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前言 本人主要对中、南美洲科迪勒拉地区的后成金属矿床作了研究,而且必须承认,我对于黑矿型矿床的直接了解是相当有限的。尽管如此,我认为,对于有关黑矿型矿床成因目前占优势的传统观点(至少是在北美)有必要提出疑问。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黑矿型矿床是海水对流热液体系的产物,这种体系将金属从岩石中淋滤出来,并将它们搬运到海水界面的沉积地点。 由海水衍生的热液流体是金属搬运和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云南墨江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江金矿的同位土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组合和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未源于金厂蚀变起基性岩体,成矿热液是深源流体、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成矿期深部富矿化剂流体沿断裂上升并与地下水混合,从侵入体及围岩中淋滤出了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随着地球化学条件的改变,金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形成矿床。墨江金矿床底混合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吉拉拜金矿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北约 40km处的哈巴河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体内北西向断裂带中 ,研究表明该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 ,稀土元素研究表明 ,矿化蚀变岩石与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 ,流体包裹体均一测温表明成矿温度为 12 0~ 36 0℃ ,有两个峰值 ,一个峰值位于 2 70~ 30 0℃范围 ,另一峰值位于 15 0~ 2 30℃范围内 ,表明岩浆期后热液和断裂活动对成矿均起作用。含金脉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矿化早阶段 ,成矿热液中以变质热液及岩浆热液为主 ,随着矿化作用的后移 ,成矿溶液中自然会加入越来越多的大气降水 ,导致其氢氧同位素组成向大气降水线方向漂移。研究结果显示 ,哈巴河岩体为该金矿提供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是由哈巴河岩体的岩浆期后热液、动力变质热液及大气降水共同组成 ,北西向断裂带是这些成矿热液的运移通道。该北西向断裂带为逆冲压扭性质。该逆冲压扭断裂中的局部弱应力部位是成矿物质有利的沉淀富集场所。吉拉拜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就是沿北西向逆冲压扭性断层中局部张性部位产出。哈巴河岩体中北西向断裂带及其中的石英脉都很发育 ,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科罗拉多地台和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 -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 -中生代冒地槽。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 ,形成许多超大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 -中生代冒地槽建造 ,同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 ,有利于形成各种地热体系和流体活动。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 ,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 ,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 ,围岩一般具有还原性质。围岩蚀变为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金与砷黄铁矿、黄铁矿及毒砂紧密相关 ,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其他矿物为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石英、方解石、含铊矿物以及表生矿物明矾石和黄钾铁矾等。成矿流体中水为大气降水 ,碳、硫主要来源于矿床围岩和以下岩石 ,少量可能来源于深部。矿床形成于浅 -中等深度。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卤水成矿等卡林型金矿床形成模式 ,大气降水成因模式能较好解释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浙闽赣地区的火山金属矿床及其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区内已知的Pb、Zn、Ag、Cu、Mo、Au和稀土等矿床确定出主要的火山金属矿床类型有五:火山热液型、斑岩型、火山沉积—热液迭加型、火山热液改造型和火山岩风化型。并简明地描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刑不同方法测定了火山矿床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根据火山岩中稀土和锶同位素组成确定了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来源。