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亚兵 《环境工程》2020,38(10):134-139
从气含率、循环液速、停留时间分布等方面研究三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性能。结果表明:气含率随着表观气速、固含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低气速下,固含率对气含率的影响较大;在高气速下,固含率对气含率的影响比较小。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拟合得到预测气含率的经验关联式,且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基于推动力与阻力平衡建立了预测反应器循环液速的数学模型;用脉冲示踪法得到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曲线,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平均停留时间、停留时间分布方差、无因次方差等,得知此反应器接近全混流型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总平均气相含率、下降区气含率和上升区气含率的测量和研究,实验表明:反应器运行的适宜工况流量为:100~300 m3/h之间,曝气量:2.5~7.5 m3/h;验证了静压差法测量气含率的方法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适用性;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得出膜生物反应器中总平均气含率随曝气量的增大而增加,整个下降区气含率及计算得到的上升区气含率都稳定增大,但下降区内部每段气含率呈现余弦曲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存在的膜污染和能耗高的问题,结合气提式内循环和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工艺特点,提出圆柱形套筒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同等曝气强度和曝气方式下,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中氧传质系数(KLa)高于一般膜生物反应器;膜间水流流速是一般膜生物反应器的1.53~2.44倍,提高了膜面的水力冲刷作用,可减缓膜污染;对反应器膜过滤性能的考察,表明气提式内循环膜生物反应器较一般膜生物反应器有更好的膜过滤性能和抗污染能力。反应器中添加内循环,污泥活性有所下降,但对实际废水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污泥活性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首先采用气、液两相模型对7组结构参数的反应器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了一组较优的结构参数进行气、液、固3相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可获得优化的反应器结构参数;明确了循环挡板的长度及位置对反应器内液相流场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的事实;同时指出固相颗粒的加入对反应器内液相流速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固相含率较高的区域在反应器升流区.  相似文献   

5.
卢刚  郑平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2):249-254
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硝化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运动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 ,建立了分别基于流体力学平衡原理及反应器能量输入与消耗平衡方程的气含率和液体运动速率的机理性数学模型 .根据试验数据 ,在相对误差分别为 4 78%和6 5 3%的情况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 .在实际运行中 ,通过所建模型对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液体运动速率进行有效调控 ,可实现反应器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并采用气、液两相模拟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依据模拟结果,明确了挡板的位置、长度、底部曝气面积等因素对反应器流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器升、降流区横截面积比为1:1,挡板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为0.175m,挡板顶部与沉降区底部持平,底部曝气面积为升流区面积的1.2倍.将该反应器进行三相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固相催化剂在反应器内能够很好地流化,反应器内无明显的死区,其固液分界面低于气液分界面,沉降区能够发挥很好的固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7.
软锰矿浆烟气脱硫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喷射鼓泡反应器内流动结构和气液分散特性,为该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提出气含率方差概念用于定量描述气相分散程度。着重考虑了搅拌转速和表观气速对通气功率、整体气含率和气相分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的重要特征与前人的类似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数值模拟能很好地捕捉了六直叶圆盘涡轮桨的气穴现象;气穴现象会导致通气功率降低且不利于气液混合;整体气含率随转速和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但从气液混合与能耗的的角度考虑,搅拌转速宜采用200~300 r/min,表观气速为0.04~0.06 m/s。  相似文献   

8.
通过轮式拖带传气法制备水中高浓度溶解氧,并结合膜生物反应器,开发轮式传气-膜生物反应器并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相对普通曝气法,轮式拖带传气法能够明显提高传氧速率,并能够产生超饱和溶解氧(DO>100%),并推测轮式拖带气液传递机制。通过传气转轮为好氧微生物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同时通过环形水流设计形成不同溶解氧浓度梯度的功能区并对膜组件产生冲刷清洗作用,提高溶解氧利用效率并减少膜污染。此新型轮式传气-膜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氨氮,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中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复合式生物流化反应器混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蜂窝状断面复合生物流化反应器进行了液体循环速率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测定,实验表明新型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负荷强,接近CSTR反应器的特点,反应器随气量增大、载体投加量减少和进水量减少而更近似于CSTR反应器,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影响液体循环速率的参数主要有气体流量(气含率)、反应器沿程和局部阻力系数以及Ad/Ar,并且得出液体循环速率与反应器高度的0.5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4.上流式厌气污泥床反应器简称污泥床反应器。这项工艺是由荷兰农业大学在1974~1978年间研制的。目前已有若干座生产装置在运行,据报道其中最大一座的规模达到1700米~3。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具有构造简单,处理能力大,处理效果好,投资少等优点。继荷兰之后,英国、西德、瑞典等国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工艺的基本出发点多年的厌气发酵实践表明,要使设备具有大的处理能力,就必须使单位体积内具有高的污泥浓度。污泥床反应器正是具备了这个特点。这种反应器与其他厌氧工艺不同之处在于:(1)在反应器中污泥的循  相似文献   

