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上海市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明上海市城市垃圾的产生、组成和收集运输情况,介绍常用垃圾处理方法和上海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描述厌氧塘-兼性塘-曝气塘接湿地土地处理的上海市城市垃圾渗沥水处理方法,并展望上海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远景。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渗滤液的模拟试验显示,渗滤液是一种含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无毒污染液体,其浓度取决于雨水与填埋垃圾的接触时间,根据大坞岙垃圾填埋场的库容,填埋高度-填埋量关系曲线,终场前,渗滤液浓度COD将达6650mg/L,BOD5350mg/L。渗滤液用沉淀,曝气以及不同凝聚剂,不同剂量的混凝试验及煤炭耗氧量,BOD降解速率常数K值的测定,认为常规的生化,物化方法不适合于该液体的处理,用三级氧化塘-混凝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室和现场的试验,研究了生活垃圾填埋产气规律。结果表明,理想条件下上海市生活垃圾填坦产气量最大不超过96.31L/kg,填埋后1-5a内,产气速率为1.7-247.2mL/kg.d填蛙后2a的产气速率为4.6mL/kg.d填埋气体中CH4和CO2的体系分数范围分别为55=-560^  相似文献   

4.
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000m^2,高度为4m,内填生活垃圾10800t的小型卫生填埋场。对该卫生填埋场进行了40个月的监测,分析了垃圾中的总糖、总炭、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碳、生物可降解物含量(BDM)、粗纤维含量与填埋时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991年至1994每年4月份的填埋单元垃圾组成了分析。通过数学聚合,预测了填埋单元封场后的若干年内垃圾组成,对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和垃圾矿化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场的稳定化时间大约为22-23年,届时,该场的垃圾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绝大部分可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气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垃圾填埋气进行回收和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垃圾填埋气的回收技术及方法,并探讨了可能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填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垃圾坝,污水坝和拦洪坝的防渗工艺设计,工艺施工和施工效果评价方法,对从事垃圾卫生填埋的设计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建筑垃圾、粘土对垃圾渗透液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保城市地下水源不受垃圾填埋场渗透液的污染,本文通过垃圾淋溶试验测定垃圾中有机物、重金属的含量.并选择粉煤灰、建筑垃圾、粘土作为垃圾场填埋底层,考察其对垃圾淋溶液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为大连市垃圾填埋场选择填埋底层及填埋厚度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城市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一类特殊工程,其安全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鉴成熟的工程力学思想,将分析山谷型垃圾填埋体的安全稳定性转化为分析垃圾坝稳定性。利用已知的稳定填埋场边坡有关性状,反算出垃圾土可能最小综合内摩擦角,利用这个参数来计算填埋体在三种典型状态下对垃圾坝产生的最大作用力,从而来判断垃圾坝的稳定性。探索了一套分析山谷型填埋场填埋体稳定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两个公式,对于该类型垃圾填埋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国垃圾渗透液的性质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允良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37-40,55
在法国、填埋和焚烧法垃圾的采用率约占到80%,在填埋和焚烧前的垃圾储存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渗透液,根据垃圾性质、垃圾储存时间、气候等因素、渗透液的成分变化成大,该文介绍了法国一些垃圾填埋场渗透液的性质及其主要参数情况,列举并分析了法国对渗透液的一些处理方法,通过比较指出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场址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树国 《环境保护》1999,(10):12-12,21
垃圾处理的方法通常主要有三种,即填埋、焚烧和堆肥。由于垃圾堆肥有诸多限制,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方法多以填埋和焚烧为主;又由于建设垃圾焚烧场需要的一次性投资很大.所以在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是适当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在其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往往直接关系到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的成败。下面就场址的选择问题作一讨论。l选择填埋场场址的基本原则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通常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场址能够满足垃圾卫生填埋。防…  相似文献   

11.
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产量计算及流场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提出定量计算垃圾渗滤液产量的方法,考虑填埋场地考土体自身的防渗能力,提出预测填埋场地中渗滤液流场分布的有限元方法,对场地中渗滤液的流量进行预测并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了评估,进而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
垃圾埴埋场恶臭污染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但我国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还较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城市垃圾仍以填埋为主。垃圾填埋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污染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哈尔滨东部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评价,对其评价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力求使其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垃圾场建设项目评价探索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气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成分及产气规律。方法通过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现场抽气试验理论计算。结果场区内填埋气体含量分别为CH462.2%,O21.0%,CO234.7%,其余气体2.1%;  相似文献   

14.
大型垃圾填埋场表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17号填埋单元建造的2000m^2小型卫生填埋场及表面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沉降与拉圾的压实程度有关,在填埋过程中,垃圾被充分压实后,学降就相对较小,在所监测的2.5年时间内,最大螺旋沉降大于1m是垃圾填埋初始高度(4m)的25%,根据垃圾表面沉降的预测结果,讨论了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利用途径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以碱渣(白泥)和生活垃圾按不同比例混合填埋,模拟真实垃圾填埋场的垃圾降解条件,进行垃圾降解实验以探索白泥存在对垃圾填埋场垃圾降解过程的影响。通过21周的室内模拟实验,垃圾填埋时填加白泥可以提高渗滤液出水的pH值和电导率DS值,降低出水的COD值。得出垃圾填埋时加入适量白泥是经济有效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用冲突分析理论分析了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冲突的典型案例-济南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的选址问题,预测了这一冲突的发展,研究了设计解决这一冲突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腐殖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的腐殖质组成和光密度,考察了填埋垃圾的腐殖质组成和光学特性随填埋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埋龄在1~14 a间的填埋垃圾中腐殖质组分的有机碳绝对含量的波动幅度很大,而腐殖质组分相对含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腐殖质总可提取率和wHA/wFA比值分别随填埋龄增加呈线性下降和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填埋垃圾腐殖质光学特性研究表明,填埋垃圾可提取腐殖质和富里酸组分的E4/E6比值随填埋龄变化无明显关系,而胡敏酸的E4/E6比值则随填埋龄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因此,填埋垃圾腐殖质的总可提取率、wHA/wFA比值以及胡敏酸组分的E4/E6比值可有效地表征填埋垃圾和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甲烷和恶臭物质产生潜势与垃圾填埋龄的关系,利用全自动甲烷潜能测试系统进行厌氧发酵实验,监测累积产甲烷量和速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恶臭物质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填埋龄较短的垃圾产气量高于填埋龄较长的垃圾,填埋龄3a的垃圾产气量最大,单位质量垃圾甲烷累计产生量为29.81mL/g,填埋龄7a的垃圾产气量最小,为6.16mL/g,填埋龄3a的垃圾产甲烷速率最大,最高值达112.3mL/d;共检出40种恶臭物质,芳香族和脂肪烃种类最多、浓度最高,芳香族、卤代烃和含硫化合物浓度比例随垃圾填埋龄增加而增加;脂肪烃浓度比例随垃圾填埋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垃圾填埋沼气发电走垃圾资源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丹  钟甦 《环境科技》2006,19(Z2):136-137
针对我国垃圾产生量大,以填埋处理方式为主的状况,介绍了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的原理、技术和国内外现状等,提出要利用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使城市垃圾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及其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气体收集现场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现场打井抽气试验,研究垃圾填埋气的收集及工程利用的技术参数,并对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工程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