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污泥直接干化产生的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水泥窑高温的特性协同处置城市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泥的同时实现能源再生利用.本研究实地调查和监测广州越堡水泥有限公司污泥干化生产线的干化尾气成分,解析污泥干化过程产生恶臭及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和主要来源,为污泥的有效处理处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化尾气中带有大量的恶臭物质及挥发性有机物.恶臭物质以二氧化硫等含硫物质为主,挥发性有机物以苯系物为主.污泥的性质以及热介质(窑尾气)的成分对恶臭物质及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有影响.经过干化,污泥中的总有机物显著减少.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多糖等有机物含量也明显降低.干化尾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来自于污泥中的有机物;二氧化硫、二硫化碳等含硫物质一部分源自污泥中的含硫物质,一部分来自于用于干化污泥的窑尾气.  相似文献   

2.
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复杂的成分及高含水率制约污泥的有效利用,如何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首先调研了污泥产生及成分,从污泥干化的典型工艺及设备、干化过程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污泥干化过程的尾气处理和污泥干化经济性分析4个方面对污泥干化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污泥余热干化是污泥实现节能、经济及环保的有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污泥热干化过程中,蒸发出的水分经冷凝形成的冷凝废水及不凝尾气是产生的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包括COD、氨氮、硫化氢、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组分以及一些较为多见的恶臭组分,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较大。文章总结了针对污泥热干化过程中污染物的现有相关研究,分析讨论了对污染物释放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归纳了热干化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释放机理,以期对污泥热干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度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是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关键。污泥热干化脱水是污泥深度脱水的一种有效方式。分析了污泥中水分分布特点等影响脱水的因素,介绍了国内外热干化方式和设备特点,最后归纳总结了热干化工程设计时如何进行热源、热介质选择、减少热损失、工程安全控制以及消除二次污染等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5.
污泥生物干化是利用微生物高温好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所产生的生物热能,通过过程调控手段促进水分蒸发,从而实现快速去除水分的一种干化处理工艺,文章对生物干化中嗜热微生物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嗜热微生物的生长曲线;通过试验发现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可以有效地干化污泥;同时对不同通风量下污泥温度和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通风量为10 L/min的污泥温度比5 L/min的高3~4℃,污泥含水率降低趋势明显提高,污泥干化效果优于5 L/min试样。  相似文献   

6.
污泥,属于处理污水期间难以避免的一种副产品,一般均会含有大量难解性物质、有害的重金属、寄生虫卵、病源类微生物等,若处理的不够彻底,则极易引发环境二次污染情况。现阶段,国内处置污泥的方式,以焚烧、干化、堆肥、填埋等为主。填埋处理需大量的土地,长期下来极易引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不适合长期应用;污泥焚烧、干化等处置方式,总体投资及后期运行费用较高。故探索一种最适宜国内经济条件、可靠安全、技术可行,且处置后污泥有最佳出路的一种处置方式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以蚯蚓处理污泥为核心的市政污泥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相似文献   