11.
气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膜反应器降解甲硝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生素药物甲硝唑难生物降解的难题,首次借助气液冷等离子体高级氧化的方法,采用连续气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膜反应器对其进行降解实验研究.同时,定量测量和评价了反应器的·OH氧化能力,考察了不同初始浓度、不同放电气氛及加入叔丁醇对甲硝唑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OH对甲硝唑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当甲硝唑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为3 s时,初始浓度为5、10和20 mg·L~(-1)的甲硝唑溶液的转化率分别为97.8%、85.4%和78.7%,说明气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膜反应器对甲硝唑具有显著的氧化降解能力.同时实验进一步发现,氧化反应过程中·OH对甲硝唑的降解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PTA废水厌氧处理工程实例类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PTA废水厌氧处理中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厌氧(UASB)工艺.厌氧(UASB)工艺对PTA废水进行处理,不需要动力提供氧源,动力消耗低,可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厌氧(UASB)反应器的关键就是将反应器中的气固液进行三相分离,并保持反应器污泥的颗粒化.从工程实例的运行中概述了经典UASB反应器、新型UASB反应器和UASB Plus反应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祥  黄勇  袁怡  周呈  陈宗姮  张大林 《环境科学》2014,35(12):4636-4641
通过接种粒径小于0.9 mm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具有气升装置的上流式厌氧反应器.利用厌氧氨氧化过程产生的氮气作为动力,研究了气升回流系统在厌氧反应器中对厌氧氨氧化污泥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启动初期,反应器脱氮速率较低,产气量很小,导致厌氧氨氧化污泥易于凝聚.当脱氮速率达到3.4 kg·(m3·d)-1时,气升产生的回流量明显,反应器自回流系统形成.经过183 d运行,污泥颗粒中MLVSS含量随着污泥粒径增加而不断增长,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6~2.5 mm,占污泥总体积的53.2%.与外置回流泵相比,气升装置具有同样功能,产生的回流有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同时减少回流泵所需要的动力消耗和设备费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拟污水,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过程研究了活性污泥生物除磷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周期性通入空气和氮气的实验方法,采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和普通鼓泡塔进行对比,在研究反应器的传质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形态和生物除磷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实验表明,相对于普通鼓泡塔,动态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对活性污泥的生物除磷过程有明显的强化作用,磷的去除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三维Eulerian-Eulerian模型,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了鼓泡好氧活性污泥反应器中,不同气泡直径下气-液-污泥三相流的流态,分析了反应器内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并研究了其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曝气头表面的孔径大小与反应器中气含率负相关,而与污泥所受的水力剪切速率正相关.气相、液相速度与曝气头的孔径和表观气速正相关.反应器中的流态由尺度较大的环流和尺度较小的旋涡构成.随着表观气速和入口气泡直径的增加,液相和颗粒的流态均由尺度较大的环流转变为尺度较小的旋涡.相同曝气孔径时,液相与颗粒的流态之间存在差异,且气泡直径越小,表观气速越大,两者的差异越明显.为满足好氧污泥颗粒化所需的凝聚条件,反应器中曝气头孔径应大于1mm.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甜菜糖浆发酵工业生产干酵母的大规模厌氧--好氧生化处理厂在设计和运行方面的九年实践结果。1986年以后,PAKMAYA Izmit工厂有一个大型两级处理装置:一级厌氧和二级好氧处理装置。厌氧反应器为具有内外污泥循环装置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温厌氧阶段COD平均去除率为75%左右,平均日产生化气高达20000m^3,按生化气产量计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处理厂之一。该公司后来又在另两个厂建  相似文献   

17.
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氧转移的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体的转移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气体转移的“双膜理论”,采用在反应器中清水曝气的方法,对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进行了氧转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着曝气量的增大,氧传质系数呈直线上升;投加载体后,随着载体量的增加,氧传质系数降低.在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不同运行方式下,随着Ad /Ar(降流区与升流区面积比)变大,反应器中氧传递效果变差.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氧利用率可以达到10%,充氧动力效率可以达到5.5kgO2/(kWh).并且在载体浓度较高和空塔气速较大时,新型生物流化反应器氧利用率和充氧动力效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气升装置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祥  张大林  黄勇  陈宗姮  袁怡 《环境科学》2014,35(9):3449-3454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气升回流装置在提高进水基质浓度以提高反应器氮负荷过程中对反应器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升室中利用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的氮气作为动力可以实现出水自动循环.随着反应器脱氮效能的提高,气升室回流量也逐步增加,能够有效稀释进水基质浓度,缓解其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经过183 d运行,进水NH+4-N、NO-2-N质量浓度分别提高至700 mg·L-1和840 mg·L-1,出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最高达到46.3 mg·L-1和53.21mg·L-1,氮去除速率稳定在28.3 kg·(m3·d)-1左右.说明气升装置所形成的自回流系统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高基质浓度抑制的问题,同时减少外置回流泵的动力消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鼓泡塔式 (BubbleColumns ,BC)和气升式循环 (AirliftLoop ,AL)生物反应器基础上 ,于内循环管中加装蜂窝陶瓷载体 ,开发出蜂窝陶瓷固定化细胞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Internal Airlift Loop Bioreactor with Cells Immobilized onto Ceramic Honeycomb Support,IALBR-CICHS) .采用示踪技术通过测定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来考察上述 3种反应器的有效工作体积和反应器内走旁路流体的比例 .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 ,IALBR-CICHS可大大提高反应器的有效工作体积 ,减少流体走旁路的比例 .  相似文献   

20.
气提升交替流复合滤池(AALCF)在气提升循环流化床(AL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型生化反应器。通过该反应器,研究了其流体力学和氧传质特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气体流量和颗粒滤料层高度。结果表明,气体流量对反应器内液体流速、循环时间、气含率以及氧传质系数均有线性的影响;而随着颗粒层高的增加,液体流速会减小从而循环时间延长,但其对气含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氧传质系数随之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颗粒层高为15cm时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