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介绍了IC反应器的特性和研究进展。IC反应器是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它特有的内循环结构这一技术优势使其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少、占地省等优点。分析了IC反应器的缺陷,并展望了IC反应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周伟 《环境科技》2010,23(2):35-37
结合实际的柠檬酸废水处理工程,对影响IC反应器稳定运行的pH值范围、温度条件、有毒有害物质、预酸化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做了详细的探讨.严格按照IC反应器的进水要求及优化的工艺参数运行IC反应器,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运城辖区内永济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生产废水治理现状与特征,分析了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中的UASB厌氧反应器在果汁废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并通过改造后的IC厌氧反应器在果汁废水处理中的处理工艺与原理的探讨,指出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同时,通过UASB和IC厌氧反应器在处理果汁废水中的各项应用参数进行对照,特别是IC厌氧反应器改造前后水质的对比,从而对IC厌氧反应器在果汁废水处理的应用前景做了些许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IC反应器存在的启动时间较长的问题,对有关IC反应器的启动研究做一综述,为IC反应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它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能耗低,占地省等优点.本文对IC反应器的结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应用实例指出IC反应器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时的COD容积负荷约为35~50 kg/m3·d,处理啤酒加工废水时的COD负荷达到了15~30 kg/m3·d,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本文还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X780.33 200403438 IC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特性研究/杨世关…(河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沼气/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2004, 22(2).-18-21 环图TK-14 依据对IC反应器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分析, 以及对其精细处理区和膨胀污泥床区水力流态分别作推流和全混流处理,基质降解速率与微生物浓度之间按一级反应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IC反应器基质降解动力学理论模型。并根据80L IC 反应器处理葡萄糖配水的试验结果,确定出了反应器在平均温度为33.3℃条件下污泥膨胀床区和精细处理区内基质降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K1 =6.47×10-6L·mgVSS-1h-1,K2=0.341L·h-1。图3表1参7  相似文献   

7.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是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的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第三代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负荷高、效率高、能耗低、占地少、投资省和运行稳定等优点.随着对该反应器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它在工程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文章对IC厌氧反应器在不同种类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介绍了由国内环保单位自行开发的多级内循环(MIC)厌氧反应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任朝斌  孙润超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127+147-127,147
采用自制的IC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深入研究IC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影响条件,分析进水水质、水量、颗粒污泥、温度和pH等对IC反应器的影响因素,工程运行结果表明:从试验启动开始到容积负荷达到18.2kg COD/(m3·d)时,运行周期为89d,且COD的去除率达到82%左右,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复合床(UBF)、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3种厌氧工艺处理金霉素废水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了反应器的结构特点,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和传质过程、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了3种厌氧工艺对金霉素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IC反应器在容积负荷(Nv)为5.5 kg/(m3·d)(以CODCr计)时, CODCr去除率平均值为84.36%;UBF反应器在容积负荷为3.5 kg/(m3·d)时,CODCr去除率平均值为75.04%;UASB反应器在容积负荷为3.0 kg/(m3·d)时,CODCr去除率平均值为71.43%.IC反应器与UASB和UBF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CODCr去除率和工程投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处理金霉素废水可取的厌氧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介绍IC厌氧反应器法处理固态发酵的工程设计、调试及运行情况、处理效果,总结该工程的设计经验,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简称IC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最新的《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  相似文献   

11.
IC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颗粒污泥驯化和快速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厌氧内循环(IC)反应器处理化工合成制药废水时,颗粒污泥的驯化培养启动过程.IC反应器控制在中温条件运行,接种颗粒污泥取自处理味精废水的厌氧上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驯化开始采用葡萄糖基质与制药废水混合废水,然后很快转化为全部是生物难降解的合成制药废水.结果表明,采用高负荷、高进水浓度的启动控制条件,经历23d的启动运行,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达到5 kgCOD/(m3·d), COD去除率达到70%~80%.在容积负荷达到7.4kgCOD/(m3·d)时,COD的去除率仍可稳定在70%左右.IC反应器中的成熟颗粒污泥形状规则、密实、粒径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颗粒污泥中古细菌产甲烷鬓毛菌(Methanosaetaceae)占优势. IC反应器处理难降解废水在高负荷、高进水浓度条件下可实现快速培养驯化和启动.  相似文献   

