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绿色新政中,政府的“绿色领导力”是基本要义,“绿色经济”是基本目标,“绿色投资”是基本方法,“绿色政策改革”是基本保障。我国要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机遇推动绿色投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在着力解决高物耗、高污染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要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着力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研发传统产业的清洁化技术,抓住下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先机。  相似文献   

2.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退役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等新兴固体废物产量也在逐年递增。本文对我国清洁能源产业新兴固体废物基本情况做了简要概述,指出了退役风光发电设备在回收处理环节的突出问题,梳理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退役风光发电设备环境综合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总结分析了清洁能源产业新兴固体废物环境管理领域的国际经验,并从完善回收处理体系、凝聚环境监管合力、加强跨行业创新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开展清洁能源产业新兴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的工作要点,以期为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相关新兴固体废物高水平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球绿色经济峰会”6月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代表环境保护部发表致辞并祝贺峰会成功,他说,中国将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好机遇,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潮流,把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在向“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翁智雄 《环境保护》2021,49(3):66-69
本研究结合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阐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推进碳减排、推动能源与产业变革以及构建全球可持续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外部性理论表明碳排放带来外部不经济引起市场失灵,庇古和科斯理论分别通过补贴(或税收)与产权交易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正从试点地区逐步走向重点行业开展的全国性交易阶段,以可再生能源补贴为主导的补贴政策也在不断优化调整,碳税制度仍处于从研究探索到政策实践的过渡阶段,这三项措施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市场化政策。应加快构建分阶段、分行业的全国碳市场发展路线图,深化碳税政策研究并尽早推动实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补贴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5.
国际湿地保护政策及形式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丧失与退化已被公认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国际湿地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湿地开发期,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的政策转型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湿地全面保护期。湿地被围垦、转换为农地是湿地开发期最主要的特质,是导致湿地大量丧失与退化的主要肇因;《湿地公约》的签署标志着国际湿地政策进入转型期阶段,倡导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而美国政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湿地“零净损失”政策目标,成为继《湿地公约》签署后推动全球湿地政策发生深刻改变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标志着国际湿地政策进入全面保护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总结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进展及成效,分析在中央财政政策、技术路线、能源供应保障、补贴政策、项目管理、投融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建议优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天然气供应保障、加大农村配电网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供暖比例、推进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创新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优化运行补贴政策、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地,从而促进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绿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必须做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谋划,争取在后危机时代的“绿色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起伏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高涨,清洁能源所需原材料的价格飙升,国际能源供需不平衡加剧,欧盟、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博弈加剧,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及国际碳中和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及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应积极参加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努力重塑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加大清洁能源领域投入,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安全体系;推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世界环境》2012,(5):58-61
我们能否在不毁林的情况下实现100%利用可再生能源?"森林零争砍伐和零净退化"将通过影响生物能源作物、速生人工林用地、现有天然林和半天然林的木材供给量,来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和政策。作为是未来能源供给不可或缺的部分,生物能源正在得到推广,但这仍存在较大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59-59
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日前在上海闵行紫竹科技园成立。“能源中心”聚集了上海能源技术研究的优势力量,包括上海航天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华谊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能源领域的“太阳能技术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研究”、“洁净煤技术研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五个研究室,力求在政府部门协调引导下,改善上海在清洁能源方面科技力量较分散的状况,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加快上海清洁能源和能源清洁利用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的步伐。新成立的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今后将以多学科、多领域技术整合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开展能源应用基础和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和新材料的发展受到了来自中央、北京市和中关村多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的支柱。值得注意的是,以绿色林业、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为主的绿色产业,也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环保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园区内绿色企业的出现,不仅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模式,也为北京奥运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关村中小企业建言绿色奥运“说到绿色奥运,大家都会想到减少空气污染和降低噪音污染、垃圾和污水处理计划、能源计划等环保措施,其…  相似文献   

12.
从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着手,分析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分布不均匀及绿色可再生能源的营销制度尚未完善对电力发展产生的严重制约。引入绿色可再生能源理念,从合理推广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产品、大力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拓宽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市场、建立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交易系统、健全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的营销法规及制度以及制定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的产业竞争优势战略等方面对电力产品营销策略进行改进,实现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并不是“绝对的”清洁能源,其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也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管理不善是造成可再生能源项目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巨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导致其环保问题被忽视。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快速发展,环境影响及生态破坏问题将有可能集中爆发,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可再生能源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个欧洲各国政府组成的联盟正在筹备世界上首个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根据德国、西班牙以及丹麦达成的一项联合声明,这个被称为“IRENA”的机构将成为一名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啦啦队”队长。它计划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技术、金融以及政策方面的咨询。  相似文献   

15.
黄韬 《环境》2009,(11):17-19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太阳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已经是基本明朗的,各国都在加大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开发和利用太阳能也成为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科学家预言,太阳能将逐步成为人类的基础能源之一,甚至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6.
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及“十四五”绿色循环改造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也是园区践行生态文明、探索绿色发展的必备抓手,为此本文梳理了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提炼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内涵与实施要点,归纳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成效,挖掘出了园区绿色循环改造面临的关键难点,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从强化园区整体设计、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完善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形成企业绿色供应链、加强园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智慧信息管理能力和构建园区绿色发展政策保障体系8个方面重点推进园区绿色循环改造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国合会2011年年会上曾提出,为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我们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与此同时,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往往是绿色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催化剂,我们将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18.
能源供应安全视角下中印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阳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806-1812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能源消费大国,如何满足众多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以及提供安全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和印度都在考虑并试图解决的紧迫问题,分析印度的生物能源利用政策对我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4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仅为290×104t,进口依赖度为1.9%。到2009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1 888.5×104t,进口原油的依赖度上升到了52.5%。我国日益增加的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构成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原料来源和成本不稳定、缺乏统筹规划、发电上网制度不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不完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积极支持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包括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大量开发的生物质能CDM项目,这类项目大约占印度全部注册CDM项目的三分之一左右。印度从能源多元化供应的角度和扶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项目的实践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绿色产业成为我国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渠道,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国外绿色产业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分析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建立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发展的供地政策、强化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能源的现状,其中主要包括能源储量和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低下;煤炭储量可观,但品质不高;能源生产增长迅速;能源短缺。尤其是清洁能源短缺,清洁能源危机将会长期存在。我国如此的能源现状已造成大气环境煤烟型严重污染。我国从石油输出国已变成石油进口国,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实施的“能源自给政策”急需调整。采用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确保经济在持续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大气环境免遭污染,即经济发展和大气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