铅、硫同位素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的信息。氢氧同位索组成表明火山金属矿床形成时天水起了重要作用,提出天水—火山成矿体系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太古代岩石中,硫酸盐矿物、赤铁矿和同位素已分馏的硫化物相对很少见。然而,几个太古代金矿床却含有作为氧化热液流体指示剂的这些特征矿物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太古代金矿床包括赫姆洛、麦金太尔-霍灵格、马卡萨、莱克肖尔和罗斯等金矿床,它们都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澳大利亚卡尔古利。较小的金矿床例子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希斯洛普区和马塔奇文地区。除了赫姆洛金矿床之外,其余这些金矿床都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长英质深成作用有关的石英-碳酸盐脉型矿床。因为变质流体和太古代地表水基本上是还原的,所以流体的最可能的总来源是长英质岩浆。 母岩浆都是相对氧化的、含水的和富CO_2的。这种氧化特征可能有利于Au加入到部分熔融的熔体中去,从而有利于把Au分配到岩浆水流体中。CO_2含量高有助于水流体与来自深度比其他地方还深的岩浆分离开来。流体包体数据支持主要的太古代脉型Au矿床是在深度比大多数现代岩浆-热液矿化(如斑岩铜矿床)大的壳层形成的。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富CO_2流体不能分离成两个相:盐水流体相和低盐度H_2O—CO_2流体相。这可使Cl配合的贱金属与包括Au、Sb和As在内的其他金属分离开。在大多数金矿床周围发生的广泛的碳酸盐化具有在原生岩浆CO_2能及的范围内一致的δ~(13)C值。  相似文献   

7.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36-146
赣南是我国钨矿床最密集的地区,尤以石英脉型钨矿最为发育。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该区石英脉型钨矿流体包裹体类型、流体包裹体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结合碳、氢、氧及锶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探讨赣南石英脉型钨矿的流体特征,重点探讨石英脉型钨矿形成过程中的流体演化。认为赣南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流体演化始于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黑钨矿沉淀密切相关的流体温度主要集中于260~360℃,盐度主要集中于4~9wt%NaCl eq.,属中—低盐度、富含SiO_2、挥发组分及多种成矿元素的热液体系;矿质主要以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为主,自然冷却仅为少数矿床的主要矿石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8.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是早第三纪由低金度、富H2O-CO2(±N2、H2S、CH4),温度为200~325℃,压力超过(1~1.5)×108Pa的流体形成的。同位素重的成矿流体,其δ18O为+8‰~+12‰,δD值为-20‰~-30‰,表明为深部流体源。这些数据与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下面的俯冲物质经过变质去挥发份作用形成成矿流体的模式一致。进变质流体渗入由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线而提高了渗透性的区域,然后在更高的退变质地壳层位的脆弱带形成含金脉。金的沉淀,是由包括沸腾、流体-围岩反应,以及热液流体的温度、压力下降等几种机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的东坪、中山沟、后沟等金矿床产于碱性正长岩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矿石为少硫化物型。矿体有三种类型:石英脉型;石英脉+脉旁蚀变岩型;钾、硅化蚀变岩型。对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S、Pb、C、O和Si的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碱性杂岩体,成矿流体混合热液,成矿时代为燕山期(钾长石Ar-Ar年龄为156~177Ma)。矿床为燕山期强烈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作用形成的混合热液对海西期碱性杂岩体(327.4Ma)交代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改造型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正> 大量地质资料表明,在不同气水热液矿床或者在同一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以下简称流体)的流速各不相同。有的矿床流体流速快,甚至以极大速度向上冲出,形成隐蔽爆破角砾岩筒或火山角砾岩;有的矿床流体流速慢,矿物晶体常垂直于张裂面下盘生长,晶洞、晶簇和梳状构造十分发育。研究流体快速流动的标志,对气水热液矿床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将根据工作实践和有关资料对流体快速流动的标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个矿床的形成必然要涉及到导致一种或多种元素富集的某种化学迁移形式或物理迁移形式。对于贱金属和贵金属矿床的形成来说,热液流体就是整个地质柱中的搬运介质。热液模式提出,金属由循环的热液从岩层中淋滤出来,以卤化络合物形式被溶液搬运,然后,通  相似文献   

12.