12.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动态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回顾了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过程,介绍了UASB、EGSB、IC反应器工作原理、特点、最新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近期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内循环(IC)反应器运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受抑制,导致VFA累积,容易酸化.通过改变模拟废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添加缓冲溶液,酸化的反应器可...  相似文献   

14.
于建新 《环境》2000,(10):32-33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污水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能耗高、效率低的污水处理方法逐渐被能耗低、效率高的新方法所取代。本文介绍的新污水处理工艺,已经在全球二百多个企业应用,得到众多厂家的普遍认可。这种新技术就是IC—AS法,即IC(Inter-nal Girculation reactor)厌氧反应器 好氧处理。一、IC反应器的特点 1、工作原理污水经过布水系统进入IC反应器,在进水处,水与污泥床中的污泥充分混合。反应器下部含有颗粒污  相似文献   

15.
介绍采用IC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啤酒废水的效果及工艺设计、IC(inner cycle)反应器的特点以及运行管理经验。IC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占地面积小、产泥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主要工艺类型及其技术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厌氧生物反应器的优势和局限性。UASB反应器是开发较早且应用较成熟的厌氧反应器,EGSB反应器比UASB反应器具有更高的升流速度和耐冲击负荷能力,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到35~50 kgCOD/(m3.d)。从厌氧过程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角度出发,论述了厌氧系统启动和操作管理、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三相分离器设计、生物抑制作用及新技术发展趋向等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倩  马邕文 《环境工程》2010,28(1):14-16
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葡萄糖配水的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为25~35℃的条件下,反应器经70 d启动完成,且IC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内能形成大量的颗粒污泥。启动完成后,进水COD浓度在3 000 mg/L左右时,COD去除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出水COD浓度维持在200 mg/L左右。当HRT为5.8 h,容积负荷为11.9 kg/(m3.d)时,出水VFA低于200 mg/L,产气量为33 L/d,反应器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8.
莫艳琴  陈孟林  黄智 《环境工程》2012,(Z2):88-90,155
试验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罗汉果加工废液的启动特性以及效果,并考察了启动过程中反应器的产气性能和菌群形态。结果表明,在保持进水量不变,逐步增加进水浓度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仅40d反应器便完成启动,此时,IC反应器的COD有机负荷达7.586kg/(m3·d),COD去除率达95.6%,反应器产气量可达20.9L/d,产气率达89.9%,其中甲烷含量高达74.6%。启动成功后,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密实且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物污泥。颗粒污泥呈深灰色,粒径约为0.5~3.5mm。颗粒污泥中以球菌和链状杆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IC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中,初始容积负荷控制在9.5kgCOD·(m3·d)-1左右,出水pH值6.5~7.8,维持反应器的碱度1000mgCaCO3/L~5000mgCaCO3/L,进水COD浓度1000~6000mg/L,以及采用脉冲进水方式,可增强污泥的活性和沉降性能加快厌氧污泥的颗粒化进程,从而加快IC反应器的启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IC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浆液的启动过程,考察了启动过程中COD去除率、VFA浓度、碱度、p H、甲烷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对颗粒污泥的EPS含量及其表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启动初期,由于污泥中甲烷菌数量较少且活性较低,IC厌氧反应器出水VFA浓度达到了48.5 mmol/L,甲烷产量仅为4.70 L/d,COD去除率为35%左右;启动30 d后,COD去除率上升到90%左右,甲烷产量增大为20.62 L/d,甲烷比率为59.25%,且出水碱度与VFA比之为8∶1,反应器内保持了良好的缓冲环境,实现了反应器的快速启动;与此同时,颗粒污泥的EPS含量达到28.14mg/g,污泥内有大量的产甲烷球菌,污泥结构紧实,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