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应用陆地卫星TM图象编制闽北土壤图(1:10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M原图象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和似自然色图象作目视解译为主,根据土壤及其相关地物的野外光谱测定数据,分析其影象色调特征;用TM 7个波段原始黑白图象作对比解译,以预测不同地物的彩色合或效果并选择最佳合成方案;用TM6热红外图象作假彩色等密度分割处理,以提取随海而异的地面温度场和土壤类型垂直分带信息;用TM比值图象及其假彩色合成处理,以逐步增强并提取土壤信息;最后参照同比例尺地质图和地形图等相关资料,完成土壤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白集煤矿煤层自燃的潜在因素,煤层自燃对环境的危害。提出了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确定煤层自燃危险性是开展煤矿井下防灭火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和研究现有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集对分析方法的原理,然后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建立了煤层自燃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了基于熵权和集对分析的煤层自燃危险性判定模型,最后将该判定模型应用于实际矿井煤层自燃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考虑因素全面,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对煤层自燃火灾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TM影像的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选取预处理后乌梁素海TM影像的单波段及波段组合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进行分析,发现相关性很低。然后,结合乌梁素海的水利条件和自身特点,把湖区分为两个区,发现波段组合(TM1+TM2+TM4)/TM3和TM4/TM3与叶绿素a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最后,选取误差较低的波段组合(TM1+TM2+TM4)/TM3建立线性模型,实时、快速地反演乌梁素海湖区叶绿素a浓度,与实地情况吻合,为乌梁素海"黄苔"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井工煤矿建设工程对土地破坏的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降低土壤质量,井工煤矿生产对土地产生比较严重破坏.影响井工煤矿破坏土地的因素较多,针对所评估煤矿,煤层埋深与开采厚度、水文地质条件通常是主要因素,因此,选用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面积水状况三个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叠加分析的方法进行土地破坏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山西北部煤层自燃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对山西北部煤层自燃区三区县共12个点位的TSP和PM10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北部煤层自燃区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TSP、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27.75±115.5)μg/m3、(205±74.1)μg/m3。TSP和PM10污染特征均表现为:河曲县>大同南郊区>宁武县,采空自燃区>露头煤层自燃区。PM10/TSP比值均大于0.6,采空自燃区与露头煤层自燃区PM10/TSP比值相等,井工矿的不同对其排放的颗粒物在TSP和PM10这一分级上没有较明显影响。无论是地理行政三区还是井工矿两区分类,PM10与TSP均表现出R2为0.98的高度线性相关,相互表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3S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石嘴山市煤炭开采区的生态修复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分析。采用2001年与2011年两期LandsatETM和TM遥感影像图的人工解译与变化监测,分析了煤矿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通过建立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成功的治理煤矸石山,改造塌陷区,建立煤矿地质公园,将塌陷区改善为生态湿地等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进行了全面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通过10年的土地修复,采矿迹地的生态恢复能够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0倍左右,尤其是环境美学功能受到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8.
在GIS平台和Fragstats 4.1软件的支持下,本文以1989年和1999年的TM影像,2012年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总边缘长度、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标,对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的景观特征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煤矿区20多年来景观格局有了很大变化,景观类型由1989年的水域、草地、未利用地为主导变为2012年以未利用地、草地、耕地为主导,其中因人类工业活动和人工复垦导致工矿景观、道路景观、林地景观和耕地景观面积增加,而原来占绝对优势的水域景观面积则大幅减小。  相似文献   

9.
选择查干湖陆区为研究区,应用TM热红外遥感图像,采用遥感模型以及理论定位算法,对农田地表热通量的相关参数进行反演,分析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以及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遥感模型应用于地表通量估算是可行的,可以减少在下垫面结构复杂的区域进行地表热通量估算时所需的参数,不同下垫面地表覆盖类型对地表热通量的影响差异较显著,水田的地表通量参数大于旱田。  相似文献   

10.
就煤矿矸石山自燃机理、爆炸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煤矿矸石山自燃爆炸发生必要条件和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小屯矿14643综采面煤层自燃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小屯矿14643综采面煤层自燃的特性,结合标志气体指标色谱分析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预测预报体系,采用喷洒阻化剂、压注凝胶阻燃剂及注氮气的防灭火技术,形成工作面自燃火灾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成功地对小屯矿14643综采面煤层自燃火灾进行了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研究可为煤矿开采煤层自燃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煤矿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类,也是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性物质保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煤炭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安全与高效的结合,并认真分析现今井下采矿技术所存问题,针对问题找出可行的优化措施。本研究指出,影响井下采矿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因素(一是受煤层强度影响;二是受煤层结构影响;三是受煤层强度影响)、技术水平因素和经济因素。现行煤矿井下开采技术虽然越来越先进,推动了煤矿业的全面发展,但是井下采矿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瓦斯事故和煤矿井下自燃发火。为此应采取以下煤矿井下采矿技术优化措施:第一,强化矿井开采地热控制;第二,优化巷道布置;第三,掌握煤矿井下开采注意事项;第四,科学选择采矿技术。  相似文献   

