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索了面料性能对防静电无尘服热湿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了两种常用的防静电无尘服面料,对其组织结构、厚度、经纬密度、透气性、透湿性进行测试。将这两种面料制成防静电无尘服,进行真人着装实验。实验是模拟工人的活动,先静坐30min,然后是30min的低速行走,最后又休息30min,在这个过程中测量了上臂、前胸、大腿、小腿的皮肤表面温度和前胸的湿度。实验在恒温恒湿气候室内进行,温湿度分别为22±1℃,55±5%RH。结果表明密度小、透气性好的面料制作的服装平均皮肤温度以及湿度变化都比较小,在轻度劳动下服装微气候的环境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模拟人体穿着状况下的防静电无尘服与内部服装之间的摩擦,对因摩擦导致的功能性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服装上的静电压有增大的趋势,从而导致防静电功能的下降。对于用长丝制作的服装,防尘性能与透气性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透气性测试发现,服装的防尘性能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结合防静电无尘服的使用情况,就可以确定防静电无尘服的防尘功能变化趋势及其安全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以抗静电织物为主体材料,并采用防水防油、阻燃等后整理工艺研制的一种高效抗火箭煤油渗透的防护服面料。此面料拒油性能达到140分,拒水性能达到5级,续燃和阴燃时间为0 s。采用此面料做成的防护服装具有防水防油、防静电、阻燃、物理强度高、透气、透湿等特点,可用于火箭煤油相关作业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本文模拟并计算了穿着状态下防静电无尘服肘部所受到的张力作用,以确定在穿用过程中服装受到的最大作用力。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在穿着状态下肘部张力对防静电服功能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降低服装穿着时张力对性能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用多功能防护服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回顾了医用防护服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外医用防护服的现状,论述了医用防护服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认为:对纺织材料、功能整理、织物复合和服装结构工艺进行系统研究设计,选用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和超微细熔喷材料作为隔离层,在保证隔离病毒的前提下,能有效排汗透湿,改善了医用防护服的舒适性;对涤纶织物进行拒水、抗静电、抗菌、阻燃等功能整理,解决了面料的协同增效和耐久性难题;根据抗“非典”防护服的要求,采用高性能隔离层材料,应用科学的合理工艺手段可以达到医用多功能防护服的要求。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采用了一种新型独特的复合方法制成的PTFE复合膜层压织物,其具有集隔离病毒、透湿、拒水、抑菌、抗静电、阻燃、防血液渗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点,PTFE复合膜防护服可经多次机洗和消毒,能够适应不同寒、热环境使用。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膜在防护服防水透湿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前言 防水性和透湿性是防护服用性能中性质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重要指标。单纯对织物进行防水处理是很容易的,例如,对织物进行橡胶或树脂涂层,防水效果极佳,但透湿性很差,穿着有湿闷感。如何既保证织物的防水性又使织物具有透湿性,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努力,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防水透湿性的高分子薄膜,采用涂层或层压的办法复台到织物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防静电无尘服的种类与应用,以电子工业防静电无尘服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功能特点,并论述了其作为功能性防护服的一个重要分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由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丹东丝绸四厂共同研制的透气型工业防尘服料、透气型无尘服料、透气型伤酸防静电眼料,最近通过北京市科技院、辽宁省经计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这三种防护服料护功能和眼用性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透气型工业防尘服料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三种防护服料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热环境下人体穿着透气式防护服的散热形式以及舒适性要求,提出了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指标,为热环境下透气式防护服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皮芯复合纺丝制得的多功能疏水阻燃聚酯纤维制备了一种阻燃疏水涤纶布,并对涤纶布进行了防水处理,测试了涤纶布的阻燃性能和燃烧性能及防水、透气透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涤纶布有较好的阻燃性能,氧指数达到31%,达到"难燃"级别。垂直燃烧测试达到B1级别,燃烧过程无融滴。经防水整理后的涤纶布对其沾湿度测试,防水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5级,且具有良好的透湿性能,使所制得的织物同时具有了良好的阻燃防水透湿功能,体现出多功能性。测试了其撕破强力和纱线滑移量,都达到了服用织物的标准。涤纶布染色效果较好,在添加导染剂后能进行低温染色,不影响布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1.
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对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设定采空区渗透率为均匀分布、分段均匀分布和连续性分布,分别模拟这3种情况的采空区漏风流场。当渗透率均匀分布时漏风量小,自燃带靠近工作面。渗透率分段均匀分布时,速度在分区界面上产生跳跃。采空区渗透率连续分布条件下的漏风分布与假设分段均匀分布和均匀分布条件下的漏风量、漏风风速分布和自燃三带的位置和宽度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只有采用更能如实反映采空区岩石冒落和压实规律的渗透率分布,得到的采空区的风流流动规律才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风窗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及其调节与定位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路阻力平衡关系分析了井下风窗安装前后通风系统中各分支间风流流动关系,提出了某些分支安装风窗后,通风系统各分支的风量对此变化作出反应的分析模型,给出了度量风量和阻力反应敏感性强弱的方法;假定通风系统中某些分支同时安装风窗,在保留风窗的使用对通风系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但要抑制其负面作用的条件下,基于尽可能使所有参与调节的分支的风阻增、减值最小化的原则,提出了指定分支实施调节的调阻调节法和优选分支实施调节的调阻调节法,并建立了相关最优调节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可以在风窗安装之前进行解算,解算结果可预知风窗安装后通风系统各分支的风流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出相应的调控策略;优选分支调阻调节模型可以用于选择最优的风窗安装位置、数量及风窗阻力,后者可以用于确定风窗窗口面积。  相似文献   

13.
