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不同类型的石墨为原料,采用密闭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并通过超声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利用氨肼还原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得到石墨烯。讨论了不同类型石墨原料对所制备氧化石墨烯微观形貌的影响,并且利用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以不同类型石墨为原料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中,50目天然鳞片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最好,呈波浪褶皱状。  相似文献   

2.
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石墨烯是一类石墨烯衍生物,性质独特,应用广泛,生产量急剧增加,其环境风险日益引起关注.氧化石墨烯具有高亲水性和表面活性,在水中易分散,易随水流发生迁移转化,可能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明确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估其环境风险,合理规划其使用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涵盖了氧化石墨烯在水环境中的分散/团聚、吸附、还原、降解、沉积等行为,及对微生物、浮游动物、藻类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刘转年  滕莹莹  范一丹 《环境工程》2021,39(11):143-148
吸附和电解是2种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有效方法,为发挥吸附和电解对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将具有优良吸附导电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活性炭(AC)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并将其黏附在Ti极片上,得到RGO/AC/Ti复合电极用于电解水中的甲基橙。利用SEM、FT-IR、BET、XRD、C-V、EIS等对复合材料及电极进行表征,考察了Ti、RGO/Ti和RGO/AC/Ti对甲基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RGO相比,RGO/AC的比表面积由318.1 m2/g增加到405.1 m2/g。相对于RGO/Ti,RGO/AC/Ti电极比电容值略有下降,但电容保持率提升。在电解质浓度为0.15 mol/L,极距为15 mm,电流为100 mA,pH为6时,Ti、RGO/Ti和RGO/AC/Ti电极对甲基橙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1%、79.5%和88.8%,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三乙胺为氮源,HF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N掺杂(001)面锐钛矿TiO_2纳米片/还原氧化石墨烯(N-Ti O2/RGO)复合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TEM和Raman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不同掺N量和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n(N)∶n(Ti)为0.5,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为15 m L时,N-TiO)2/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在催化剂用量为0.5 g/L,罗丹明B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紫外光催化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4.02%。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微量元素汞具有极强的生物累积性和毒性,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安全。本文致力于空气中汞的脱除,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化学方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O),并在洗涤至中性后,通过水热反应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掺杂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Ti O2-RGO)。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自主设计的光催化台架,发现该催化剂相对纯二氧化钛光催化脱汞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为汞的脱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中国麦秸秆随意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麦秸秆的综合利用,采用麦秸秆为原料,通过还原法对麦秸秆进行处理获得了石墨烯粉末,并将石墨烯粉末与棉纤维混合,热压烧结至刹车片基体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石墨烯粉末的形貌,利用拉曼和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石墨烯的物相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石墨烯刹车片和基体的各项力学性能,并通过摩擦试验机研究其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以麦秸秆制备的石墨烯粉末呈片状,最小粉末形态为0.2μm×1μm,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石墨烯出现了一系列的含氧官能团,还原不够彻底,且热稳定性下降;以石墨烯作为添加剂的刹车片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比基体提高了120%和117%,热膨胀率为基体的63%,高温下的压缩应变率降低了50%;宽温度范围(100~350℃)的摩擦系数较传统刹车片下降约20%~30%,磨损率低于0.1×10~(-4)mm~3/(N·m)。  相似文献   

7.
目的得到关于氧化石墨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绿色四氧化二氮推进剂和石墨为原料,开展基于化学电位法和超声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实验研究,结合对氧化石墨烯产物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结果对于氧化石墨的制备,最佳初始ORP区间为1700~1800 mV。石墨与N2O4配料比为1︰10、低温预处理工艺H2O2用量为18 mL、KMnO4用量为1.5 g、氧化温度为30℃、氧化时间为120 min是最佳工艺条件。对于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分散溶剂pH为11,分散功率为150 W,分散时间为40 min是超声分散的最佳工艺条件。结论采用该工艺条件制备氧化石墨烯,既有利于解决大批量报废硝基氧化剂的转化处理难题,也制备得到了氧化石墨烯这种高附加值的民用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8.
以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为目标,开展以石英砂为多孔介质材料,氧化石墨烯为吸附剂,在改变重金属种类、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注入氧化石墨烯浓度和渗流速度条件下的土柱穿透试验.首先,对单一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及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和固化机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改变渗流速度对单一重金属离子(Pb2+和Cd2+)的迁移影响较小.氧化石墨烯穿透污染土柱时,低重金属污染浓度和高渗流速度会促进氧化石墨烯的迁移,进而促进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d2+)有很好的去除及固化效果,对铅离子和镉离子的最大固化率为88.2%和63.9%.其次,通过SEM、FTIR、Zeta电势试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通过DLVO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相较于未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更易固化在土壤中,其中负载镉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比负载铅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更容易固化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9.
制备以还原态氧化石墨烯为载体的纳米二氧化锰催化剂,并以苯酚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催化臭氧化性能,对影响催化臭氧化效果因素及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使用SEM、TEM和XPS对材料进行表征;纳米二氧化锰/还原态氧化石墨烯催化臭氧降解苯酚反应为准一级反应;催化剂的最佳使用量为0.2 g/L;当p H=3时,苯酚催化臭氧化去除率相对于单独臭氧提高了119.0%;催化剂连续使用4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污染水体中的放射性核素去除问题,采用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Th(Ⅳ)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的影响很大,离子强度对吸附几乎没有影响;在pH5时,腐殖酸浓度对吸附起到了促进作用,浓度越大对吸附的影响越强烈。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可以作为放射性核素处理的一种潜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