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王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14(1):5-6
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进行了调查,并依据太湖流域湖州新塘港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工作,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3.
张祥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2):6-7
江苏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酝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37个,其中国家投资建设7个,省全额投资21个,省环保厅定额补助8个,地方完全自建1个;省际交界断面3个,市际交界断面16个,太湖出入湖8个,饮用水源9个,南水北调东线源头1个.配备的自动监测仪器主要有德国WTW公司、英国ABB公司、澳大利亚Aqaulab公司的五参数分析仪,法国Series公司的I Mn、TOC、NH 3-N、TN、TP、挥发酚、粪大肠菌群分析仪,以及部分德国科泽公司、WTW公司、湖南力合公司的I Mn、NH 3-N分析仪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连续、稳定的监测优势正在逐步代替手工监测,各地监测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建成了大量的空气、水质自动站,在灰霾监测、河道水质监管、大环境预警方面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自动站数量多,工作任务复杂繁重,因此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第三方托管模式进行自动站日常运维管理。如何有效的进行权责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摩擦等成为业主方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际管理实践,结合一些实用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总结了中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水站目前在运行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利用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保障水质自动监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社会化运维量化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阶段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现状,探讨从准入条件、运维经费、质量监管、绩效评估等方面,建立社会化运维机构的量化管理与评价模式。提出基于站点运行维护、质控考核、仪器运转率、自动监测数据有效率等要素,建立量化评估机制,采取以运维绩效为主、准入和运维服务为辅的权重分配原则,根据评估指数的分级评价标准,对社会化运维机构及其运维活动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江苏省“十三五”地表水监测网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水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新要求,提出了该省“十四五”地表水监测网优化调整思路及预期目标。比对评估表明,优化调整后的地表水监测网实现了“三提升,一突破”,河湖覆盖率、跨界水体覆盖率和重点区域监控密度明显提升,农业面源监测有所突破,在助力发现水质薄弱区域、推动重点区域有效截污控源、促进化解跨界地区污染纠纷等方面具有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10.
卢一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40-40
济源黄河小浪底水质自动监测站是首批国家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试点站之一 ,归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托管。在试运行中 ,济源市环境监测站结合黄河水质现状 ,指导、协助厂商不断摸索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自动站简介站址位于小浪底水利工程大坝下游约 1km处 ,是省市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江苏省噪声自动监测现状,针对存在的发展相对缓慢、系统分布不均衡、仪器设备未得到有效更新和维护、数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从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技术规范、人员配备等方面着手,尽快提升全省噪声自动监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2.
13.
江苏省在201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整体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省份。在总结江苏省主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定量评估江苏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水平,以《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评分办法》评价指标为基础,尝试构建环境监测站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共设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和12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综合决策打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赋值计算综合成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全省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监测数据、论文发表、能力认证等方面发展迅速,但人员扩编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方法为政府部门考核财政资金投入绩效、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了定量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目前交界断面水质监测与空气自动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质控难点,介绍了江苏省的解决办法。通过统一技术细节、联合监测及强化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自认定考核等手段,解决了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技术纠纷;通过设立省级质管站、进行可信度评估等措施,强化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夏晓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6):63-66
阐述了上海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系统的应用功能,分析了其在管理方式、运行维护、应用扩展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数据采集系统的维护管理与考核制度,统一数据来源与数据使用规则;推广电子化管理,加强突发异常情况的维护;增加仪器状态参数的报警功能及站房环境与门禁系统的监控,丰富现场点检内容,建立可视化运维平台,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从日常监管、运营服务、设备性能等方面分析了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市场现状,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设备厂商、污染源企业、环保部门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监管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