为模拟页岩气抽采过程中孔隙压力对其吸附特性和渗透特性的影响,通过吸附及多孔弹性理论,建立考虑过剩吸附量的吸附模型,并进一步建立考虑气体传输影响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1)随孔隙压力逐渐升高,页岩过剩吸附量呈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随温度升高,其吸附量呈降低趋势。考虑过剩吸附量和温度修正的吸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所测结果吻合较好,且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温度下页岩过剩吸附量与孔隙压力的关系。2)页岩气体吸附过程中产生的基质膨胀变形量随孔隙压力升高而升高,且温度较低时的气体吸附变形量大于温度较高时的变形量。3)在有效应力恒定的条件下,CH4和He的表观渗透率随努森数增大而减小。相同孔隙压力条件下,随有效应力升高CH4和He的表观渗透率均呈降低的趋势,且页岩表观渗透率对有效应力的敏感程度随孔隙压力升高而降低。相同有效应力条件下,充入He的页岩表观渗透率均大于充入CH4的页岩表观渗透率。4)构建考虑气体传输和应力耦合作用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模型计算的渗透率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较好地表征不同外应力条件下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李雨成    周磊    刘天奇    李智    赵晓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6):20-24
针对目前局部风机特性曲线很难得到或应用而导致局部通风研究受限问题,提出一种根据局部风机风量及风压范围近似求解风机特性曲线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次线性插值函数代替风机特性曲线函数,结合风阻特性曲线得到风机工况。基于该方法可进行局部风机选型或预测既定型号风机工况点及风筒出口风量,同时可确定长距离掘进通风中钻孔通风有效风量与钻孔长度、直径的关系,也可确定风库中转位置与风筒长度的关系。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用一次函数代替稳定区域风机特性曲线函数不仅简单方便,结果较精确,且方法可靠、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铀矿山留矿法采场氡迁移规律,依据留矿法采场的构造和物理几何尺寸,建立了受限空间内颗粒堆积型射气介质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和氡迁移方程,以10 m和20 m高爆破矿堆为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采场中氡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采场下行通风方式降低矿堆上部作业空间氡浓度的效果优于上行通风方式,但对采场运输巷道氡浓度的效果相反;采场排风氡浓度与采场通风风量成反比,氡析出份额与通风风量成正比;2)在相同通风风量下,10 m高爆破矿堆与20 m高爆破矿堆氡析出份额之差随通风风流量增长而逐渐缩小;3)均压通风对渗透率高(k=1×10-8m2)的采场排风氡浓度、矿堆氡析出份额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易自燃煤层采空区瓦斯和火灾综合防治是煤矿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理论,把采空区渗透系数以及瓦斯涌出源项看成随采空区位置变化的量。建立采空区气体流动的质量方程、动量方程、组分传输方程以及能量守恒方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采空区在不同工作面供风量、不同抽放情况下采空区流场分布,得出工作面风量与氧化带宽度的拟合关系式。指出瓦斯抽放对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以及氧化带宽度影响比较显著;结合现场观测数据,表明数值模拟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采空区不同瓦斯治理参数与氧化带宽度的对应关系,为煤矿采空区瓦斯和火灾合理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室内非生物空气污染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我国室内非生物空气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室内污染的防治对策与研究方向提出几点看法,同时展望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趋势。结合作多年来从事空气污染的研究成果,调研相关献与研究报告,综合分析该研究方向。简要分析了我国室内非生物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季节特征和研究进展,对相关问题进行较详细的论述与讨论。目前我国室内非生物空气污染研究已经起步,但处于检测(监测)和资料积累阶段,相关的法规建设也刚刚开始,需要进一步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18.
高温矿井空调冷负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是高温矿井采用人工制冷的关键 ,从几个方面讨论了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he in situ stress loaded. The techniques of “Pressure relief” have been proved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in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gas permeability and the gas extraction rate to the soft coal seam.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of the vari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front of coal mining face with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vertical stress values of the top and bottom layer of the coal seam at different distances in front of the coal face are respectively measu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rves of the vertical stress variation along the mining direction have been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in this paper, some available technical measures of “Pressure relief” at different distances and different layers of soft coal seam in front of mining face, are expected to make and to put into practice.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correlative data included in this paper also can be referred to conduct some further and deep-seated exploration to get new theories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the gas drainage of the soft and low permeability coal se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