13.
长平煤矿内3#煤层底板由于受太原组薄层灰岩和深部高承压奥灰水的威胁,开采前需进行带压开采安全评价。本文在深入分析长平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突水系数法对长平煤矿3#煤层带压开采区域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安全区、相对安全区和相对危险区;同时,为满足生产需求,在分析计算底板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的基础上,分别对掘进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安全评价,以为3#煤层的安全带压开采提供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4.
采集了山西大同市、宁武县和河曲县煤层自燃区12个点位PM10样品,采用Analysensysteme GmbH Vario E1型元素分析仪分析了PM10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组分,探讨了煤层自燃区OC、EC污染特征、总碳气溶胶(TCA)对PM10的贡献、OC/EC比值.结果表明, PM10、OC、EC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14~401,22.9~68.1,21.9~70.7μg/m3.不同区域PM10、OC和EC污染水平差异较大,河曲县PM10污染最为严重,宁武县碳污染水平最高.露头煤层自燃区PM10低于采空自燃区,而对于OC和EC则相反.TCA对PM10的贡献高达63.82%,且露头煤层自燃区TCA对PM10的贡献比采空自燃区高.不同采样点OC/EC值介于0.7~1.6之间,小于前人结论中相似源OC/EC值.二次有机碳( SOC)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5.
RS与GIS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 TM热红外波段的遥感图象数据 ,结合遥感图象处理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对各种城市用地类型及市内各城区的光谱反射值进行统计 ,同时 ,也对市区和郊区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热岛效应的特征、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砂质海岸线提取,确定了砂质海岸线的遥感解译标志和解译方法,完成了龙沐湾砂质海岸线遥感信息解译工作,最后提出将TM影像提取的特大高潮线利用野外海滩测量数据改进到平均大潮高潮位线的新思路.这样利用TM影像提取的岸线可以和地形图的海岸线叠加分析,得到海南龙沐湾1937年近百年以来海岸线变化的特征,为选择哪个岸段进行海岸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对区域海岸环境保护和防护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污染点源信息提取技术存在权重因子各指标取值范围广、提取精准度不准确、植被覆盖率检测效果差等问题,为此,采用高空间遥感影像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点源信息提取进行研究.针对信息的选择和预处理,需要先获取污染点源信息,并利用多项式对遥感影像图中的畸形几何进行修正;通过利用TM影像技术分析波段组合和单独使用波段的分类效果;根据影像中不同的隶属度,构建水体规则,分析水体差异指数,由此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进而完成污染点源信息的提取.通过选取验证区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能够缩小权重因子各指标取值范围,并提高污染点源信息提取的精准度与植被覆盖率检测的效率,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环境卫星CCD影像与Landsat TM影像,对河北省部分典型区域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卫星CCD影像和Landsat TM影像在颜色、纹理、形状、大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但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影像解译工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叶绿素是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表征参数.以北京城区重点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6月8日TM遥感影像及同步获取的实测数据,在对TM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性最大的TM2/(TM1 +TM4)波段组合进行叶绿素a浓度反演;利用2008 ~ 2010年的历史TM影像及人工水质站点准同步的实测数据,对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模型适用于30 m以上的北京城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监测,相对误差为17.04%.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准东五彩湾露天煤矿开采区为研究靶区,基于2006~2011年的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借助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指数,对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开采对植被的扰动进行分析.利用植被覆盖度特征和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露天煤矿开采中不同等级植被群落的受损速度和面积变化情况,通过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和波动程度,研究了植被覆盖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植被受损范围与受损程度.结果表明,2006~2011年,露天煤矿开采对研究区植被破坏程度呈逐年增加趋势,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年均减少1.2%,并且植被等级越低,植被受损速度也越快.其中植被受煤矿开采粉尘影响的范围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69%,影响的平均最大距离约为3.2km,并且煤矿的开采规模越大,影响的距离越远.煤矿采掘区、排土场压占区和占用区内植被覆盖稀疏,有植被区域占该区域面积的12.15%,尽管该区域植被覆盖面积不大,但所在区域植被覆盖度的波动程度在0.05~0.15之间,植被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