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塑令”政策实施效应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限塑令"的政策安排、实施效果,以及"限塑令"的实行对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相关各方的影响,讨论了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政策实施目的偏差、缺乏配套政策、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缓慢、垃圾袋和替代品不环保等问题,提出了保证"限塑令"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即应依照少用、回收、替代、降解的原则对待塑料袋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绿色视野》2008,(5):38-44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的一纸"限塑令"引发了全国的大讨论:购物袋有偿使用能否限住"白色污染"?"限塑令"在执行中又将遭遇怎样的挑战?谁为环保新政买单?告别了塑料袋的免费午餐时代,人们的生活将有何变化?传统的菜篮是否将重出江湖?  相似文献   

3.
“限塑令”对塑料袋回收利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塑料袋回收利用的现状及案例调研显示,“限塑令”对塑料袋的回收利用具有促进作用;但“限塑令”实施的预期效果目前尚不明显。“限塑令”有待进一步推广,相应的回收利用体系也亟待建设与健全。  相似文献   

4.
要闻     
《环境教育》2011,(7):5
国家六部委发布通知集贸市场送塑料袋将受罚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近日通知,今年7月至8月将在全国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禁止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违反规定的商品零售场所经营者,特别是集贸市场开办者将给予处罚。我国"限塑令"实施已经3年。由于超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大,而且容易破损、不能重复利用,大多随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前不久表示,发改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从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深入开展宣传、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限塑令”,其中包括研究利用价格税收杠杆来进一步限制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限塑令"实施一年来效果的分析,针对"限塑令"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白色污染”所包含的内容要比我们目前遇到的视觉污染、土壤土质破坏、动物误食更为严重。如今,全面实施“限塑令”之后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能够给政府部门和市民提供哪些建议和指导?带着这样的思考,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们利用2008年暑假,将上海市杨浦区部分大卖场及商品零售场所使用塑料袋的情况作为一个课题,开始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正@吴泽连第七期史春同志撰写的《做好"禁塑"这篇大文章》,"点"到了"禁塑"的要害。其实,我国也出台过"限塑令",总体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希望这次"禁塑"能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引导公众,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王义新《环境教育是全民教育——专访中山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院长杨中艺》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9.
正环保,是真正时尚的生活方式。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与提高,资源浪费,过度消费的行为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环保意识的家庭。先从姥姥说起吧,她老人家可算是时下时髦的"酷抠"一族,生活中使用过的瓶子、书本、纸盒、牙膏、油桶,无论哪一种废品,姥姥都分门别类的贮存好,并定期送到废品收购站,从不乱丢一气。妈妈呢,是标准的环保主义者,外出吃饭自己带一副银筷子,也从不使用塑料袋,随身一个布袋;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岁末,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限塑令”,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11.
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看世界各地治理“白色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解决塑料袋带来的烦恼,我们不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禁白”经验。自1989年起,丹麦、荷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限制或禁止使用非降解塑料制品的同时,都制定出分步骤实施时间表。美国首先从立法的角度对塑料袋使用进行监管,近半数的州从1989年7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汉中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限塑令"颁布实行两年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环境哲学、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环境人文学科得到发展,并以"绿色"文化的形式迅速渗透到生产、消费、生活的各个领域,"绿色教育"作为新时期的环境教育,也伴随着中小学环境素质教育的开展,扩展到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  相似文献   

14.
<正>塑料袋:存在是一种"痛"超市提供的塑料袋的优点在于使人们购物时不需要携带任何购物袋,这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随后悄然而至的却是一场环保灾难,普及没多久的塑料袋无论是城市街道与公园,还是乡村河边与地头,到处充斥着这种白色垃圾。由于其生产材料的不可降解性,填埋后200年时间不降解,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使土地得不到恢复,影响到农作物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而导致减产,而且对动物的生存也构成威胁。青海湖畔一年间有近千只羊因误食废塑料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而活活饿死。塑料袋对人体也会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15.
张琳 《环境教育》2012,(11):89-89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使用什么材质的购物袋不是问题的核心,最为关键的是要养成循环使用的习惯,一个袋子多使用一次,就节约了生产一个袋子的资源,就减少了一次一个袋子对环境的污染。从2008年6月1日正式施行"限塑令"(《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到如今已走过近四年半的曲折历程。据某权威媒体不久前披露的消息,目前,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累计减少量相当于节约石油480万吨,约占大庆油田年产量的八分  相似文献   

16.
绿色,永远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的记忆中,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绿色服饰、绿色银行、绿色汽车……有许多或旧或新的话题都被染上一抹新绿,但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绿色奥运”了。当绿色成为奥运的色彩时,绿色便成为一种理念;小学生们在洗手池旁的白墙上贴一幅节水宣传画,绿色便成为一种行动;全国实行“限塑令”,人们拿起久违的菜篮子、布袋子,绿色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奥运已经闭幕,但绿色奥运却明白地告诉我们,绿色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9月15日,"第十一届环境与发展论坛——可持续消费与绿色社区发展伙伴关系"国际分论坛在京举行。论坛首次发布了由环保联合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完成的《北京市社区可持续消费现状调查报告》及《中国北京绿色社区可持续消费模式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征集意见稿)》。据介绍,这两个报告均为"北京市社区家庭可持续消费意识调查与政策倡导"  相似文献   

18.
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制品(袋、薄膜、农膜、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产生“白色污染”的原因塑料的使用仅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人们已丢掉了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的良好习惯,无论采购什么物品都少不了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及各种商品包装多使用塑料制品,且随用随扔,重复使用率极低。据抽样调查,仅北京市8个城近郊区塑料袋年用量约23亿个,人均每日一个:一次性塑料快餐…  相似文献   

19.
一个超市,一天究竟要使用多少个塑料袋?或许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能改变一个人沿袭了几十年的习惯。某日傍晚,安徽省合肥市三里庵的法国家乐福长江店人潮涌动。记者来到一收银台旁建议服务员从环保出发少送顾客塑料袋,不料她大声反驳道:“少发塑料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天,我出门时突然发现有一些叔叔阿姨们正拿着清扫工具在给我们的大街小巷"洗澡",有的扫地,有的推车,有的拿抹布给门窗"洗脸"。我觉得很奇怪,就问爸爸:"他们不是清洁工人,为什么来这里打扫卫生?"爸爸耐心地解释道:"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物质使用方面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如废纸、塑料袋、烟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