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要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关系,指出双城镇应以"建设生态型城镇"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心思想,并介绍了双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定性分析黑龙江省双城镇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土地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应用线性加权模型对双城镇城区1992,1997和2000年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化小城镇建设环境管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小城镇目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通过树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与城镇布局,结合城镇综合整治,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以达到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分析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概念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化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双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后的耦合度模型进行水环境的环境-经济系统规划,并提出了地面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分析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概念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化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Cu2+对两种生态型鸭跖草Cu积累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oagland培养基中加入CuSO4模拟Cu2 污染环境,比较了不同Cu2 浓度([Cu2 ])对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耐性生态型和敏感生态型的耐性、Cu积累和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生态型鸭跖草的Cu2 中毒临界浓度和中毒症状有明显的差异,[Cu2 ]≥40祄ol/L时,耐性生态型鸭跖草的耐性明显高于敏感生态型.耐性生态型鸭跖草叶和根中的Cu2 含量都明显高于敏感生态型,根中更为明显.不同生态型甚至同一生态型不同器官的POD、CAT、SOD活性对Cu2 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根对Cu2 的敏感性高于叶;POD活性对Cu2 的敏感性高于CAT和SOD.根比叶在清除丙二醛(MDA)的过程中起更重要作用.耐性生态型鸭跖草叶和根中CAT、POD和SOD活性、叶中MDA的变化并没有与根中MDA含量的变化趋势(大幅增加)保持一致,表明除了抗氧化酶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影响耐性生态型与敏感生态型鸭跖草在Cu2 耐性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双城镇为例,探索了我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和实现城市经济稳步发展的正确选择.本文阐述了天水市建设宜居型生态型城市的基础及实施构想,为天水市建设生态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Cd含量为2.22 mg·kg-1的潮褐土开展盆栽试验,通过外源添加NaCl研究不同生态型八宝景天对Cd和盐分复合胁迫的生长响应以及Cd吸收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在Cd单一或与盐分复合胁迫下,八宝景天各生态型间地上部生物量和Cd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盐分胁迫进一步加剧了八宝景天的生长抑制,高盐胁迫下八宝景天各生态型地上部Cd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盐分引起土壤pH显著升高导致Cd生物有效性降低有关.此外,不同生态型对盐分胁迫表现出的生长和Cd吸收响应有显著差异,LN生态型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其他生态型,且在1% NaCl处理下生物量仍没有显著下降,耐性指数可达0.91.同时,其地上部Cd含量在不同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其他生态型,其原因为LN生态型在Cd富集和解毒的生理机制方面更具优势,而这些同样是其耐盐性的重要生理机制.综上可知,尽管盐分胁迫减少了八宝景天地上部Cd富集量,但其不同生态型间差异显著,LN生态型在2% NaCl处理下地上部Cd富集量仍可达84.4 μg·plant-1,且较其他生态型显著提高48.4%~89.3%,因此,LN生态型八宝景天具有应用于修复盐渍化土壤Cd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原来工业落后的角直镇,近年来由于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控制、分步到位”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子,一跃成为全省发展乡镇工业的“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指出角直镇发展的道路,将是乡镇工业实现腾飞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研究。自2019年7月以来,织里镇采取"二定四分"的收集模式(其中,"二定"指定时和定点,"四分"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2020年,织里镇易腐垃圾收集量达到22219.98 t,相比2018年增加了67.5%;其他垃圾的收集量为116493.92 t,比2018年减少了22%。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使得织里镇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收集量呈负相关,干湿分类效果显著。织里镇针对特色服装行业所产生的废旧布条采取"因地制宜"的垃圾管理模式,实现固体废物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2020年分类收集废旧布条41100.07 t。然而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发现干湿分离率不高、资源回收利用不足、有害垃圾的商业化运作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当前现状,给出以下3点建议:1)提高公众垃圾干湿分类的责任意识;2)全面建立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3)推行生产者责任制度,促进有害垃圾的商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3.
广西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靖西县被誉为"田七之乡",为确保田七的生态安全,保证田七的药用价值和药材质量,对靖西县田七种植区土壤5种重金属(As、Hg、Cr、Pb、Cd)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靖西县田七的安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靖西县9个不同的种植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所调查的田七种植区3个乡9个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15608-1995)对照分析,所调查的靖西县的新甲乡、武平乡、化垌乡种植田七的土壤重金属As、Pb、Hg未超过国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而所调查的靖西县田七种植区Cr、Cd超标率分别为66.7%和33.3%,总体上化垌乡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武平乡最低。  相似文献   

14.
边境贫困县的土地利用、城镇发展与脱贫攻坚事关边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局。论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州县为案例研究区域,以2011年和2016年高分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探讨该县近年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龙州县主要建设用地的增幅达10.08%,其中城镇用地、农村宅基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的增量分别占建设用地增量的37.74%、25.48%、20.96%、15.49%和0.33%;2)县城涉及的龙州镇、上龙乡建设用地增加较快,边境口岸城镇的建设用地增速也较快;3)从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来看,县城龙州镇为填充式扩张,其他乡镇为边缘式扩张;4)城镇发展提速、农民新房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是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驱动因素,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化落实、边境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多,是重要的政策驱动力。研究建议:深化落实贫困县建设用地倾斜政策,针对贫困县的建设用地,在省市层面要明确总量、增加流量,在县域层面要用好增量、优化布局、提高效率,切实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乡镇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山东广饶县丁庄镇为例,探索乡镇尺度耕地质量评价的体系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在系统分析耕地自然环境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户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构建指标体系,以模糊评判法综合评价了1979年、2005年和2007年的耕地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丁庄镇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明显的时空演变规律。一、二级地所占耕地面积从1979年的0.060%,增加到2005年的91.42%和2007年的98.62%,耕地质量稳步提高;耕地离行政中心、河流越远,离渤海越近,其质量降低,东北部近海地区和镇政府驻地附近地区耕地质量增幅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研究发现,作物平均产量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该研究丰富了乡镇尺度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体系,对乡镇耕地质量评价及其耕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78-2002年6个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将谱间特征分析与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了桐庐县城镇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分析桐庐县城镇用地扩展的规模和强度、城镇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的变化,揭示了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经济、交通、社会等方面研究了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研究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呈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1980年代低速扩展,1990年代加速扩展,1999年后高速扩展,1999年是城镇由低速扩展进入高速扩展的转折点;②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富春江、分水江为发展轴线的“T”字形城镇空间格局日益明显;③城镇用地扩展以“轴线式”和“跳跃式”两种模式为主,城镇空间形态趋于复杂;④经济发展是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推动力,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镇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太河水库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水库作为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受纳地,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笔者分析和比较了水库所在地及用水乡镇的社会发展状况,指出水源保护区中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并提出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