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峰 《防灾博览》2015,(3):66-68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的种群,当其改变、危害到当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成了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即所谓的外来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直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引入成千上万的外来物种,其中多数是有益的或至少是无害的,但少数转化为入侵种对环境、经济或人类健康等造成巨大危害。无论有益或有害,引入者本人通常既无法获得相称的收益亦不会付出相称的代价,这一事实表明外来物种是外部性的典型例证。生物入侵主要关乎外来物种的负外部性问题,因而产生了使其内部化的需要。在对生物入侵的类型进行了细分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工具探讨了生物入侵的外部性问题与内部化对策,认为市场力量主导型的科斯方案有较大局限性,传统的政府管制型庇古方案仍应承担主要角色,同时不应忽视道德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外来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相结合,借鉴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点控制原理,提出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风险的关键点控制方法。针对人类有意引种、随人类活动无意引入以及自然传入3类外来生物入侵的传入途径,在入侵途径上确定若干个风险控制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小外来生物的入侵风险,提高我国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已超过500种.已产生明显经济和生态危害的、具有潜在威胁与危险性、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入侵生物大约有300多种.在我国22个省、区、市超过了100种的集中分布在广东、云南、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广西、辽宁等省份.2008年截获的外来生物物种与频次分别是2002年的2.7倍和6.3倍,已给我国农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损失,中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程延 《防灾博览》2003,(5):15-15
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这些外来物种给我国农业的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2003年3月6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必须剿灭的入侵我国的16种物种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国家林业局也成立了“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3,(5)
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谓生物入侵,就是一些生物翻山越岭,远涉重洋,来到了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工作高度重视,2002  相似文献   

7.
近日,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物种已超过500种。已产生明显经济和生态危害的、具有潜在威胁与危险性、可能导致严重危害的入侵生物大约有300多种。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是我国紫茎泽兰入侵最早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紫茎泽兰已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2008年该省16个州市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恶性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在云南发生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为今后紫茎泽兰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     
《民防苑》2014,(10)
正近三成英国《金融时报》9月22日报道称,科学家发现,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8%,紧跟其后的是占14%的美国和占10%的欧盟,换言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正在超越欧美的总和。中国碳排放量的激增源自中国的工厂和发电厂,正是它们将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超2?000亿珠江上水葫芦阻塞航道、吴川红火蚁咬伤村民、海南被椰心叶甲危害过的椰子树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惨烈……造成这些触目惊心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个共同的名字——外来入侵生物。据统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我国成为遭  相似文献   

10.
胶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是我国目前这一灾害类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事件,已被列入我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进行研究和防治。本文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危害、成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要分析了我国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性信息素在减灾控害中的作用。这些作用可分为:帮助识别对象害虫、监测种群状态、迅速普及虫情信息、直接诱杀雄虫以及提前1周开展减灾行动等。直接诱杀雄虫后,引起雌雄比上升,雌蛾产卵量下降,孵化率降低,幼虫及为害量减少,其中幼虫量一般减少20%-50%。根据在新疆、山东等地的试用经验,作者在首次指出性信息帮助识别害虫和迅速普及虫情信息对减灾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性信息素的干扰交配和诱杀雌虫的可能作用,以及使用性信息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物灾害预警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的主要内容,但一直以来对林业生物灾害这一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处于“各自表述”的状态.在参考国内外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相关概念做了厘清,提出了一个林业生物灾害预警系统的框架.该系统由4部分构成:分析潜在威胁、检定真实威胁、警情发布和响应威胁.通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发生预测来判断潜在的威胁;通过威胁勘察、监测和检疫措施来检定真实的威胁;然后评估威胁大小.提出了一个度量威胁大小的指标——发生指数,它既考虑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或病情指数),又考虑了发生面积.发生指数可在当年有害生物发生结束后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计算,但在预警时必须根据预警指标(立地指数、林分指数、气象指数等)来推算.根据推算的发生指数,将警情分级,向经营者和公众发布警报.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相应的预案进行威胁响应.对预案执行情况应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预案修订.  相似文献   

13.
农业病虫害的灾变预测及预报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燕  汪世泽 《灾害学》1993,8(4):10-14
在农业病虫害突变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的尖角突变模型,确定了各病虫的突变区域。根据综合控制变量所确定的边界值,对未来病虫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经多年历史资料检验和1992年农业病虫害发生突变的趋势预报证明:准确率高,覆盖面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海海水入侵机制和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水入侵是沿海地带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沿海大致以长江口为界,长江口以南沿海主要以海水入侵河口造成的危害为主,长江口以北沿海则以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危害较大.本文综合分析了这两类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成灾原因、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减灾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枫  郭予元 《灾害学》1997,12(2):82-86
就棉花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指标与防治策略、抗病虫品种鉴定与选育、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农药新品种开发、天敌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棉田玉米螟防治技术等综述了“八五”期间我国综合防治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棉花病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洪涝对水稻的危害及其抗灾减灾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洪涝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危害,及其影响水稻洪涝灾害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水稻抗灾减灾的栽培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栽培季节种植耐涝品种、水稻耐涝栽培和灾后补救等。  相似文献   

17.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难以预测并危害巨大,常常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以印度洋地震海啸为例,研究了突发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与受灾者的应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受灾者的心理伤害,并提出了改善应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