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活污水面广量大,是污水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该省目前应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处理效果,并对已采用的各处理技术的去污效果、抗冲击性能、运维性能等进行了对比。最后结合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从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体系、做好运行效果评估、加强经验推广和技术深入研究、加强设施的运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的修订为研究切入点,对比了现行标准与国家和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管理要求,分析了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并梳理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情况.研究发现DB33/973—2015已不符合浙江实际情况且不能满足浙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需求,必须开...  相似文献   

3.
以世界银行贷款宁波新农村发展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子项目为基础,开展宁波地区农村生活用水量、生活污水产生时间和污染物浓度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用水量明显大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用水量,特别是山区地区由于外出人口较多,按两种口径计算差异较大。农村生活污水为非连续排放,生活用水量在6:00—9:00、11:00—13:00和17:00—21:00出现3个高峰,22:00至次日6:00期间生活用水量基本无排放。平原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污染物平均浓度高于山区村庄,其中平原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水的COD、BOD5、SS、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72.4、57.0、55.8、36.4mg/L,山区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水的COD、BOD5、SS、T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1.6、52.8、43.8、24.9mg/L。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洪喜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3):30-31,78
农村的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介绍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等,以及几种工艺先进、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工程应用实例,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计了侧向回流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缩短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小了设施占地面积,可以实现污水的就地就近处理,有利于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覆盖率.为了寻求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在填料填充率为35%的条件下,依次调节反应器运行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正处于向正规化和可持续化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的完整评估体系,真实提供科学评估后的处理效率,从而切实提高真正具有长期稳定运行能力的适用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比率,这是我国当前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性能评估体系的系统剖析发现,这些国家在构建相关上位法律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评估流程与多样化的性能评估内容是评估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我国未来的评估体系应首先考虑建立合格的独立第三方评估主体,保证认证过程的公正性与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其次,认证内容方面则应坚持多元化的性能认证,引导未来分散型污水处理"因地制宜"的发展趋势;第三,提倡在标准进水及变化条件下对多类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评价,体现设施运维的操作便利性,为未来可能的工艺组合中提供准确的污染物单元削减能力。我国的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将为当前各项繁杂技术的比对提供统一客观依据,进一步地规范污水处理技术与设施设备的市场化选择运行,有效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污水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奠定坚实的技术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7.
污水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介质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极少进行消毒就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这是否会造成农村地区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尚不明确.为此,以未开消毒设施的一体化污水净化槽为研究对象,在其稳定运行阶段,分析了不同处理单元、尤其是出水中细菌种群及潜在致病性细菌种类的特征.结果表明,与进水相比,净化槽各单元均包含一定量的潜在致病细菌,尤其是出水中,检出了20种潜在致病细菌,以Flavobacterium、Pseudomonas等为主.其中部分潜在致病菌随着污水处理流程其丰度呈现上升趋势.例如,Aeromonas、Klebsiella、Arcobacter和Bacteroides在进水中几乎未检出,其相对丰度分别为0%、0%、0.01%和0.21%,但其在出水中检出的相对丰度则为1.26%、0.70%、0.24%和2.63%.以上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物处理设施各工段中,均存在一定的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进行消毒的状态下,出水中也包含多种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其排放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村镇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农村小城镇分散型的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即采用隔油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埋地式土壤覆盖型;最终废水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进日本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槽,开发适合于太湖流域的分散性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推荐之一的厌氧滤床-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槽同时具备去除有机物、氮和磷的能力.在正常运行状况下,能够达到预定的出水水质目标,即BOD≤10 mg/L、TN≤10 mg/L和TP≤1 mg/L.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耗高难以长效运行,目前已有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供电驱动污水处理设施的研究和应用,但常规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施需要用蓄电池组稳定电能的输出,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短导致成本增加,也增加了环境污染风险。为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风险,通过对不同季节太阳能和风能强度变化监测与分析,确定太阳能与风能具有季节互补性。在此基础上,将太阳能辐射强度周期性、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连续性、污水生物处理过程对溶解氧需求的差异三者融合,提出了一种无蓄电池组的太阳能与风能互补发电驱动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处理设施的集成系统,可降低运行和维护费用。167 d的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调控及建立相应的生物反应器运行工况,可以实现发电单元电能输出稳定,且能源利用率达到80%;生物反应器对COD、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6%、94.7%和61.7%,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29.1、2.1和15.8 mg·L~(-1)。研究结果证明利用无蓄电池风-光能互补驱动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COD往往低于设计水质,因而脱氮除磷过程中碳源不足,同时进水中TN、TP波动较大,导致现有工艺难以稳定实现脱氮除磷.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基于改良型UCT工艺的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并应用在江苏省常州市某村落.该处理系统可使污泥脱氮与混合液脱氮实现分离,在保证脱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现状,并对化粪池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优缺点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镇生活COD排放量的持续增加直接加大了COD减排压力,更加大了工业COD的减排压力.因此,加强城镇生活COD减排,预测其所需的污水处理设施及投资至关重要.按照2006-2010年城镇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均递增率设置4种情景,预计为满足减排要求,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约为67%~7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能达到2 0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寻找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文主要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和组合工艺这几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型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发展情况。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宜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设施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手段,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明晰了中国污水处理设施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建成各类污水处理设施6 124处,总设计处理能力1.66亿t/d,处理污水451.6亿t。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以低于2万t/d为主,平均负荷率为74.4%。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管网配套不合理、进水浓度偏低、负荷率普遍不足、执行排放标准偏低等问题。应从污水处理设施所在区域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主体工艺类型和设计规模,科学配置相关管网设施,有效提高设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日本琵琶湖流域的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日本滋贺县为了保护琵琶湖水环境而实施的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对策。其基本思路是:将市区和人口稠密地区划为下水道整备规划区,积极实施下水道建设工程,推行污水处理;在下水道整备区外推广使用合并净化槽和地域粪便处理设施;在有条件的农村村落建设农村下水道;鼓励和资助各种处理设施实行除氮除磷的高级处理方式,以防止琵琶湖富营养化;积极实施多种多样的生活杂排水对策。  相似文献   

17.
1 总 则1 1 为控制城市水污染 ,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制定本技术政策。1 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市污水” ,系指纳入和尚未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混合污水。1 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 ,指导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技术的选择和发展 ,并作为水环境管理的技术依据。1 4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及城市排…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工艺、地域等角度入手选取5个典型案例,分析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可持续性。采用能值分析法探讨同种工艺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工艺在同一地区的可持续性特点,并结合污水处理系统独特的复杂性对传统能值分析法进行改进,以更好地考察各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对比分析分处常州、北京、广州的1#、2#和3#人工湿地系统,常州的1#系统的可持续性最强,北京的2#系统的可持续性最弱;对比地域相同的4#MBR、5#SBR、1#人工湿地系统发现,3个系统的可持续性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青颖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5):37-41,73
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归纳了目前国内一些先进的、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的经济基础、环保政策、水污染现状与趋势,以及其性自然条件等基本国情,论述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应采取的技术政策。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长远与根本的措施是建立以活性污泥法为主体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短期内,根据大型污水处理厂的长远规划与设计,首先建造其一级处理设施,然后逐步完善二级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与利用氧化塘与土地处理等投资少能耗低的生态处理系统等把握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政策的三个基本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