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高原湖泊流域总氮(TN)污染的精准调控是预防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但过去基于全流域尺度具体时点建立的流域TN排放清单,因忽略TN污染的时空异质性,导致关键因子识别不清,控源减排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典型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根据上中下游子流域特征,建立子流域尺度TN污染负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构建抚仙湖流域1990~2020年25个子流域的TN排放清单,分析TN污染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和2020年的抚仙湖流域TN污染负荷分别为933.43、 1 012.90、 1 090.25、1 096.93、1 075.69、996.27和514.80 t,点源污染负荷逐年递增,但面源污染负荷仍是其主要来源. TN面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化肥施用,点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2)TN污染负荷在空间上呈放射状递减的特点,流域整体单位面积负荷为65~6 877 kg·km-2,下游子流域单位面积TN污染负荷(1 009~6 877 kg·km-2)远远高于上...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陆源氮污染来源结构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斯齐  黄翀 《环境科学》2021,42(11):5384-5393
入海河流携带的陆源总氮污染是海域无机氮的主要来源,粤港澳大湾区(GBA)近岸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劣四类水质分布广泛,厘清粤港澳大湾区陆域总氮排放规模、来源结构和排海压力,对海域氮污染治理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统计和污染普查资料等多源数据,从行政区单元和流域单元估算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总氮排放规模、来源结构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陆域总氮排放量约33.25万t,居民生活是主要污染源,占55.4%,其次为种植业,占28.18%,养殖业和工业生产的污染贡献相对有限.②总氮排放的区域差异明显,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总氮排放量(23.14万t)显著高于其周边8个城市(10.11万t).③海域污染分布状况与陆源氮污染排放压力强度具有空间一致性,东江流域、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和潭江流域污染排放量最大,其岸段承载的排放压力也最大,对应的伶仃洋、珠海金湾海域和黄茅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型的高原坝区农业型流域,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洱海水质.以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数理分析及GIS技术,开展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评价,使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2018年洱海流域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中COD(化学耗氧量)、TN(总氮)、TP(总磷)的排放负荷,并通过等标污染负荷法在GIS空间分析反映流域内污染排放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2018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分别为11 188.20、2 752.56和259.33 t.COD排放量主要来自畜禽养殖,TN与TP的排放量均主要来自种植业.②洱海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COD、TN、TP等标污染负荷分别为559.41、2 752.56和1 296.63 m3/a.种植业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等标污染负荷中的占比最高,为36.40%,其次是畜禽养殖业,为34.44%.③各乡镇的等标污染负荷差异较大,等标污染负荷范围为(286.16±150.67)m3/a,等标污染负荷强度范围(0.13±0.067)m3/a.④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可分为种植业主导型、种植业高污染型、生活污染主导型和畜禽养殖业主导高污染型等4种类型.研究显示:来源于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是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源,TN是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等标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流域北部乡镇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但流域西部各乡镇排放强度较大的特征;流域内各乡镇防治面源污染需要针对其污染来源特点分别采取推进种养平衡、推广绿色种植、分区控制农田径流以及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分类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中下游超过80%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仅实施国家统一的COD和氨氮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安全要求.为保障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东海海域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控制与治理.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质补偿试点,2010-2013年,为加强新安江水污染防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中央财政、浙江、安徽两省共拨付资金12.7×108元,试点工作启动后,新安江跨界断面连续3 a水质均符合补偿协议要求,ρ(CODMn)、ρ(氨氮)和ρ(TP)均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借鉴新安江流域水质补偿试点实施的成功经验,就"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国家、下游和上游省(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长江流域水质补偿专项资金;②科学制订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强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控制;③建立并实施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5.
