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厂燃煤过程中汞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分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汞,燃烧后脱汞技术为主要汞控制排放工艺,其中吸附剂吸附方法的研究较为广泛。基于国内外近几年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的研究,综述了汞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氯化物浸泡活性炭对汞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氯化锌溶液对活性炭(AC)颗粒进行浸泡,研究其在低温下对气态汞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汞的吸附与活性炭特性、试验温度、反应时间、浸泡液浓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汞排放是最大的人为汞污染源,《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首次提出了我国燃煤发电锅炉汞及其化合物的控制指标,规定汞及其化合物排放限值为0.03 mg/m3.介绍了国内外汞污染发展情况,汞的形态以及汞污染控制技术.汞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其中燃烧后脱汞的研究最广泛.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煤电厂汞的3种排放形态,分析了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如燃烧添加剂技术、吸收剂喷射技术、稳定剂固汞防溢技术、络合剂絮凝脱汞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燃煤电厂汞减排技术选择影响因素,即燃煤煤质、运行工况、脱汞后副产物等,为我国电力行业汞污染控制及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合成工段水洗塔下水的处理中需要从酸性废水中脱除微量氯化汞。活性炭吸附是一种适用、方便、常用的含汞废水处理方法。为了解活性炭吸附法的基本规律,我们用太原新华厂生产的22-30活性炭,对配制的含盐酸1%的 HgCl_2溶液进行吸附脱汞研究,浓度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溶解法、吸附法、化学法和鳌合法等4种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技术。从机理上分析了烟气脱汞技术的工艺过程,对脱汞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工业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燃煤电站汞的排放状况,并指出了汞危害性以及我国面临的脱汞压力,论述了烟气中汞存在形式以及影响其存在形式的因素.探讨了当前燃煤电站利用现有污染控制设备进行协同脱汞的研究进展,包括:燃烧器/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电除尘器(布袋除尘)(ESP/FF)、湿法烟气脱硫系统(WFGD)等设备.提出了脱汞吸附剂处理问题,并对今后烟气脱汞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床吸附系统,对自制褐煤活性焦的脱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自制活性焦对烟气中Hg0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随着Hg0的入口浓度的增加,活性焦质量的增加,活性焦的吸附量也在增加。40mg时3号活性焦由10ng/min汞入1:2浓度时26.68%的最大吸附效率提高到40ng/min汞入口浓度时的53.12%。10ng/min汞入口浓度时3号活性焦在40mg时的最大吸附效率为26.68%,而在80mg时吸附效率提高到43.2%。烟气中的SO2、NO气体对活性焦吸附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床吸附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Lan—mguir吸附系数,考虑吸附过程中颗粒内、外的传质控制过程,建立质量平衡方程。通过Matlab模型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的活性焦脱汞效率要优于试验数值,计算的是理想情况下活性焦对汞的吸附效率,实际情况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活性炭纤维(ACF)床在热态下进行动态吸附及脱附性能试验,研究了W/Q、水蒸汽含量对ACF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利用ACF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采用分段吸附,以达到同时高效吸附SO2和NOx.对ACF床进行了水洗脱附与负吸热空气法脱附试验.  相似文献   

10.
锰氧化物的零价汞吸附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锰盐为锰源制备了三种锰氧化物,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模拟烟气中零价汞的脱除。采用PXRD、TEM、N2吸附、H2-TPR、XPS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装置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下对模拟烟气中零价汞的吸附能力,并对穿透后吸附剂的脱附性能进行试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锰源制备的锰氧化物在低温条件下对零价汞的吸附性能不同,其中以硝酸锰为锰源制备的锰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并且吸附在锰氧化物表面的汞能够在加热条件下释放出来。另外,试验还发现当烟气中无SO2时,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