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洪鋆 《环境保护》2013,41(1):68-70
面对快速增长的环境纠纷,我国传统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已力不从心,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日益增长的环境纠纷已经成为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解决制度体系的重要课题。环境纠纷是指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组织、成员(包括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争议,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相互对立的环境行为。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产生的环境纠纷也不断增加。据《中国环境年鉴》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环境纠纷保持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纠纷解决面临的主要挑战欠缺完整的环境纠纷解决政策对于环境纠纷的解决,我国从未制定过专门的政策,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政府文件中也很少涉及。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国务院一共做出了  相似文献   

3.
位于科拉半岛的俄罗斯镍冶炼厂及相关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欧洲10个最大的二氧化硫污染源之一,其余9家都是电厂. 位于科拉半岛Petsjenga的二家镍冶炼厂靠近挪威边界,有10 000名从业人员,估计在1992年排放了250 000~ 300 000t二氧化硫,而到1999年降至约15万t,据说是由于工厂技术进步和少用了高硫矿石. 排放如此多的二氧化硫的环境影响是广泛的,有大片“硫沙漠”,其中没有任何植被.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挪威边界发现了严重的环境损害.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时代就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和挪威、芬兰签订了双边协议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但进展一直很曲…  相似文献   

4.
瑞典环境立法从19世纪末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但由于环境立法持续时间长,不同阶段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所不同,造成了数量很大的环境法律和规章相互交织甚至相互冲突,要理解整个环境法律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对这些法律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部法典.  相似文献   

5.
消息树     
江苏排污费征收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江苏省2002年的排污收费额达到6.87亿元,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此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2002年,江苏省征收排污费总额比2001年增加5318万元,完成征收目标的106%。其中,全省征收第三产业排污费1.66亿元,占排污费总额的25.4%,比去年增长31%。(江苏省环保厅供稿)我国最近10年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范围20世纪90年代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日前首次建成,重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全国土地利用状况。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时空特征是:1990~2000年的10年间,耕地总面积增加2.2%,增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模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田间原位测定结果,作者建立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稻田N2O排放估算的统计模型.在模型验证和输入参数检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应用模型估算了20世纪50~90年代我国稻田水稻生长季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由于水稻种植面积和氮输入量的增加、以及水分管理方式的变化,稻田N2O-N季节排放量从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9.55 Gg增加到了90年代每年32.26 Gg,同期伴随着水稻单产的增加.在20世纪50~90年代间,我国水稻生产的N2O-N排放量以平均每10 a 6.74 Gg的速度递增.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稻田N2O-N季节排放通量平均分别为0.32 kg·hm-2和1.00 kg·hm-2,相当于季节氮输入总量的0.37%和0.46%.本研究模型估算50~90年代间稻田N2O季节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59.8%~37.5%.就全国稻田的不同种植区域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占全国稻田N2O排放总量的51%~56%.20世纪90年代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约占我国农田N2O年总排放量的8%~11%.相对于旱地作物而言,过去几十年水稻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我国农业生产的N2O排放.然而,随着水稻生产中节水灌溉的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稻田N2O季节排放量预计将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111个生态环境部5月17日公布"清废行动2018"问题清单,并分四批对111个突出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其余1197个问题交有关省级环保部门挂牌督办。226天据北京市环保局5月16日发布的《2017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6天,比2013年增加50天。23.3万件生态环境部5月22日在重庆召开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7年全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总数为23.3万件,处罚金额115.8亿元。  相似文献   

8.
"绿色壁垒"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环境保护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呼声。在此背景下构建了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GATT和WTO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环保浪潮的冲击特别是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Trade-Related Environ ment Measures简称TREMS)逐渐增多并引发了GATT/WTO下的多起贸易纠纷,环境保护与国际贸  相似文献   

9.
汪劲 《环境保护》2006,(24):68-71
20世纪90年代 日本<环境基本法>的立法背景 1991年12月,日本中央公害对策审议会和自然环境保全审议会以"地球村时代环境政策的实况"为题召开了咨询会议.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称,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海洋逐渐变暖[Science,287,2225(2000)].马里兰州Siluer Spring的NOAA的国立海洋学数据中心的研究人员Sydney Levitus称:"变暖可能是由于自然界变动、人类活动影响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全世界海洋从表面到3 000m深的温度增加了0.06℃,热容量增加了约2(1023J.在同一时期,海洋顶部300m层的温度增加了0.31℃.全世界绝大部分海洋都变暖,但变暖速率不一样.大西洋和太平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变暖,而印度洋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  相似文献   

