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国内关于居住区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分析了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居住区环境评价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全面反映居住区室内外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方法,为居住区综合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生态适宜性评价就是从生态角度,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现状、配套设施及环境管理能力等要素的分析,对居住区的环境适宜性优劣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价.为客观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活舒适便利程度,在整合前人应用的评价指标基础上,构建了更符合居民居住偏好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根据时新江湾城的调研结果,按照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时新江湾城大型居住社区的生态适应程度进行对照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新江湾城居住区生态适宜性总得分为80,在绿化景观、规划相容性、文化教育、生活设施配套等几方面均达到一级,属于适宜居住区.  相似文献   

4.
城市旧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虹 《环境保护》1999,(6):26-28
系统分析了城市旧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劣化原因,研究提出了旧居住区环境质量劣化的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并进行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绿化设计与城市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环境不仅是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而居住区环境中。绿地景观环境又是居住者对居住区外环境的第一认识。文中介绍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居住区绿化设计的模式;居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6.
一、居住环境浅议人类始终是以环境作为行为的空间,若缺少居住环境,人们的基本需求则难以满足。所谓居住环境,是由住宅环境和居住区环境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综合组成,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我国煤矿城市的镇群组建基本上依据煤炭工业的布局。随着煤炭工业的迅猛发展,势必形成众多的新兴煤矿城镇,对煤矿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予测及评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杭州、厦门、南京及温州市17个居住区共1297户居民进行生活环境质量调查,在计算机上建立了数据库并进行平均值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有3-5个独立因子共同决定居住环境的主观评价,它们是景观因子、设施因子、安全和交通因子。分析还表明,居民对居住区总感受的评分主要由居住区可视环境因素,如景观,绿化、三废污染防治及环境卫生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杨晓阳 《环保科技》2004,10(3):32-34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林总总的造景元素中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聚居环境密切相关。水景的营造也就始终是居住区环境景观中的热门话题。文章从环境美学着手 ,对现代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环境绿化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个居住小区的规划实例,分析说明了居住区绿化环境建设,应充分利用宅间绿化用地增加绿化面积.并对宅间用地规划建设作出量性分析,提出了宅间绿地与硬地的建设比例.对居住区室外环境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昕  李晋生  刘静  闫海红  殷勤 《环境工程》2014,32(9):139-141
对拟建水泥厂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采用SLAB模型预测氨发生泄漏扩散到大气下风向的浓度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发生泄漏后,对LC50(半致死浓度)最大影响距离为10.8 m,对IDLH(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能达到的最大影响距离为22.1 m,对居住区最高容许浓度最大影响距离为33.4 m,氨水泄漏的环境风险水平为可以接受。同时还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水泥厂环境风险评价可为该项目建设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研究居住区噪声烦恼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声环境频率特征有所改变的状况,选取杭州市10 个社区,对其声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居住区环境噪声呈现较明显的低频特性.同时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获得居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的烦恼度数据.并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这些数据,计算居住区噪声烦恼阈值.结果表明,1 类声功能区烦恼阈值与现行标准较为接近,而2、3、4 类声功能区的噪声烦恼阈值要比现行噪声标准限值偏低3~7dB,说明低频噪声的影响要比估计的严重.  相似文献   

12.
杨晓阳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3):32-34,3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林总总的造景元素中,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聚居环境密切相关。水景的营造也就始终是居住区环境景观中的热门话题。文章从环境美学着手,对现代居住环境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建设城市生态型居住环境符合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也符合人们对未来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生态型居住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设计,生态型居住环境的内在特点也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共生、协调发展的城市居住区。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石纯  黄孟沧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8):564-567,572
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已为上海市居住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工作广泛采用。在评述34份规划与评价报告中该指标体系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居住区的内涵出发.新增并修正了部分指标。修正后的指标体系有反映居住区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二级指标2项.三级指标8项。四级指标17项.基本实现了各项指标的定量化衡量。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动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渴望着能有一个安静、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对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在城市老区、居住区、城市园林、城市商业环境、城市灯光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苏州高新区夜间光环境现状,对高新区夜间环境照度、亮度、广告与标志灯数量进行了调查测量.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指出了高新区道路、居住区、商业街和公园存在的光环境问题.光环境建设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常州市主城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剖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居行为模式、居住区环境评价、环境满意率、了解环保知识途径、环保开展程度、环境问题及建议等几方面展开了对常州市主城区居民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乱扔垃圾、将洗衣机放置在阳台等行为仍然存在;相关性分析表明公众的环境满意率与其文化程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性别和户籍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年龄和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太明显;居民对河流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和小区管理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并从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和环保执行力等方面给出改善居民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诚坤 《环境科技》1995,8(2):17-21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往的城市用地规划,大多采用行政决策,定量研究很少。城市环境是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的复合体,其规划必然涉及这三方面的信息。本文应用生态规划的概念,将这三类信息构成综合评价决策模式,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确定居住区或工业区的适宜区域,从而为城市用地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斌  张智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1):25-27,34
通过实例分析居住区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隶属函数构成,介绍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并用C程序完成本例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为改善该区住区环境质量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