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视野》2009,(3):4-4
环保部近日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契机,把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作为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突破口,把农村环境监测作为新时期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把环境管理需求作为环境监测的主攻方向,把数据质量保证作为环境监测的永匣主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手段。做好环境监测的管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极为重要。文章从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过程管理,分析了样品采集、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环境监测日常运行管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了监测人员综合素养、设备设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措施,以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做到环境监测科学化,重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5月 23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发出了"关于加强自动环境监测仪器管理及认定工作的通知 (环发 [2001]75号文 )。通知全文如下: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为了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公正,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我局将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为环境执法管理服务和向社会提供环境监测数据的自动环境监测仪器,必须符合我局制定的环境监测规范和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经检测合格…  相似文献   

5.
六安市县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绿色视野》2011,(12):43-46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眼睛,也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产品是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得到准确、真实、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全面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为了环境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全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引进、开发和研制适合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满足日益提高的环境监测技术的需求,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刊登本文介绍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现状。———编者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的装备及运行状态,是决定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的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环境规划、污染源控制、环境管理等各项工作。由于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人员素质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王秀琴  李伯苓  鲁宁 《四川环境》2010,29(4):57-58,63
落实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县级环境监测站建设,推动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如何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加快环境监测转型,提高县级监测站地位;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对其经济投入;加强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监测业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当前,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相关部门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现象依然存在,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屡禁不止,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问题突出,制  相似文献   

10.
浅论现代环境监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在防治环境污染,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环境监测现状,指出环境监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强调现代环境监测需完善环境建设管理机制和加强监测质量全过程管理,展望了现代环境监测建设的发展方向,并对环境监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 adop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in April 1982 and the signature of the treaty by 117 countries in December of the same year marked the conclusion of lengthy negotiations which had taken more than 10 years. However, not al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exploitation of deep-sea mineral resources, with which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have been solved. These problems will be dealt with by the Preparatory Commission set up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onvention and related resolutions. In particular, questions related to pioneer investment activities and possible impact on land-based producers will be discussed. The author, who was directly involved in many of the negotiations, concludes that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as well as technical and market factors will influence the future course of ocean mining activities. L'adoption de la Convention sur le droit de la mer en avril 1982 et la signature du traité par 117 pays en décembre de la même année ont marqué la fin de longues négociations qui ont duré plus de 10 ans. Toutefois, tous les problèmes concernant l'exploitation des ressources minières d'origine marine profonde, qui font l'objet de cet article, n'ont pas été résolus. Ils seront examinés par la Comission préparatoire établie selon les termes de la Convention et les résolutions connexes. En particulier, les questions ayant trait aux premiers investissements et leurs répercussions sur les producteurs conventionnels seront étudiées. L'auteur qui a été directement engagé dans plusieurs de ces négociations conclut en disant que le cours futur des activités minières marines sera influencé par des facteurs d'ordre légal, institutionnel, technique ainsi que par les conditions de marché. La adopción de la Convención sobre el Derecho del Mar en abril de 1982 y la firma del tratado por 117 países en diciembre del mismo an?o marca la conclusión de largas negociaciones que tomaron más de 10 an?os. Sin embargo no todos los problemas relacionado con la explotación de minerales en mar profundo han sido resueltos. Estos problemas serán tratados por la Comisión Preparatoria establecida bajo los términos de la Convención y resoluciones relacionadas. En particular se discutirán asuntos relacionados con inversiones pioneras y el posible impacto sobre los productores en tierra firme. El autor, quien ha participado directamente en muchas de estas negociaciones, concluye que los factores legales, institucionales así como técnicos y de mercado influenciarán el uso futuro de la minería en mar profundo.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originally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Michigan, State Division, USA. The paper deals with two main issues: In the first place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energy source that will solve the energy problem. The solution will come through what has been called An Energy Family Approach. Secondly, that government regulations, which were primarily written in the days when America was viewed as a country with no limits, must be relaxed.Gerald T. Westbrook works for Dow's Hydrocarbons Department as Energy Project Manager. Prior to this current assignment he had been Project Manager in Dow's Functional Products and Systems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concentrating on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energy industries. He has had over twenty years experience in various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areas with Dow Chemica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mperial Oil Ltd. in Canada. Experience in the energy field has included petroleum refinery design and operations analysis; electric power plant planning, and water systems development; new advanced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energy economics and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转轴材质分析、表面腐蚀产物分析、关键工艺环节分析和模拟试验,系统讨论了南车电机公司某型牵引电机转子制作过程中转轴腐蚀的主要原因,着重于寻找影响电机转轴腐蚀的主要工艺环节.最终,针对影响电机转轴腐蚀的主要工艺环节提出了相应的防腐蚀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绿色化税制”通常使用两项指标来进行测量:环境相关税收入占GDP的百分比和环境相关税收入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百分比。但是,这两个指标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点:当污染税增加时,税收收入也增加。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测量绿色税制的指标,建立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通过有效性、数据的可用性、全时段的比较、国际相似性、易聚合性、免税和减税、有限的复杂性七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最后,基于四种类型的指标的优缺点来做总结,对绿色税制的优化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公路扰动带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伴随多条沙漠公路的修筑,公路沿线形成了生态扰动带(包括施工扰动带和运营扰动带)。它使地表空气流场改变、地表覆被剥离、风沙源出现、地表径流过程受阻、地表水分重分配以及生境隔离。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表明,扰动带的植被恢复取决于消面稳定性、降水的地表分配、时间、地下水位、种源和风场等因素,并初步总结出如下规律:①草方格内部表面沙层的有机质随时间逐渐增多;②草方格固沙措施加速了植被恢复的速度;③迎风坡自然覆沙,种子易于着床和萌发;④路肩上形成长营养期的中生植物,边坡形成旱生植物,路边优动带内的植被恢复情况因水分条件而变化;⑤植被恢复与时间成正比,演替过程为:短命植物、三芒草→蒿类→梭梭或白梭梭。最后提出改进草方格沙障的材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干水、适时播种等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一路向北     
张绵林 《绿色视野》2012,(11):58-62
很多事情,谋划了三个月,决定时,不要三分钟。 这次,去木兰围场,就是印证。这么热的天,出门远足,完全是因为孩子。孩子说,他的主张一贯被我们否定,言毕,小眼睛变成泉眼,泉水涌流,顺利地泡软了他娘老子的心,当即决定洗心革面,抛陈去腐,做一双尊重孩子,言必行,行必果的新式好爸妈!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立足青海湖流域生态现状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研究,阐述了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暖干化是引起湖水下降、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则是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董振旗  王彦召  尚爱国 《环境技术》2004,22(6):17-18,33
在利用光离子化检测器监测单推三推进剂贮存环境时,必须首先要知道单推三相对于光离子化检测器校准气体的校正系数。通过简要介绍了校正系数的测量计算原理,并进行实验测量计算,求得单推三的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20.
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为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来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