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是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基础。选取扬州为研究区,对三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4G基站的建成运行,4G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铜仁市碧江区已运行的10个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理论影响计算和电磁辐射的实际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4G基站天线轴向功率密度值是随着距离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4G基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天线主射方向实测结果均未超过0.08 W/m2;4G基站的实际电磁辐射影响小于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在"数字北京"建设期间共建成1.8万个3G基站。随着"智慧北京"的提出,更多的基站将被建设起来,而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对北京市4312个WCDMA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电磁辐射强度的最大值为7.96μW/cm2,窗口或阳台监测最大值为6.92μW/cm2,室内监测最大值为3.16μW/cm2,均低于8.00μW/cm2的环境管理目标值,而有75.53%的基站监测值在1.00μW/cm2以下。总体上说,北京市WCDMA基站电磁辐射水平较低。最后就基站的电磁辐射防护以及基站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源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估算了基站电磁辐射防护距离,并根据基站的发射特征及建设情况,从不同阶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对基站的规划选址、建设及监测评价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为公众了解基站辐射及防护相关技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成都市肿瘤医院、双流小坝村、商汇大厦、成渝收费站及农机研究院5个基站天线后向场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其后向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与天线的距离呈反比;基站后向场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为0.5m,大于此距离的区域,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及《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规定的0.08W/m^2的公众限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通讯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胜,在介绍电磁辐射环境标准限值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环境影响理论预测与实际监测值存在误差的情况,分析了通讯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因素和误差存在的原因,并对采取的理论预测模型提出优化建议,使预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为通讯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深圳市近年来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信访投诉的情况,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通信基站信访投诉情况进行分析,将通信基站信访投诉抱怨等级划分为3类。再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电磁场风险沟通的建议和对电磁辐射风险沟通4要素的研究讨论,为3类通信基站信访投诉提供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侃  张亮 《环境保护》2005,(8):32-33
通过列湖南省1610个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表明大部分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符合国家标准,针对少数超标或有可能超标基站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泽斌 《环境工程》2013,(Z1):645-648
本文应用工程天线理论,结合移动通信天线的各种实际运营参数,并引入归一化方向性函数,对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中的微波预测模式进行扩展,使用归一化方向性函数的特性将工程天线理论与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技术相结合,并构建出新的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仿真预测模型,提高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中电磁辐射水平预测分析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从理论上讨论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并利用若干基站的实际测试数据,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基站周围的居民或其它楼宇里居住或工作的人群,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无线市话系统,俗称“小灵通”基站电磁辐射污染水平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此类基站电磁辐射水平较低,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产生的电磁波对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通过对沈阳移动通信公司部分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测试,摸清了污染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环境管理规范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应急通讯车,以GSM900、WCDMA网络天线为例,通过加载不同载频,研究了不同工作模式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与话务量的关系,及天线主瓣轴向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经理论计算验证后,合理划定了基站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与话务量密切相关,GSM900天线空载时,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大,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其电磁辐射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幅值不超过15.2%;WCDMA天线空载时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小,随着话务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加1个载频(90%负载)、2个载频(90%+90%负载)时,其电磁辐射强度相对空载时分别增加了380%、833%。此外,依据天线主瓣轴向电磁辐射厚度的试验监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建议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划定为4.5 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监测并分析移动通信基站在高层建筑天台架设的定向天线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水平,探讨高层建筑天台电磁辐射环境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前针对移动通信的竞争非常的激烈,由此对于技术的研发也变得非常重要。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其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但该技术的通信需要建立在数量庞大的移动基站上,由此产生许多的电磁辐射。当前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从2G到3G再到4G,并且当前5G也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每一次的升级都会致使基站发射的频率产生较大的变化,并且对强度的提高也是成倍的增长。当前对于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范围如何才能有效的监测,以及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是当前监测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由此在本文中对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监测仪器、人员准备、现场布点、监测、数据记录等环节,进行分析每个环节的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然后对电磁辐射的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加以总结,从而为后续的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居住在城市移动基站附近的居民日益关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通过移动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场分布连续24h监测与分析,研究正常工作日内基站周围近距离区域电磁场功率密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以及功率密度的概率分布,并根据24h各时段内的话务量,使用统计分析(SAS)系统对此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一天内移动基站天线附近电磁辐射随时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其功率密度的概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手机的话务量与电磁场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近距离区域,功率密度随距离增加,在一定距离上出现峰值,峰值出现的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对我国一般的城市基站,环境电磁辐射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7.
木易  于学青 《环境》2005,(8):62-64
移动通信基站辐射的话题,本刊在第7期绿色通讯专题中已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概念上对电磁辐射和辐射污染进行了解释和区分,消除了公众的一些误解。为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移动通信基站辐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电磁辐射研究专家。我们希望通过科学详实的数据,厘清人们对基站辐射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8.
对TD-LTE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对北京市某公司2012年建设的TD-LTE基站采取后台模拟加载业务量的方式使基站满功率发射的情况下,使用NBM-550型综合场强仪对基站周围电磁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验证,分析了TD-LTE基站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挑选典型基站,并对其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室内覆盖基站测量值低于《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规定的单个项目的环境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值5.4V/m(功率密度8μW/cm~2),更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电场强度公众照射导出限值12V/m(功率密度为40μW/cm~2)。  相似文献   

20.
对GSM移动通信基站在运行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某市5个不同类型、不同架设环境的GSM基站的现场监测,总结了GSM基站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境问题,同时为环保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