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氧化硫在活性炭表面的转化率直接影响着活性炭吸附量的大小,所以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温度在60℃以上.水蒸气含量在6%以上,转化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较精确地预测含油固体颗粒在低填充率螺旋推进式脱附炉内的传热系数,文章基于马尔可夫 传热模型,提出了该传热系数由覆盖体系传热系数和敞开体系传热系数两部分组成,建立了预测螺旋推进式脱 附炉总传热系数模型,并以实验室配制的油污土壤颗粒,分别在填充率为15%和25%,螺旋转速为2,5,8 r/min,炉 壁温度为300℃的6种工况条件下,测量了炉壁与颗粒间的传热系数,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 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51%,覆盖体系传热是主要的传热途径,在该实验操作参数范围内,供能占比为65%以上;降低填充率、减小螺旋直径和增大搅拌强度有助于提高脱附炉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热脱附技术被鼓励用于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置,针对其工程应用中能耗相对偏高的问题开展研究, 采用两段螺旋推进式间接热脱附工程实验平台,设定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与热脱附装置各环节消耗热量之和相等,据此进行平衡计算和能耗分析,基于响应曲面法对油基岩屑热脱附过程中的4个因素和两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验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水分蒸发吸收的热量和残渣余热之和约占总热量消耗的2/3;当油基岩屑中的含水率和含油率分别每增加1%,天然气消耗量将分别增加2.53Nm3和1.81Nm3;运用优化实验方法,可使 实验装置运行总能耗降低6.01%~13.16%。综上,通过采取降低油基岩屑含水率、含油率及优化运行参数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热脱附装置的能耗,采用热量衡算和热脱附参数优化方法,可以为工业化油基岩屑热脱附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采用炭基吸附剂处理VOCs时,一般认为:脱附温度与所脱附物质的沸点有关,而且脱附温度越高,脱附效率越高。通过对大量工程实践的分析得出结论:脱附温度与所脱附物质的沸点基本没有关系,而是和它的饱和蒸气压密切相关;脱附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有些物质采用高温脱附时,其脱附率反而下降。文章提出了脱附温度的确定原则和方法,按照此法选择脱附温度,可大大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化学强化SBR工艺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脱氮为优势条件进行了SBR工艺生物脱氮试验,确定了脱氮模式的运行工艺参数,即瞬时进水-曝气3h-缺氧2h-沉淀闲置1h-出水。SBR在此模式下运行,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95%、60%以上。系统对TP的去除也比较稳定,进水TP为6.57—10.4mg/L时,出水为1.68—4.23mg/L。对SBR脱氮后出水投加AlCl3进行化学除磷,试验发现,投加量为20mg/L时出水,TP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茄子秸秆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制备粉末状活性炭,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以活性红X-3B和酸性蓝RL为模型染料,考察了染料初始浓度、pH值、活性炭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等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初始浓度和活性炭投加量对染料脱色率影响较大。初始浓度为300mg/L时,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g/L和1.4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率分别在93%和98%以上,COD去除率分别为94.5%和86.4%,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油基钻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提出采用低温热脱附的方式 对其进行处理。通过钻井液油水固相分离装置并结合正交实验法对低温热脱附处理工艺进行模拟研究,选用 热重分析仪及气相色谱研究油基钻屑热解失重规律以及回收油总石油烃分布。结果表明:低温热脱附处理油 基钻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处理温度,其次为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影响最小,350℃处理温度下,即可将油基钻屑 热脱附残渣含油率降至0.3%以下,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油基钻屑中含水率的增 加有利于提高低温热脱附效果,原料含水率在5%~10%时热脱附效果及经济性最好;低温热脱附回收油品质 好,和原料总石油烃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重点描述了吸附-氮气脱附-超重力精馏工艺流程,指出吸附-氮气脱附-超重力精馏工艺的特点。通过与传统蒸气脱附工艺在回收率、经济效益和能耗等方面的比较,得出活性炭吸附-氮气脱附-超重力精馏在回收水溶性有机物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6组不同种类的固态胺的吸脱附动力学入手,测出3种温度下的6组胺吸、脱附CO_2时的质量变化数据,通过Avrami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不同温度下吸、脱附的动力学常数k。本文发现N,N’-二乙基乙二胺作为一种乙基仲胺,其吸、脱附动力学常数k比其他胺高,是一种吸、脱附性能都比较好的胺,这种类型的胺更适合在密闭空间中作为高效的固态胺吸附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
