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如何认识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如何利用这个世界,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与其保持和谐,这是举世关心的大问题。就此,本文试以熵定律为视角作些思考。(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两种世界观模式。这就是物理学基础教程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牛顿机械论世界观模式,它告诉我们: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消灭,又不能被创造,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而本质并不改变。其逻辑结论是,我们积累的财富越多,世界就必然越有秩序。这种世界观模式尽管从形成直到现在已经历了400年,但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具有许多理念,然而最基本的当属平衡理念。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大到天体小到原子的运行的本质,而且也客观地反映了人体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它充满时空,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古人称空间为宇,时间为宙。现代理论则认为,宇宙是由时空和质能构成。时空是宇宙的表象,质能才是宇宙的本质。宇宙的产生既是时空与质能平衡的始和终,也是其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一个封闭系统,不论从体积最小时的大爆炸临界状态,还是一直到体积最大时的回缩临界状态,宇宙的总质能保持定值,也就是说,宇宙在任何时空下,其质量和能量之和保  相似文献   

3.
为地球呼吁     
人类发现宇宙,犹如在昨天。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都只知有大地,不晓得天外有天。只是到了1000年前,尤其是阿里斯塔恰斯时代以后,我们才不得不承认,我们并非位于宇宙的中心,并非是宇宙的主宰,而只是生  相似文献   

4.
于肖肖  马民涛  谢超 《四川环境》2014,33(5):125-130
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型,通过计算,分析评价重庆市2002年~2011年十年间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历程;结果表明:(1)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环境发展水平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2002年~2011年,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已经由"勉强"经"初级"达到"中级"水平。因此,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孙舒然 《四川环境》2022,(2):157-160
社区康养中心是社区养老的一种高质量服务方式,是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调研发现H社区康养中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邻避效应,旨在通过使用半结构化访谈及参与式观察法的方法探究邻避效应的演变过程及产生原因.通过分析发现环境风险的感知、高度的动员能力以及决策过程封闭是导致康养中心"邻避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步超 《绿叶》2011,(9):130-136
环境问题是全球化时代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共同挑战。就在前不久,云南陆良"非法倾倒铬渣"一事经过媒体曝光,走入了公众的视线。随着对事件的深入挖掘,媒体进一步发现,28万吨铬渣堆放在距离珠江上游南盘江仅隔一条土路的地方,而周边的一些村民则死于癌症,被疑与铬渣堆放有关。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当代中国环境保护与资源开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4,(6):74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环境知识的责任。形象地说,环境教育基地像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环保理想与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环境知识的责任。形象地说,环境教育基地像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环保理想与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4,(8):71-71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环境知识的责任。形象地说,环境教育基地像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环保理想与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14,(12):73-73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环境知识的责任。形象地说,环境教育基地像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环保理想与环境现实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但目前这些基地还不为人们所广泛了解,而基地也虚位以待,愿意迎接更多的朋友。为此,环  相似文献   

14.
策划人语:当科学遇到技术成为科技,将人们带入到工业时代之后,"环境污染"就成了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症结。在分享科技、工业和商业带来的种种福祉时,如何将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环境所能容纳的阈值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带来了环境文明、环保意识、生态科学和绿色制度的发展,环境信息公开是诸多发展中的一项制度成果。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知识增加带来了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呈现极大增长。因而,现代社会被称为"风险社会"。其中,"环境风险"是人类所面临的核心危险。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部原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强调: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培育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是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尤其要从孩子抓起,从学校开始,从"课堂"起步。本刊讯:2013年1月5日的北京,寒风刺骨,而在远望楼宾馆的大会议厅内,暖意融融,"首届全国环境教育发展论坛暨2012环境教育年度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环境保护部原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中国环境出版社董事长王新程,环保部宣教司副司长李酌,中国环境出版社副总经理朱丹琪,中国环境出版社副总编辑沈建,中华环保联合会宣传部主任李承峰等出席了这次会议,环境教育杂志社社长史建国宣读了中华环  相似文献   

16.
以此来看,昆明宜良刷漆绿化的做法,说是猪鼻子插葱——装象,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说是"皇帝的新衣"不知羞耻等一点也不为过!它反映出了一种社会危机,起码包括信任、责任、爱心等。  相似文献   

17.
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清单》基础上,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主观权重,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AHP+熵权法"的量化应急检查标准,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开展应急准备评估工作,应用效果良好,进一步证明了该检查标准具备良好的广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绿色视野》2010,(2):31-34
<正>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将原因笼统地归咎于整个"人类",似乎过于抽象和宽泛。在整个抽象的"人类"概念下,掩盖的是社会内部的极端不平等,即并非所有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9.
冯永锋 《绿叶》2014,(4):15-20
正如果每个人关注环境保护的过程总是顺畅而通达的,那么公众的环境意识就到了一个普遍易得的时代。民间社会的责任在于发现政府所不能为之处,然后发动社会来共同解决。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所需的启蒙、引导、协助、路径开发等,应更多地向民间社会寻求力量。为此,我们应从过去的环保"政府依赖"走向"民间依赖",利用当今的新媒体通路,实现快速响应,建立真正的公众参与环保互助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PACE 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7年8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PACE 20周年大会就"水资源水环境政策"和"环境社会治理"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政府治理是中国水资源水环境治理的主导模式,但目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政府治理仍面临政策不规范、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实质性的问题,要积极促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环境社会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短板,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社会上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政策制定、监督与执行过程,更需要社会各行为主体的自觉自主行动,促进环境行为改善,化解由环境引起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