11.
尤婷 《环境保护》2023,(14):46-49
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自发布以来就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通过对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的实践检视可知,在案例结构上,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审级程序较为集中、案件内容偏实体法等;在案例适用上,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效果并不佳。造成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适用较少的主要问题是裁判规则供给不足、裁判规则存在冲突、激励不足等。为此,完善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的路径在于增加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的类型、明确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遴选标准和激励法官运用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12.
1.全球环境问题的背景自17世纪后半叶以来的350年间,世界人口实际上增加了近50亿。伴随世界人口爆炸式的增加,资源、能源的消费量也在急速增加,从近年世界整体的动向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75年的30年间,世界经济及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增加了4倍多。随着这样活跃的人类活动而排放出来的种种化学物质,给自然净化作用增加了巨大负担,并已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这种不平衡现象首先由60年代后半期地区性的环境破坏显现出来。对此虽然各国都在努力加以克服,但由于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环境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素质的内涵 环境素质( 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8年美国学者Charles E.Roth提出了"环境素质"这一个概念,并认为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培育具有环境素质的公民,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基础.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中,以"环境素质"为题,阐述了环境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许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唯一既蕴含大量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同时又出土了20件古人类化石(被称为许家窑人或侯家窑人)的重要遗址。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许家窑人化石遗址以来,其年代一直是东亚古人类学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由于该遗址剖面缺乏适合进行同位素精确定年的材料,致使其年代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研究员及其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的合作,通过新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学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  相似文献   

15.
仇和 《环境保护》2007,(9):17-18
2003年以来,根据国家的部署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江苏省连续4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9100多家,处理群众环境投诉举报13万多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85~2009年北京大气铅污染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气铅浓度存在准10a的变化周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车公庄站大气铅浓度每10a左右出现一个下降-上升过程;古城与车公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但受首钢局地源排放影响明显,20世纪90年代,铅浓度上升过程中升幅较大,而下降过程迟缓.受区域污染排放总量增加影响,20多年来北京大气铅的背景浓度以升高为主,与市区差距在逐渐缩小.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气污染的集中整治使北京大气铅浓度明显降低,但在1990年亚运会之后出现了反弹.20世纪90年代后期,汽油无铅化进程极大地缓解了大气铅污染的加重趋势,但2000~2009年前期,其环境效益很快为煤炭燃烧和建筑源贡献的快速增加所抵消,大气铅浓度经过短暂降低后再次回升.与2007年相比,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大气铅浓度明显降低,但其在重金属中的比重却有所升高.奥运会后大气铅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可能源于控制措施的持续作用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数字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2,(1):I0008-I0008
107余万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共出动环保专项行动人员270万余人(次),检查企业107万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万余家,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2000余件。深化尾矿库环境管理,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了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市主要植被类型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的近50年上海市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1987、1997和2004年上海市的TM遥感影像数据,分别计算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上海市农田生态系统NPP总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只考虑气候变化,1961~2006年上海农田年平均NPP值增加了64.37g·m-2(以C计),平均每年增长1.43g·m-2.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与NPP显著正相关.另一方面,上海农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由1987年的76%递减到2004年的43%.在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双重因素的驱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农田NPP总量减少了42%;相对于气候变化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NPP总量影响较大,其中,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对NPP总量变化的贡献率占78%;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达92%.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7年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整体上均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其空间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西部和中部日照时数增加,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呈减少的趋势。近47年来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总体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偏少为主,70年代和80年代整体偏多,90年代和21世纪初高原日照时数以偏少为主,各年代之间日照时数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导致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逆向发展.采用EwE5.1(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对南海北部大陆架分别建立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9~1992年)、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7~2000年)和21世纪初期三个代表时间段的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模型.通过三阶段的流量、生物量、生产量、捕捞量、系统总流量、总循环流量以及Finn's循环指数和Finn's平均路径长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近20 a的过度捕捞导致系统与渔业资源逐渐"退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休渔政策对此有一些缓和作用,但总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