7.
啤酒废水污泥处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得利(啤酒)昆山有限公司寻找废水污泥最合理处置方式的实践为例,比较了污泥处理的各类方法:污泥减量、干化、填埋、焚烧等均需要占用资源能源甚至产生二次污染,不能彻底解决污泥出路问题,提出了循环利用的是彻底解决了污泥处理的有效途径,生物堆肥是啤酒污泥处置最佳出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可同时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水泥回转窑处置污泥时须先对污泥进行干化使其含水率达到要求.污泥受热干化时会释放恶臭物质,易引发恶臭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以污泥直接干化产生的尾气为对象,基于目前国内外恶臭污染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污泥直接干化产生的尾气中物质浓度、嗅阈值、阈限值、气味安全级别以及饱和蒸气压,通过指标权重评分方法筛选出污泥直接干化产生尾气中的主要恶臭污染物.以恶臭污染潜力为评价目标,风险指标和臭气排放强度为评价指标,通过韦伯-费希纳定律构建污泥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分级评价模型,形成适合污泥直接干化产生尾气的恶臭污染潜力分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温生物滤塔处理污泥干化尾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温生物滤塔处理污泥干化产生的尾气,气体处理量为2 700~3 100 m~3·h~(-1),停留时间为21.88~25.10 s,研究启动期和稳定运行的运行效果.生物滤塔能有效去除干化尾气中的SO_2、氨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3.61%以及87.01%.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滤塔内形成稳定的生物系统,填料和溶液中生长一定量的细菌和硫细菌.主要功能种群包括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螯台球菌Chelatococcu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梭菌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rws,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sp.,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debilis.大部分为脱氮、脱硫或者降解挥发性有机物的嗜热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湿式填料塔技术治理污水厂增钙干化污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二次污染。在取得技术适用性、风机位置、喷头孔径、水箱尺寸等工程经验后,对该技术进行评价和展望:首先在未来应利用烟气余热,设置换热器,提高能源循环使用效率,其次处理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需要对现有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半干法烟道气脱硫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半干法烟气脱硫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以反应时间和液滴干燥时间为基础数据,优化出液滴在脱硫干燥塔内的停留时间,由停留时间确定脱硫塔高度,由处理的烟气流量确定塔径.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传统干化床、芦苇生态床及芦苇-蚯蚓复合生态床3种处理方式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传统干化床处理简单易行、成本低,但脱水效率低,处理15 d后污泥含水率仍在79.8%左右. 芦苇生态床较传统干化床具有明显优势,其处置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67.8%,但其对有机质、TN、TP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芦苇-蚯蚓复合生态床对污泥脱水效果最佳:①污泥含水率由原来的95.1%降至44.4%,体积明显减少,达到了污泥减量化的目标;②扫描电镜试验显示,处理后污泥具有孔隙及片状结构,有利于水分散失;③污泥中w(有机质)、w(TN)、w(TP)分别降低了14.5%、20.3%和13.2%左右. 热重分析发现,污泥中不稳定化合物含量有所降低. 经芦苇-蚯蚓复合生态床处理后,Cu、Ni、Zn、Cr残渣态所占比例分别由原污泥的3.2%、23.7%、15.2%、55.8%增至73.3%、43.1%、78.3%和78.6%,大幅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风险,并且污泥红外图谱显示─COOH和酰胺明显增多,有利于重金属的稳定. 综上,复合生态床可有效实现污泥减量,并且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采用燃油烟气模拟热电厂烟气,实验研究了深度脱水印染污泥的滚筒干化特性,分析了滚筒转速、烟气流速及滚筒长度对污泥干化效果、干燥效率的影响规律,同时也探讨了进口温度对干化尾气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对深度脱水印染污泥在滚筒中的停留时间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出口污泥含水率的最主要因素,而烟气流速则是影响干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燥容积传热系数为0.361~1.168 k J/(m3·s·℃),烟气流速会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而滚筒转速对其的影响很小。干化尾气中除NH3和臭气浓度高于恶臭污染物厂界3级标准值外,其他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为抑制污泥中NH3、H2S及苯系物的释放,深度脱水印染污泥滚筒干化的烟气温度应控制在190℃以内。  相似文献   

14.
接触式污泥干化过程中SO_2吸收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接触式污泥干化工艺的实际运行参数,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污泥在干化过程中对烟气中二氧化硫(SO2)吸收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导致吸收率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污泥对SO2的吸收率随干化温度的升高和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为55%和75%的污泥对SO2的吸收率分别从干化温度80℃的16.0%和25.0%降至干化温度160℃的6.0%和7.0%,这是因为干化温度升高和气体流速增大,促使污泥水分加速蒸发,从而影响SO2从气相通过气膜向气液界面传递和扩散的过程,最终导致污泥对SO2吸收率的下降;污泥对SO2的吸收率随SO2浓度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污泥吸收SO2后,pH值降低表明了污泥吸收SO2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污泥红外光谱证明污泥对烟气中SO2的吸收是一个化学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氯气吸收装置工业化试验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最终开发出氯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既治理氯气污染又将氯气变废为宝。该技术的关键因素为吸收介质——“阳极泥料浆”的选取,不仅实现了对含氯烟气的最有效净化和吸收,还彻底杜绝了吸收液二次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污泥的显著特征是含水率高和黏度大,机械脱水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由于其含水率高,体积庞大,为污泥处理处置带来了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降低污泥含水率是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关键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加热干化是污泥深度脱水最有效方法之一,但传统热风对流干燥存在效率低、能耗高及尾气处理难度大等问题。热泵干燥是近年来开发的1种污泥低温干化新技术,具有能耗低、干化过程易于控制及安全性能高的优点。但需考虑进入干燥机的污泥颗粒大小及稳定性,协调污泥颗粒内部与外部传热传质,并处理好干燥过程中的粉尘及腐蚀性气体对热泵换热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system combining sludge drying and co-combustion with coal was applied in disposing sludge and its atmospher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tested. The system was composed of a hollow blade paddle dryer, a thermal drying exhaust gas control system, a 75 tons/h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and a flue gas cleaning system. The emissions of NH3, SO2, CH4 and some other pollutants released from thermal drying, and pollutants such as NOx, SO2 etc. discharged by the incinerator, were all teste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D/Fs) in the flue gas from the incinerator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x and SO2 in the flue gas from the incinerator were 145 and 16 mg/m^3, respectively, and the I-TEQ concentration of 2,3,7,8-substitued PCDD/Fs was 0.023 ng I-TEQ/Nm^3. All these values were greatly lower than the emission standards of China.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obvious odor in the air around the sludge dry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drying and co-combustion system is efficient in controlling pollutants and is a feasible way for large-scal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sludge and sewage slu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