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采用C 18固相萃取柱富集,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丙酮混合溶剂以1∶1∶1比例洗脱、自动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连用,分析水源水中33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并与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500~5 000μg/L范围内,33种SVOC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0,回收率为70.1%~114.2%,相对标准偏差为2.4%~13.4%,方法检出限为0.06~0.25μg/L;而且该方法较液液萃取,检出样品种类多。适用于饮用水源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三省主要饮用水源有机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萃取、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江苏、浙江、山东省的21个主要地表饮用水源、126份水样中的25种VOCs、38种SVOC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有19种VOCs、10种SVOCs至少在一个水源地多次被检出,其中挥发性氯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酞酸酯类、农药为中国或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最高检出量为27.79μg/L。三省主要地表水受到有机物轻度污染,水体中VOCs、SVOCs含量尚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工业废水排放及农田雨水径流是地表水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在滤膜、聚氨基甲酸酯泡膜(PUF)和XAD-2三层上的分布,青岛市大气中SVOC的组分和主要有机物的浓度。大气中的SVOC部分四环和五环以上的多环芳烃主要吸附在滤膜层,而大部分SVOC吸附在PUF层,XAD-2吸附的有机物主要是三甲苯和单体萘。冬季大气中主要的有机物是四环以下PAHs的烷基取代物和多种烷基酚,酚类化合物在冬夏两季的变化最大,夏季中检不出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燃煤,而PAHs及烷基取代物来源于燃煤和交通。冬夏两季大气中均能检出与交通有关的己内酰胺。  相似文献   

4.
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固相萃取GC-MS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膜式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尽可能多的涵盖了GB 3838—2002饮用地表水80项分析中各种不同性质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建立了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优化的固相萃取条件:选用8270专用盘,在中性条件(pH 6~7)下,二氯甲烷淋洗2次,丙酮淋洗1次。方法检出限为0.02~0.17μg/L,各物质回收率均在EPA8270方法中所推荐的回收率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对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的气相色谱标准测定方法作了改进,由直接进样改为吹扫捕集进样,由极性色谱柱改为中等极性色谱柱.方法在0.010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2 m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2.8%~5.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  相似文献   

6.
环境样品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开展GC/MS定量必须满足的诸条件。根据环境样品定量的经验,报导开展半挥发性有机物定量工作的技术路线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7.
王荟  章勇  李娟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3):141-144
在采用双柱双检测器的基础上,对水中24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同时测定。当进样体积为5ml时,最低检测限为0.5俐L,线性范围及测定范围为0.5~50倒L,1μg/L和20μg/L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0.0%-110%之间,变异系数为0.6%~9.2%,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SBSE-GC/MS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7种多氯联苯单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搅拌棒吸收萃取(SBSE)-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7种多氯联苯单体,优化了萃取和解吸条件。方法在5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79),7种多氯联苯单体的检出限为0.8 ng/L~3.4 ng/L(100 mL水样SBSE萃取2 h),加标10 ng/L时实际水样回收率为93.0%~116%。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并对吹扫捕集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54种VOCs在0.50~4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 6,检出限为0.021~0.105μg/L,加标回收率为76.4%~1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33%~15.8%。该法操作简单,消耗费用低,分析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现性,能够满足生活饮用水中54种VOC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某癌症高发县5个乡镇10个村进行布点取样,采集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共计20个水样。采用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水样中1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出二氯甲烷、1,3-二氯丙烷、三氯甲烷、苯和四氯化碳5种VOCs,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14~1.71、ND~50.98、0.29~90.02、0.09~2.35、0.18~3.45μg/L。2个水样中的三氯甲烷和6个水样中四氯化碳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采用优化的美国环保局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其非致癌风险指数为0.000 7~0.072,致癌风险水平1.70×10-7~2.03×10-5,70%水样的致癌风险水平超过10-6水质监控值,2个浅层地下水的致癌风险水平较高。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对非致癌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水平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和气/固相分配模型,综述了索氏提取、超声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直接进样热解析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对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GC/MS法测定自来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C/MS联用仪对自来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实现了了吹扫-捕集装置与联用仪的连接,并由DPFC控制,使整个过程自动化。检测的自来水样中,主要有氯甲烷类,溴氯甲烷类和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地水中SVO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地水中18种半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萃取纤维、时间、温度、pH值、转子转速、离子强度等萃取条件。方法线性良好,18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0 2μg/L~0.1μg/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4.3%~109%。  相似文献   

14.
通过配制标准水样,对比液液小体积萃取法、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结合便携式气质联用仪三种预处理方法的萃取效率。结果表明,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三种预处理方法对标准水样的富集效率均较高。在5~50μg/L范围内,14种SVOC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3.5μg/L,其中固相微萃取法萃取效率最高,但对酞酸酯类化合物选择性较差。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对有机磷类物质选择性较高,而液液小体积萃取法对大部分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没有特别的选择性。在进行实际水样测定时,三种方法在灵敏度、精密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均满足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19种苯胺类化合物,选择DB-5MS色谱柱,讨论了pH值对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在0.50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19种苯胺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16μg/L~0.067 μ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为1.2% -13.2%,实际样品加标回收...  相似文献   

16.
对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银的方法作了改进。试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不利于银的测定,改加氨水氰化钾溶液则取得满意的结果,提高了测定灵敏度。银的特征质量浓度为0 016mg·L-1/1%吸收,检测限为0 001mg/L,相对标准差<2.5%,加标回收率在98%~103%之间。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方法,根据上海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80项和地表水控制的109项以外项目、全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项目、水源地突发性应急事故有机污染物等实际监测数据和历年来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成果,制定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筛选的原则、程序和过程,对出现频率高、超标几率高、浓度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筛选,提出包括多环芳烃、酞酸酯、卤代烃和其他共4类7种上海市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名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吹扫捕集及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无锡水源地中致嗅物质谱库,调查分析了2009年无锡市饮用水水源地水体中致嗅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水平,并对饮用水源地水中致嗅物质进行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自动索氏提取法对底泥进行预处理,并用GC-MS方法对水源地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测定,检出了多种有机污染物,这对加强环境管理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