相对比。银、金矿体赋存于纵向断裂F2破碎带内,削面上可分为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银主要以硫酸盐矿物及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少量呈独立矿物辉银矿和自然银;金以显微一超显微吸附状微粒自然金存在。银与Mn、Ba、S相关.金除与As、Si有一定相关性外,一般与其它元素的相关性差。银、金表生成矿作用过程即是原生硫化物中的银、金经氧化、迁移、重新沉淀聚集的过程,银的沉淀是在SO4^2-、Fe^3 等氧化剂和H2S、Cl^-、Fe^2 、Mn^2 等还原剂作用下完成的;金主要以AuCl^2-、Au(SO4)2^3-等络合物形式迁移,并在Fe^2 、H2S等还原剂作用下沉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扬子地块西北缘、西南缘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 :Au -As-(Sb)型、Au -Hg -(Tl或U)型和Au -Sb -黄铁矿型金矿床。Au -As-(Sb)型金矿床可以成为超大型金矿床。Au -As-(Sb)型金矿床的含矿建造富含有机质、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和Au、As、Sb、Fe、S等。它们属于还原环境形成的黑色沉积岩系。其构造背景是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带和裂陷沉降盆地。Au -As-(Sb)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干酪根是Ⅱ型干酪根 ,其原始有机母质是还原环境中形成的海相菌藻类生物演化成的腐泥型有机质。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干酪根的元素组成显示 ,含矿流体的脱碳作用和内生氧化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寒武—奥陶纪,中国南方发育着一个壮观的大陆斜坡。斜坡规模长约二干多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在其范围内,拥有各种各样的大中小型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特别是磷、钒、钡、钼、镍、铜、金、银、锰、石煤和油气。据研究:该斜坡带有八大类沉积物类型即岩崩、滑移、滑塌沉积等和三种横向沉积模式,所谓缓坡、加积型边缘和跌积型边缘,还有四种垂向演化类型,即推进式、后退式、直立式、淹没式。斜坡带的生物群落属台地和盆地的混合型,或者互相渗透的过渡型,此外,尚有一些特有的生物种属和遗迹化石。该斜坡带有沉积单斜构造、重力滑动构造、同沉积断裂构造和隆起构造四种重要的构造形式。 寒武—奥陶纪华南不存在“江南古陆”,应为一长期持续下降的深水斜坡一陆隆环境。华南古大陆边缘曾经历了裂谷作用(?—Z_1)、被动大陆边缘(Z_2—O_1)和闭合造山(O_2—S)三个阶段。作者对斜坡带中的沉积磷矿、重品石矿、石煤矿、锰矿、金银矿化层及油气资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华南古大陆斜坡带是十分有利的成矿域。  相似文献   

20.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科罗拉多地台和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 -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 -中生代冒地槽。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 ,形成许多超大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 -中生代冒地槽建造 ,同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 ,有利于形成各种地热体系和流体活动。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 ,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 ,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 ,围岩一般具有还原性质。围岩蚀变为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金与砷黄铁矿、黄铁矿及毒砂紧密相关 ,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其他矿物为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石英、方解石、含铊矿物以及表生矿物明矾石和黄钾铁矾等。成矿流体中水为大气降水 ,碳、硫主要来源于矿床围岩和以下岩石 ,少量可能来源于深部。矿床形成于浅 -中等深度。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卤水成矿等卡林型金矿床形成模式 ,大气降水成因模式能较好解释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