本区珍珠岩矿床主要产于中生代Ⅲ、Ⅳ旋回初始期和复活期的火山岩中,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扩张阶段,是“陆壳改造型”岩浆强烈分异的产物,矿床类型可分为牛台式和白水洋式。珍珠岩具有异常高的δ~(18)O值,它取决于低温时水—岩同位素交换反应。珍珠岩中Cs矿化十分显著。珍珠岩水的结构种及含量是决定膨胀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梅杰克里克金矿田的矿化脉主要由石英和碳酸盐脉组成,伴有Au,Au-Ag碲化物和贱金属硫化物,围岩为硅化、绢云母化岩墙或布雷德伍德花岗岩体的花岗闪长岩。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沉淀作用是在350~380℃温度范围内由低盐度流体发生的。重要的Au-Ag碲化物矿化作用发生于155℃温度时。矿物沉淀是由于初始富CO_2含水流体中液相CO_2的分离造成的。所观察到的泥质蚀变是沸腾带上酸淋滤作用的结果。矿化作用属于浅成热液性质,可能是在热液对流体系存在时形成的。我们推断,毗邻的埃顿-亚尔瓦尔裂谷带中具有形成类似的浅成热液金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71-278
广东省揭西县金坑铜锡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惠阳—梅县新华夏构造带之莲花山深断裂带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构造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锡铅锌矿床,具有矿化范围广、规模大、矿脉发育、金属矿物品位变化大、成矿多期多阶段性的特征;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NE—NNE向新华夏裂隙带、片理化带及其配套断裂是该矿床的主要容矿构造,动力变质带是该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莲花山深断裂带具有"金坑式"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般考虑几乎所有的普通侵入岩和沉积岩所含的金属都足以形成大的矿床,如果地质作用能够将它们活化、提取并且集中起来的话。沉积岩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可释放出大量 H_2O 和 CO_2。据 Fyfe(1978)等计算,15km 厚的沉积岩层,通过压实作用可释放出2km 深的湖水,通过变质反应还可释放出3km 深的湖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66-275
我国的凹凸棒石粘土矿床发现较晚,虽对矿床成因类型已有划分,但由于划分依据不明确,划分方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相关资料,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首次将我国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点)的成因划分为沉积型、热液型和风化型三种类型及内陆湖泊火山—沉积亚型、内陆湖泊碎屑沉积亚型、内陆湖泊化学沉积亚型、海相沉积亚型,岩浆热液亚型、地下水热液亚型、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混合热液亚型,风化淋滤亚型和风化残积亚型等10种亚型。首次提出构造动力变质热液亚型,对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拓展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厂坝铅锌矿床中钠长石岩的产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为中泥盆统成矿流体在海底沉积和交代围岩形成的典型热液沉积岩——钠长石岩,其物质来自矿体的下状沉积地层柱和海水。该沉积岩在后期的强烈变质改造过程中,发生了重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在于讨论一些与热液矿床成因有直接关系的流体动力学方面的问题,这些矿床是在漫长的时间中(大约为10~4—10~5年)由热水溶液通过地壳局部部位进行富集形成的。热液矿床便成为液体流——Q体系的遗留痕迹。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二种热液成矿方式和一个实例: 一、热流体注入到干的透渗环境中 这种成矿方式是与火成——热液说的矿石成因概念是一致的。在花岗岩浆结晶的过程中释放出的金属卤水溶液是成周期性地沿可渗透带注入到围岩中,并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矿床地质背景、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比学.特别是根据浅成岩浆热液环境中特征矿物明矾石的稳定同位素(δDδ18O、δ34S)组成,研究岩浆成矿流体的来源、动态演化与成成矿机理,获得了许多新认识;根据δ34S和δ18O可将明矾石划分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岩浆成矿热液在时间上从早期的气相流体向主成矿期的液相流体演化,而岩浆热液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定位干脆性-延性过渡带。  相似文献   

20.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锡矿床、斑岩钼矿床和钨矿床,都显示出与长英质岩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主要由来源于岩浆的流体形成。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矿体系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金属组分均集中于高度分离的花岗岩岩钟的顶部。这种富集作用似乎是由一种垂向液体分离作用造成的。尽管对这种富集机制尚未弄清楚,但自下而上始终由粗粒经血状到细粒花岗岩这种结构上的转变有助于说明分离对流作用。对于锡矿和钨矿来说。这种作用进行得最好的是在具有清楚的地球化学专属性的花岗岩套的晚期相端员中。这种花岗岩套还显示出类似的从粗粒向较细粒端员的前进演化,这些岩套是经过逐渐分离而变成小体积的晚期相的。由于伟晶岩和斑岩钼矿体系的资料不够,关于伴生的花岗岩套的情况还不太情楚。钨矿床中比较少出现的充分演化的顶部体系,可能与熔体和成矿流体中氯的影响比氟和硼大有关。 流体从这些体系中释放出来,可能是通过不同组合的下延裂隙来抽取岩浆库中的孔隙流体来实现的,又借助由局部和区域应力场造成晚期阶段裂隙的发育,因而在网状微裂隙发育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二次沸腾来释放流体。 容矿花岗岩类的侵位深度和特定的围岩环境,可能对浓缩的岩浆相中发生的分离作用的效果有很大影响,而且还同样是控制流体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