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作为环保工作的必修课和必答题,环境应急一直是我国环保工作的短板所在。从松花江水污染、汶川地震到凤翔血铅超标、龙江镉污染和天津港“8·12”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近年来,频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将环境应急工作推到了空前位置,更是真刀真枪地考验了各地的环境应急能力,而其背后发生的各种剧情也一次次将环境应急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暴露于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2.
王玲 《环境教育》2009,(3):81-81
2008年以来,金昌市环保局开展了“环保进社区”试点活动。由金昌市环保局和金阳里社区社工委组织编辑了《环境应急常识宣传手册》,共计2万册将经社区陆续发放到居民手中。这本以普及环保知识和环境应急常识的宣传册将有助于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其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该宣传册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生产、工作中应掌握和了解的环保知识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通过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帮助广大市民朋友们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绍仁 《环境教育》2008,(11):63-65
国家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对朔州市环保、消防联手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做出重要批示“山西朔州环保、消防联手的作法很好,值得推广和宣传”。环保部环境监察局进行调研和推广。环保和消防是两个隶属关系、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部门,朔州市环保局是如何将这看似毫无关系的队伍联合起来,组建起了一支应急救援铁军,缘由还要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南京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的"领路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坚定了陆和江对环保工作的热忱。"环境应急需要我,能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贡献光和热,就足够了。"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不到10平方米的南京环境应急值班室,陆和江已经待了许多个夜晚,从星辰点点到朝阳东升。楼下人群往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这座城市在一路高歌猛进、向上发展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环保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使安庆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带,我们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环境科研应急监测体系,确保环境安全。加强环境  相似文献   

6.
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是一种具体直接的、微观的环保执法行为,其关系环保整体工作的成败。文章分析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加强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殷玉婷 《环境教育》2008,(11):62-62
8月30日,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对朔州市环保、消防联手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做出重要批示“山西朔州环保、消防联手的作法很好,值得推广和宣传”。10月23日,环保部应急中心副主任张迅率调研组赴山西省朔州市进行调研。朔州市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环保、消防联手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做法,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高快速处置能力探索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确保“十二运”环境安全,2013年8月9日,辽宁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开展了一次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大型联合演练。通过演练,强化应急监测人员素质、检验应急监测设备使用效能,并提升应急监测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及有序性,确保在有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响应及时、行动到位,并保证出具数据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9.
<正>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环境管理的"关键少数",或主政一方,或统领一域,胸中的大思路、手中的签字笔、案头的红印章,直接决定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能否在实践中落地生根。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应热点环保问题时指出,"我们今年在部署2017年环保工作的时候,专门把环保的宣传教育作为我们环保工作的核心工作。"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是奠定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提  相似文献   

10.
以宜昌市环保监测站应急监测工作为例,对目前中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析,提出了建立应急监测专门机构、完善应急监测机构体系和网络、建立应急监测信息库和提高应急监测实战能力等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旨在尽快提高中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新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立足于《条例》修改的背景,阐述了《条例》主要从简化环保审批事项、流程,加强环保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服务等三方面修改了相关内容;探讨了《条例》实施后企业将面临环保欠账问题突出,生态红线管理薄弱、家底不清,竣工环保验收缺乏规定的标准和程序,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实施不力,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薄弱、人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加快清理解决历史遗留的环保问题,加强生态红线管理,加强土壤、地下水环保管理,加强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加强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环境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环境应急监测的性质和特点,阐述了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情况,从制度、人员、仪器装备建设方面来加强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并做好应急监测的日常准备工作,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构建良好的应急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魏山峰局长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对自治区环境资源、环保规划、环境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大盘点。文章客观地分析论述了近 5年来 ,自治区环保局在执行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的“132 11”环保行动计划 ;完成“一控双达标”目标 ;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并对自治区环保工作的未来和前景做了展望。当前 ,正值实施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目标之时 ,我们必须花大气力 ,下大功夫 ,做好环保这篇大文章 ,让我们这一代环保人上不辱历史使命 ,下对得住子孙后代。该文适时的总结分析了我区的环境资源状况 ,对搞好当前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灌云县环境保护局切实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监察、监测、宣教、辐射、固废、应急、信息“七个标准化”建设,使基层环保工作总体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范娟  毛剑 《环境教育》2009,(7):64-67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事故不断发生,重者甚至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基层应急能力较低等越来越成为公众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通过环境保护部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协助,关注地方环境应急管理调研工作,向读者真实反映各地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希望借此机会让公众了解“环境应急管理”,并为其他省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围 《环境教育》2006,(12):8-10
2006年,是环保工作开创历史性转变新局面的开元之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颁布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使得环保工作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肩负起新使命。这一年,确立了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年,部署了完成“十一五”规划环境指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环保工作三个历史性转变,其中一条就是,环保工作必须尽快实现从主要用行政办法转变到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在《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周生贤局长提出了科技兴环保的战略,同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奖励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高效开展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能力,构建了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和现场试点应用两环节关联的动态反馈更新闭环体系。在应急能力评估方法方面,基于鱼骨分析原理,将应急能力评估涉及的所有因素凝练划分为6个分项能力,并确定了相应的评估要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四天制工作方案,涉及专家遴选与职责分工、评分规则、评估方法和清单化问题梳理等流程化工作方案与方法。在试点应用方面,选择3家炼化企业作为试点,系统评估和对比了3家企业的应急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应急能力提升建议,总结了所构建的评估方法的不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更新,与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形成正负反馈,以保证评估方法的与时俱进性和动态适应性。研究成果为指导炼化企业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建设项目存在环保基础管理薄弱、未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测(控)计划落实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加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管理、加快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控)计划、强化环境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密切跟踪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进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