伴随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使用和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品物质,数量和种类都在大幅度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现行立法存在较大缺失,国内尚没有一部效力等级较高的行政法规或法律对化学品的环境危害建立基于科学评价的风险预防和控制体系.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化学品环境危害的形势,分析了我国现行化学品管理法规体系对于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存在的不足,以及开展化学品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立法工作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对有毒化学品进行简介 ;建议从生理毒性、属性毒性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建立有毒化学品的污染评价系统 ,为有毒化学品的应用、管理和处理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不同的有毒化学品及其排放情况与浓度组分拟选用物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作为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筛选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以7大类168种人类化学品为靶向分析目标物,研究其在升金湖水体中的赋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O)、综合化合物持久性(P)和生物积累性(B)等毒害性评价指标以及生态风险(E)和人体健康风险(H)等毒性参数,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识别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构建升金湖水体优控清单,评价升金湖优先污染物水环境生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体7大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邻-苯二甲酸酯(PAEs)、抗生素(ANTs)以及金属元素(HMs)]污染普遍,其中上湖污染负荷高于中湖和下湖,呈现坝前蓄积现象.以污染物类别计,综合评分法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显示升金湖水体检出化学品优先级顺序为:PAEs > OCPs > HMs > PCBs > PAHs > VOCs > ANTs.高优先级污染物清单中综合得分最高的10种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M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PCB138、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七氯(HC)、p,p''-滴滴涕(DDT)、钡(Ba)、环氧七氯(HCE)和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生态风险商(RQ)为4.3~15.9,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且上湖区风险高于中、下湖区.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表明,HMs的非致癌风险最大(风险指数HI>1),其次为PAEs和OCPs,优先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致癌风险(人体终生致癌风险ILCR<10-6)可以忽略.本研究优化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的优先污染物综合评分法,全面考虑了化学品毒害特性、生态及人体健康暴露风险(OPBEH),为开展广泛的湖泊流域水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提供统一的方法学指导,并为建立相应湖泊流域优控清单,制定优先污染物排放和管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毒、有害、持久性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生态系统的污染表现出种类上的多样化、危害时间上的持久性和空间上的转移性趋势,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多介质环境有机污染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并分析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及研究趋势,希望有助于多介质环境污染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严重污染事件后,强化了环境政策.在水污染控制法中从严制定了污水排放限制和水质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成功地减少了污染.对"日本湖泊水质保全特别措施法"的现状、流域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湖泊底泥的疏浚以及采用生态工程方法减少支流负荷等流域综合管理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湖泊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地表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识别和筛选出咖啡因、卡马西平和磺胺嘧啶为我国地表水环境中的指示性PPCPs(i-PPCPs),分别指征城镇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养殖废水三类特征污染排放源.同时,基于筛选的i-PPCPs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是北运河和黄浦江流域地表水中PPCPs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为构建更综合和有效的PPCPs的溯源体系,识别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中PPCPs的主要排放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243-1250
琵琶湖富营养化全面有效的控制得益于对流域污染源的系统控制. 琵琶湖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包括通过立法与监管严格控制工厂与企业的污水排放、城镇污水管网与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的高度覆盖、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三部分,流域污水处理系统的全覆盖及高度处理技术的普及是其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琵琶湖流域城镇下水道普及率达86.4%,主要污染物——TN、TP及COD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0%、98.7%及94.6%. 琵琶湖流域同时实施了净化槽普及、设置农业集落排水处理设施、初期雨水净化处理及农田循环灌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面源治理对策. 通过综合治理,琵琶湖主要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减少,与1985年相比,2012年CODMn点源污染负荷减少了76.8%,TN减少了45.5%,TP减少了65.6%. 与之比较,我国的湖泊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针对性的地方排放标准的缺失及执法力度的不足、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及运营管理技术上的差距、面源污染对策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结合"两湖一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在充分考虑周边农村和企业的状况前提下,提出了明确责任,严格问责;管理部门主抓,业务部门配合;政府出资,多方筹措;宣传教育为主,依法治理为辅;统筹考虑,分类治理;科研先导,工程主导;切断外源,根治内源等"两湖一库"水源地治理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湖北四湖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湖流域是中国典型的湿地农业区域,其水环境恶化已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四湖流域水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大湖泊长湖和洪湖因围网养鱼和投入大量的饲料和农药已受到污染,水质Ⅲ到Ⅳ类,甚至Ⅴ类;内河水系普遍为Ⅳ、Ⅴ类水;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与防治是四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点。根据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显见加强四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整合区域内环境监测力量,从属地监测向流域监测、区域监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污染源调查是在进行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础上,根据调查年环境统计数据、环保局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以及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监测数据等多源资料,对企业数量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校核,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数据库。根据滇池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分布和污染现状调查,结合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布局相关规划,预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相关治理政策的建议意见,为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和昆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部分水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以潘家口水库流域为例,引入动态降水因子和地形因子改进经典的输出风险模型,结合高分辨率的卫星反演降水产品(GPM)和高分六号卫星影像,建立高分辨率数据驱动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潘家口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8年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其中氮元素污染输出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6%,磷元素污染输出无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1.9%.分析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发现4~9月潘家口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在7月和8月最高,与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一致;结合土地利用分布特征分析,流域上游以耕地为主,城市集中在流域下游,受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较高.针对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应制定合理的农业施肥方式,规划非点源污染“源-汇”景观布局以及建设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16.