涪陵工区页岩气田三开采气过程中产生的油基岩屑主要采用热脱附方式处理。由于岩屑批次不同、加热温度不均等原因,采用的间歇式热脱附炉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结焦情况产生。文章对油基岩屑性质存在 差异、炉膛温度控制不合理这两个引起间歇式热脱附炉结焦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炉内摩擦钢环的加入量、辅助药剂的种类和加入量、炉膛温度的控制进行实验研究,提出在炉内加入约2t钢环、250kg辅助药剂NaHCO3、炉膛温度控制在550℃左右时,能有效改善炉膛结焦问题,装置热脱附处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脱附技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时可能会生成二噁英,而目前国内外普遍接受的关于二噁英的生成机理主要来自垃圾焚烧过程,并没有针对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生成机理的分析。详细介绍了二噁英相关的理化性质、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热脱附技术处理含氯有机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具体条件,分析了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可能的生成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热脱附过程中二噁英的合成提供了几种可行的过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XH-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含酚废水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吸附平衡时间,确立了吸附体系Freundlich等温式,找到了树脂在不同再生剂中最佳工艺条件,发现了吸附、脱附过程分别具有二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得到其表现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新型活性炭脱硫剂-脱硫活性碳纤维。研究表明,脱硫活性碳纤维由于含碳量高、比表面积大、微孔丰富、孔径分布窄、有较多适于吸附SO2的表面官能团,因而吸附能力及吸附、脱附速度显著大于普通活性炭。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脱硫活性碳纤维吸附容量为粒状疾性炭的4-5倍,空速粒达活性炭的10倍。采用活性碳纤维脱硫可比普通活性碳脱硫剂用量成倍减少。另外,由于活性碳纤维阻力小,系统能耗可显著降低。活性碳烟气脱硫采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水中苯酚,糖醇及甲醛在NKA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发现了各组份之间的竞争吸附特点,以及苯酚脱附过程中受到其它二组份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苯胺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有害的致癌物质,与皮肤接触或吸入蒸气均能中毒。因此,苯胺废水如不加以有效治理,必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有关工厂对含有苯胺(还含有少量硝基苯)废水的处理是采用废水与煤共烧(一吨废水耗煤四吨),或者废水与汽油共烧。此法不好。既没有有效地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又多耗用能源。要解放这个问题,宜采用吸附法,并在脱附后,回收脱附剂的过程中,将苯胺和硝基苯加以回收。本研究用粒状活性炭回收废水中苯胺和硝基苯,作了静态、动态吸附、脱附和蒸馏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高浓度氮磷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MAP法(磷酸铵镁法)与沸石吸附组合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以MAP法除磷脱氮后的出水作为沸石吸附过程的进水,最终出水的氮、磷去除率可达86.69%和99.9%,且在MAP反应过程中采取较高的pH值和Mg^2+浓度有利于后期沸石对氮、磷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絮凝剂产生菌HY1141和HY241,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HY1141絮凝荆在ptt值为3.0时,絮凝率达到97.2%,HY241絮凝剂在pH值为4.0-7.0时,絮凝率在90%以上;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均为4mL/L,此时絮凝率分别达到98.2%和96.5%;HY1141和HY241絮凝剂所需CaCl2,最佳浓度分剐为0.5%和1.0%,此时絮凝率分刺为97.6%和96.8%;絮凝荆最佳静置时间分别为5min和10min。此外,两株菌所产絮凝刘对洪水和选矿废水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且HY1141絮凝剂处理洪水效果较好,絮凝率为71.7%,COD去除率为81.8%;混合絮凝刺处理选矿废水效果较好,絮凝率为92.8%,COD去除率为96.0%。  相似文献   

18.
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负载型TiO2膜作为催化剂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探讨了光催化反应时间、溶液的初始浓度对敌敌畏降解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初始浓度的敌敌畏在经过90minUV/TiO2处理后,降解率都能达到90%以上,而且降解率随光照时间的增长而增加,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检测敌敌畏的剩余浓度,检出效果较好,并通过色谱图探讨敌敌畏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选取某三级海域A平台钻井过程中离心机出口的油基钻屑开展电磁热脱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对钻屑干渣含油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备运行参数:脱附温度300℃,脱附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干渣含油量可达到0.84%。根据参数优化结果对现场应用进行指导,结果表明:一次性进料1 t,实际脱附温度300~320℃,脱附时间40 min,实际干渣含油量1.30%~1.70%;A平台电磁热脱附设备运行86 d,共处理油基钻屑1 116.40 t,平均处理量12.98 t/d,最大处理量21.70 t/d;油基钻屑在海上平台进行热脱附处理,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建议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增加预加热模块,为确保处理后尾气连续达标排放,建议增加尾气实时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甲基橙是一种较难降解的有机苯环偶氮染料之一,研究其降解性能对其他染料废水体系的降解研究具有普遍参考价值。通过研究Fenton试剂降解甲基橙过程中的H202浓度、Fe2+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体系pH值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确定其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为:当甲基橙浓度为20mg/L、pH值为3、Fe2+浓度为1.5mmol/L、H2O2为32mmol/L时,降解率达到最大值(9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