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供水水源及饮用水厂的水质是关系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在全球各地城市供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ARGs检出种类在增多、检出频率和浓度在升高,给居民饮用水安全带来很大威胁.饮用水厂的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控制更是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在对城市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2.
杭州祥符水厂原以苕溪水系的西塘河下游为水源,直接从西塘河中的祥符桥取水,供水量为5.5万t/d。在干旱季节,苕溪水流量减少,且农田灌溉等用水增加,致使西塘河水位下降,运河水倒灌入西塘河,污染水厂水源。为此,1987年2月水厂将取水口从祥符桥北移至约8km处的宦塘,并以管道运输方式取用西塘河水,水质有所改善。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用水量急剧上升,且污染治理跟不上。水厂扩建,西塘河水源水质偏差,水量明显不足,于是1993年6月又从东苕溪奉口以输水渠将苕溪水直接引至西塘河宦塘,水厂规模扩建到20万t/d…  相似文献   

3.
姚江水源及饮用水Ames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姚江原水及梅林水厂各净水工艺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姚江水源已受到污染,传统的净水工艺难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极需提高受污染原水的净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贯泾港构筑根孔湿地是石臼漾湿地的升级版,采用前塘-植物床/沟壕湿地-后塘复合系统净化平原河网污染水源,旨在为贯泾港水厂供水。研究了调试运行期湿地对污染水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水源主要指标的去除率为:TSS(22.45%),NH+4-N(66.80%),TN(45.44%),SRP(66.67%),TP(50.28%),TOC(29.39%),COD(59.26%),chl-a(68.93%),chl-b(91.82%),chl-c(84.15%),藻类密度(42.42%),Cr(31.74%),Cu(23.21%),Ni(82.47%),Zn(52.24%),Pb(40.44%),离子总量(10.71%)。比较得知,水厂现状水源南郊河与湿地水源海盐塘的水质互有优劣,但前者多数指标劣于湿地出水水质。可以预期,随着贯泾港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成熟,将为水厂提供稳定而良好的净化原水。提出了贯泾港湿地在调试运行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施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造成的自身污染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化肥施用不当造成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以及水源的污染,城市活性污沁的农用处理,扩大了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途径和范围,因此要提介科学种田,合肥施肥,以减轻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城市暴雨迳流的污染迄令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暴雨迳流的污染危害甚大,它威胁着工农业生产、鱼类生存和人们的饮用水源。以明显的事例介绍了暴雨迳流污染的危害,并介绍了城市暴雨迳流的计算方法,以期对城市水环境规划,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厂常规工艺去除有机物和总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物、总磷是我国地表水源主要污染物,涉及范围广,污染浓度高,是影响水厂出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以某水厂净水系统为依托,分析水厂常规工艺对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表水源水厂所采用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在22.1%~61.3%之间,平均去除率为38.3%;其中,混凝沉淀是常规工艺中去除CODMn的关键环节,占总去除效果的43%~68%,过滤环节去除率约为10%;温度和混凝剂投加量是影响CODMn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常规工艺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约为60%~90%,冬季略低,其他季节略高;混凝沉淀单元与过滤单元对总磷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25%~77%和40%~76%。在当前水质条件下,水厂现行工艺可满足常规状况下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需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降解菌对受污土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是提高修复效果的可行途径之一,其中降解菌的竞争力与适应性是决定强化修复过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氯氰菊酯高效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CF31为对象,开展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F31生物活性高,环境适应力强,在温度15~35℃,pH值5...  相似文献   

9.
采用美国EPA1623方法,研究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泄漏问题.通过检测某水厂原水、出厂水和滤池反冲洗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数量,表明该厂水源未受到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污染,但输送过程易造成水质的污染.滤池反冲洗水中只检出贾第鞭毛虫,出厂水中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说明该厂滤池反冲洗水直接回用未造成"两虫"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EPA1623方法,研究滤池反冲洗水回用的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泄漏问题.通过检测某水厂原水、出厂水和滤池反冲洗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数量,表明该厂水源未受到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污染,但输送过程易造成水质的污染.滤池反冲洗水中只检出贾第鞭毛虫,出厂水中未检出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说明该厂滤池反冲洗水直接回用未造成"两虫"泄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厂投加PPC后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分别降低了25%和33.3%,沉后水和滤后水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1.5%,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3%和9.5%。同时,GC/MS分析表明PPC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显著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组分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环境风险是城市取水口搬迁与重辟的重要决策因素,分析了城市水源选址中的风险因子,讨论了风险分析及评价的原因,提出了对比风险分析方法及其在水源选址中的应用方法学并以一个城市新水源的选择案例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桂烈勇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1):63-66,80
根据太仓市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认为地表水水源已受到轻度污染,属Ⅲ类水;地下水的水质较差,已不适合于直接饮用。饮用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挥发酚、硝酸盐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水源安全保护对策:法律法规与行政手段、技术支撑、经济支持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东钱湖流域污染负荷消长情况分析,在现状水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模型。探讨了旅游业发展对湖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受污基本达到平衡的东钱湖而言,污染物纳入量的微小变化并不会引起湖区水质有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厂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再生水原水水质在线预警系统能够为再生水工艺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保障.以中国北方T市某再生水厂为例,分析再生水厂进水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再生水厂的MBR处理工艺特征及要求,确定6项预警指标为pH、COD、TN、NH3-N、TP和SS.在原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运行情...  相似文献   

17.
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大量点源或面源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可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变成了"微污染"水源,鉴于常规的预处理工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微污染"水源水质的变化,采用挂膜成功的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并与挂膜成功的组合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阿科蔓介质挂膜速度较快,效果较好,且对水源水质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微污染水原水质改善较为理想的人工介质;对于相同的微污染水源,阿科蔓介质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组合介质且处理效果良好,其对"微污染"水源水中TN、氨氮、COD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4%、87.2%、54.1%和40.1%,其中较适宜的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进水溶解氧浓度为4.0~6.0 mg/L。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不失为一种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防护与饮用水质改善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深床过滤机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引入异标污染负荷的概念 ,以使被划分为执行不同排放标准地带的地区能进行各类污染源和各种污染物相对污染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异标污染评价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排入水体的点污染源进行了评价 ,并与用等标污染评价法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异标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排入水体的主要的点污染源是居民生活污染源 ,主要的污染物是 CODCr。  相似文献   

20.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及其组合工艺能实现水源水中微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总结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机制;在分析膜污染机制基础上归纳了膜污染控制和污染膜清洗方式,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在给水领域应用需克服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