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法及其修复策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湖泊水污染防治领域长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了“以污染源系统治理+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泊水体生境改善+流域管理”为主的湖泊水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并着重阐述了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方法及其修复策略.由流域径流的产流、汇流输送与入湖过程的分析引出了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的概念,对其破坏原因进行了解析,提出了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的理念、思路、技术路线及修复中的关键问题.以抚仙湖东大河流域为例,将入湖河流小流域分成清水产流区﹑污染控制与净化区、湖滨入湖区3部分区域.在对3区域清水量与污染物产生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3区域现状特征与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提出其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余辉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956-965
以琵琶湖富营养化综合治理历程为主线,对琵琶湖30余年的治理过程、资金投入、治理措施、成功经验与成果进行了梳理. 截至2006年,琵琶湖综合整治历时35a,总投资约2.86×1012日元(约相当于1800×108元人民币),参照我国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目前琵琶湖北湖水质维持在Ⅰ类水平,南湖由Ⅲ~Ⅳ类水恢复到I~Ⅱ类水质. 琵琶湖的治理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2—1997年,历时25a,这一阶段在琵琶湖水资源有效利用及防洪防灾上取得很大成就,但水质与环境仍在恶化; 199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水质保护、水源涵养及自然环境与景观保护,目前琵琶湖富营养化已得到有效控制. 琵琶湖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依法治湖、中长期综合治理规划、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自动监测系统及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以及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 主要治理经验包括:①严格控制氮、磷污染源,管网及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眼于未来长远规划,污水处理深度除磷脱氮技术的普及是污染源系统控制的关键;②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减少面源污染的产生,改善水源涵养及流域生境;③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实现依法治湖;④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及公众参与;⑤积极推动各科研机构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lake eutrophication in China began in the early 1970s, and many lakes in China are now known to be in meso-eutrophic status. Lake eutrophication has been showing a rapidly increasing trend since 2000.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include a fragile lake background environment, excessive nutrient loading into lakes, excessive human activities, ecological degeneration, wea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lax lake management. Major mechanisms resulting from lake eutrophication include nutrient recycling imbalance, major changes in water chemistry (pH, oxygen, and carbon), lake ecosystem imbalance, and algal prevalence in lakes. Some concepts for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should be persistently proposed, including lake catchment control, combination of pollutant source control with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tection of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terrestrial ecology, lake coast zone, and submerged plant), and combination of lake management with regulation. Measures to control lake eutrophication should include pollution source control (i.e.,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s in the lake catchment, redu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mission amounts, and control endogenous pollution) and lak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e. establish a zone-lake buffer region and lakeside zone, protect regional vegetation, utilize hydrophytes in renovation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 for lake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implementing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and lake water goals, legislating and formu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lakes,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increasing public awarenes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systems and mechanic innovations, establishing lake reg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ensuring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主要入湖河道及出湖河道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掌握了太湖流域河湖水质的最新状况,河湖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河网之间、河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出湖河道优于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措施不足,太湖“零点”行动未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等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治湖与治河相结合、加大引江入湖的力度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同时考虑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阐述了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湖泊生态安全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 该方法框架包括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影响评估、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湖泊生态灾变评估,以及在这4项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湖泊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既可作为对湖泊生态安全进行整体综合评估的方法,又反映了湖泊水生态健康、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湖泊生态灾变4个过程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关系,识别影响湖泊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启示我国湖泊管理应由水质管理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其实质是解决好“人湖”关系,实现“人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