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简介--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适合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的技术路线,技术特征和主要功能。该系统提高了数据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实现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电脑化管理、质量保证提供了保障,同时为推进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有效的现代化手段。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监测数据趋势分析和环境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应用,结合Internet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信息发布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应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Internet下环境信息应用的新思路:建立数据审核系统、数据查询分析系统、用户管理管理系统、地图出版系统,以提高环境监测分析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人为数据造假等违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现有技术和管理手段无法有效防止。本文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梳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针对人为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手段,研究区块链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技术方案,提出基于区块链智能数据质量控制器改造现有监测系统的方案,并在北京市开展了试点示范,验证了区块链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六安市县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绿色视野》2011,(12):43-46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眼睛,也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基础工作;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产品是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可靠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得到准确、真实、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全面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与管理。我国在加入WTO以后,为了环境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全国的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并借鉴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归纳得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目标和总体需求,规划出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查询模块、分析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并选择将DotSpatial作为系统开发的基础框架,对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建设的资料搜集、数据库建模、数据处理、数据入库和数据更新五个阶段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6.
试论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机制的建立及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东  易蕾 《四川环境》2011,30(2):15-17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对环境监测数据审核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内容、依据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监测数据审核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几点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在获取过程中得到有效监控,把监测数据差错率清除在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及特征。从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和合理性三个方面论述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重点探讨了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包括综合分析与评价思路,常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并对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评价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的重要手段。在总结环境监测实验室(二级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体系文件宣贯不到位、技术人员上岗证考核不系统、现场采样和样品管理质控有缺陷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强化制度落实、加强技术培训、试行全过程质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湛江市环境监测与污染纠纷案件处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环境监测数据证据的特点及其具有证据效力的基本条件,讨论了环境监测数据的证据效力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证据效力的基本途径,并就建立环境监测资质评估机制、完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电力环境监测中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电力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ZigBee节点采集各种电力环境数据,并将ZigBee网络和GPRS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测。方案采用TI公司CC2430芯片设计传感器节点电路,在ZigBee协议栈的基础上设计了协调控制器节点,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信息化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当前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企业方和运维方的责任意识、自动监控设备的技术条件、环保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系统应用等四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信息化在突破当前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瓶颈中的优势,并指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发展的具体途径:1通过信息化,构建先进的现场端自动监控管理体系,如增加治污设施运行监控、开展远程控制和站房信息化管理等;2提升监控平台智能化管理水平,支撑并规范自动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提升系统自动巡检修复和报警信息推送的能力,提升数据有效性审核的效率;3建立高效的自动监控数据应用能力自动评价体系和数据共享渠道,提升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能力和水平。通过全方位提升自动监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按照"以用促管"的思路实现自动监控运行和环境管理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东省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实际,就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管理等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智能化、实用性、统一性相结合的系统集成方案和监控平台建设整体设计思路,分析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营的必要性,从完善监管机制、严格绩效考核、科学审核数据三方面探讨了系统监督管理模式,例证了自动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环境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和定量化,开发环境监测业务处理系统软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环监业务的现状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技术、OA技术,提出了一种环监业务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分析了其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质监测是流域水环境改善与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目前环保、水利、流域管理等众多部门均承担了一定范围内的流域水质监测工作,但由于监测方法、取样断面等方面的差异,各监测机构的数据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流域水质现状评价、预警预报和水环境的综合管理。本文以长江流域的跨省界断面为研究对象,对构建流域水质综合监测体系进行初探研究,对于确保流域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环境监测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机构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技术发展缓慢、现场监测质量管理薄弱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拓展质量管理范围等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政权  唐红军 《四川环境》2008,27(6):115-119
在现有的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的环保业务系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环境综合管理需要的形势下,建设以环境监测数据的快速响应、业务数据的统一协调、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高效的分析处理为首要目标的数字化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旨在推动环保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对污染源的环境监管水平和办事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和政府综合决策,为全面实现环境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文涛 《四川环境》2007,26(3):123-126
通过“一个框架”和“一种模式”,介绍了适合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管理体系构成和流程。通过建立和实施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并与环境监测质量体系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能,实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Sustainable Management for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Coast of Turke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pose a program for the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that is required to stimulate and gu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coastal zone of Turkey. Improved data collection, quality control, analysis, and data management will provide a firm basis for futur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ast Mediterranean coast of Turkey and will support long-term management. Various innovative procedures were proposed for a promising ecosystem-based approach to manage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mote data acquisition with new technologies;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program that will provide a baseline for monitoring; link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ith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 routines in the context of operational wetlands, fisheries, tourism management system;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analysis to ensure that permitted developments ar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nd use of natural species to restore the wetlands and coastal dunes and sustain the system processes. The proposed management scheme will benefi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anagement/planning community in Eastern Turk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