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载人汽车室内空气VOCs污染的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开  程赫明  罗会龙 《环境科学》2013,34(12):4599-4604
载人汽车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车内空气VOCs危害健康,为分析车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与TVOC的污染程度,依据国内外室内与车内空气品质标准,采用指标评价法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就我国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7729-2009《长途客车内空气质量》、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韩国、挪威、日本与德国的标准而言,载人汽车室内空气中最主要的VOCs污染物分别是TVOC、TVOC、苯、苯、TVOC、甲苯与TVOC及其车内空气污染的平均级别依次为中污染、中污染、清洁、轻污染、中污染、清洁与重污染;指标评价法能够有效分析车内空气品质,不同标准的选取对评价结果差异显著;德国标准最严格,而我国GB/T 18883-2002标准相对比较严格,GB/T 27630-2011标准最宽松.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27日,全国室内车内环保行业发展工作会举行,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发布了"2013年全国室内环境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检测调查分析,室外雾霾天气时,80%的室内环境细颗粒物超标,室内环境的细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家庭中的主要污染物.雾霾污染带来了空气净化器的热销,而空气净化器质量成为家用电  相似文献   

3.
室外空气不好,也影响车内空气质量,不少车主安装车载空气净化器来抵抗雾霾侵袭,希望以此降低车内PM2.5污染。 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车载空气净化器都声称具有除甲醛、去异味、除PM2.5等功能。专家指出,大部分车载空气净化器由于受功率等因素制约,去除PM2.5的功能有限,效果不如车载空调的内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物(VOCs)导致了车内空气污染,对驾乘人员健康危害大。文章为确定车内VOCs污染的衰减规律,对103辆车内VOCs污染进行调查与衰减曲线分析。结果发现车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正丁酯、十一烷与总VOCs浓度最大值依次为138.9、376.4、125.1、307.9、42.7、56.7、99.6与2 435.7μg/m~3;车内VOCs浓度随车龄的增大而逐步衰减,最优衰减曲线是一元三次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可知车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正丁酯、十一烷与总VOCs的衰减时间分别是3.9、4.3、3.6、4.2、3.5、4.9、5.2与3.9 a,说明车内空气VOCs污染的衰减期很漫长。  相似文献   

5.
以出厂时间为1~2个月的客车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选择甲醛、苯、甲苯和TVOC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客车内空气品质污染等级,再根据车内污染物的浓度数据,运用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求出各样车与污染等级的关联矩阵。结果表明:所评价的5辆客车中有4辆空气品质为重污染,1辆为轻污染,且样车4在正常使用6个月后污染级别有了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向明 《环境》2004,(2):33
新居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刚刚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车车内空气污染现象,又接踵而来了。据报道,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对200辆车的检测结果,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且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其中新车车内的空气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7.
选取汽车内的空气污染状况作为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是苯系物及烷烃;车龄影响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通过对车内空气进行交换能使车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过滤器将空气中污染物清除或吸附,然后经过装在出风口的负离子发生器将空气不断电离,形成负离子气流,达到清洁、净化目的,目前主要有滤网型、静电集尘型等4种车载空气净化器通常由高压产生电路负离子发生器、微风扇、空气过滤器等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是机器内的微风扇使车内空气循环流动,污染的空气通过机内的空气过滤器后,各种污染物会被清除或吸附,然后经过装在出风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汽车污染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健康影响不断加深,人群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需求不断提高,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受到人群的关注,本文针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梳理并阐述目前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我国车内饰污染物质量控制标准,总结并分析车内空气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样本采集方法及重点关注物质.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家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中挥发性有机物是重点关注指标且其限值具有差异,除日本外,其他国家暂未将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控制标准.(2)我国车内饰质量控制标准指标中有机物指标占所有指标的66.90%,其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指标占有机物指标的30.94%,且多为增塑剂、阻燃剂类等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的物质.(3)车内空气半挥发性有机物研究涉及气态、颗粒态以及粉尘样本,超过66.67%的样本采用主动采样法进行收集.研究中关注的重点物质包括溴化阻燃剂、磷系阻燃剂、邻苯二甲酸酯、全氟化合物等阻燃剂和增塑剂类物质,其研究次数占所有物质研究次数的88.14%.针对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提出两点建议:(1)在现有车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与技术指南的基础上,我国需要...  相似文献   

10.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宏良  余强 《环境工程》2012,30(5):104-107,66
以静止状态下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排放与时间、温度及通风等关系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重点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标准,并在分析国外经验基础上,对我国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汽车内部空气污染成因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受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物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控制车内空气污染的方法,并重点提出和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动静控制技术。分析表明:车内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零部件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释放、车外污染物进人车内以及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进人车内等三方面。除通过提高零部件材料的质量和采用低VOC排放涂装技术来控制车内空气污染外,本文提出采用动静控制技术来有效降低车内污染物浓度,其具体方法为:利用零部件表面的静态催化氧化喷涂层来降低车内缓释型污染物,利用静态催化氧化喷涂层来降低吸烟等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利用动态空气循环净化器来降低车内急性污染物。从健康汽车的观点来看,即使汽车采用了污染物零排放材料,也必须装备动静控制技术来对二次污染物和急性污染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我国车内气味问题的产生、现状及污染特点,指出车内气味污染存在评价困难、溯源困难及治理困难等特点。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车内气味管控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建立高水平的气味评价员团队;第二,开展气味溯源研究工作;第三,进行全产业链气味管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有关汽车内部污染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汽车内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影响车内污染的一些因素。车内污染在某些情况下比车外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严重,因此,对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健康驾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有关汽车内部污染的研究报道。着重介绍了汽车内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影响车内污染的一些因素。车内污染在某些情况下比车外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严重 ,因此 ,对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此外 ,本文还提出了健康驾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有关汽车内部污染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汽车内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影响车内污染的一些因素。车内污染在某些情况下比车外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严重,因此,对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健康驾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曾对200辆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0%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问题。车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汽车内的空气污染(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有关汽车内部污染的研究报道。着重介绍了汽车内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影响车内污染的一些因素。车内污染在某些情况下比车外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严重,因此,对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将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健康驾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汽车量的增长,车内空气污染造成的纠纷越来越多。在此,通过对106辆汽车内部空气的分析测试表明,车内空气污染严重。其主要成分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等可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甲苯和二甲苯为首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离子水技术对室内及车内空气中苯系污染物进行去除效果研究,比较不同浓度多离子水对苯系物的去除效率,同时探讨多离子水与苯的反应机理,为多离子水技术在室内、车内空气净化及工业含苯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车内空气治检行业将迎来标准化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茂 《环境》2006,(11):84-86
在经过近3年并非一帆风顺的制订工作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标准化问题又前进了一大步。最新的消息透露,将作为车内空气质量“国标”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已经被纳入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期间需要修订的环保标准之一,其初稿也在今年3月制订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