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声辐照-活性污泥联合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取昆明焦化制气厂的实际焦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用水质模型对超声辐照-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初始浓度、曝气方式和声能密度对焦化废水中CODCr的降解效果影响显著.对初始浓度为807mg/L的实际焦化废水,选择空气作为曝气气体,向废水中曝气而不超声时,废水中CODCr降解率仅为4.5%;在声能强度为119.4kW/m2条件下,超声时其降解率可达65%;采用超声辐照-活性污泥法联合处理焦化废水CODCr,与单独采用活性污泥法相比,废水的CODCr降解率可由单独采用活性污泥法的45%提高至81%;经超声波预处理后的废水,加活性污泥后,其耗氧速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经超声波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对生物无毒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强度超声波强化SBR法处理经超声空化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通过设置超声波强化的SBR反应器与对照反应器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对SBR的强化效果,对超声波参数、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系统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参数的低强度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污泥活性,提高处理效果。当超声波功率为8 W、频率为25 kHz、辐照时间为10 min、作用周期为12 h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COD和氨氮的去除率比未经超声强化的对照组分别高出44.3%和39.8%。  相似文献   

3.
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条件试验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对后续生物处理严重冲击的问题,利用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规模的反应器中研究了废水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和pH值等参数对氨氮吹脱去除率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70m3/h规模的实际焦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对氨氮的处理效率稳定在68%~85%。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折点加氯法脱氨氮后余氯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是指用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和焦化产品回收等焦化过程中煤中的吸附水及热反应的生成水冷凝后生成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酚、氰、氨氮和多种有机化合物。A/O法处理焦化废水,脱氮效率受湿度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采用折点加氯法对水中氨氮进一步脱除,可使氨氮浓度降至10mg/L。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已获得的氯投加量、pH值、搅拌及反应停留时间等最佳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探讨折点加氯法的处理效果,以及最佳的废水处理浓度,并寻求活性炭、焦炭脱除余氯的最佳条件,最终提出适合北方地区焦化废水的系统脱氮方案。  相似文献   

5.
焦化废水水质复杂,COD、氨氮浓度高,给污水处理站运行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大量工艺指标,对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的影响因素和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利用沸石对氨氮的选择性吸附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对不同粒度沸石、不同沸石投加量去除模拟废水和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焦化废水中的氨氮有很强的选择吸附性;焦化废水中其它离子会降低沸石吸附氨氮的能力;粒度越细,沸石对焦化废水氨氮的去除速度越快;沸石吸附焦化废水等温线可用朗谬尔公式和费兰德利希公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强制分散和静态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焦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氨氮、酚和氰化物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考察了强制分散下活性炭不同粒径、投加量、曝气量对活性炭吸附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制分散条件下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活性炭的粒径越小,曝气量越大,效果越好,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8.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种含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的重大难题,文章分析焦化废水治理的现状,介绍了传统常用的和当前先进有效的几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并详细叙述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处理效果,比较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深度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粉煤灰-石灰体系作吸附剂,对焦化废水中氨氮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pH值为5左右时,每100 mL废水中加入粒径为100目以上的粉煤灰15 g,生石灰0.25 g,吸附时间为1h.处理后焦化废水的N H 3-N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研究海绵铁预处理焦化废水。静态实验在海绵铁粒径、投加量、废水pH值和反应时间4个方面研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绵铁处理焦化废水最适条件:粒径为0.5~1 mm、投加量为20 g,pH为6,反应时间为60 min。动态实验研究海绵铁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废水色度、氨氮、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水力负荷越小,出水水质越好,且明显改善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从原水的0.19提高到出水的0.38。海绵铁可作为焦化废水的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吹脱技术对某印染厂印染废水中的氨氮进行了处理实验和机理探索,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超声功率、温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为100W,温度为30℃,不改变原水pH值,反应150min后,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78%,与传统的吹脱技术相比提高了30%~40%。超声吹脱去除氨氮的机理主要是废水中的氨氮以游离态的形式在超声辐射产生的空化效应下高温高压热解成氮气和氢气排出,同时氨气在空化效应产生的超临界状态下传质速度加快,在吹脱条件下更易于从废水中散失。  相似文献   

12.
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污水具有成分复杂、高有机物、高氨氮、高毒性等特点.本文针对该爆炸事故污水难处理的特点,选择了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PAC-AS)、活性炭吸附、水解酸化-A2O 3种工艺开展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PAC-AS工艺可显著去除事故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总有机碳去除率达到96.50%,比另外两种工艺分别高77.68%和11.41%;而氨氮去除率为65.03%,比另外两种工艺分别高51.37%和3.92%.PAC-AS工艺成功应用于事故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全部20580.00 m3事故污水的妥善预处理,累计削减COD 21260.71 kg、氨氮209.41 kg,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强化煤化工废水中高浓度氨氮(500~7000mg/L)的吹脱去除效率,进一步减少投碱量,制备了一种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并对其稳定性、促脱效率及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组分质量分数6.0%,5nm TiO2固含量0.4%,超声分散30min时,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性价比最好.在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投加量为7.5mL/L时,氨氮吹脱率便可以达到95.14%,且在任何pH值条件下投加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氨氮吹脱率均能提高17.02%~32.46%.与直接吹脱法相比,投加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吹脱40min,原水pH=10时的氨氮吹脱率便已高于直接吹脱法pH=11.5时的氨氮吹脱率,极大降低了碱耗量.进一步对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能极大的降低气液相间表面张力,从而降低传质过程中的液膜阻力,减小气泡尺寸,增大传质接触面积,加快氨气的逸出;同时,在吹脱过程中纳米TiO2/ZJ-01复合相促脱剂能够增强界面湍动及对流现象,加快气泡液膜表面部分更新,减少有效传质边界层厚度,从而降低氨氮传质阻力,强化了气液间传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腈纶废水是典型的难降解、高氨氮废水。为评价电化学氧化法对腈纶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际运行效果,通过建立腈纶废水处理中试装置,考察了其对经AO生物处理后腈纶废水中COD、氨氮、总氮、BOD5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其运行能耗。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中试装置对经生物处理后腈纶废水中COD去除率为39.2%。稳定运行后,该装置对废水中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0%与75.1%。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废水中的COD、氨氮浓度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电化学氧化处理不能显著提高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膜反应器耦合包埋型单宁酸铁处理低C/N比废水,考察其脱氮性能,分析了生物脱氮过程功能菌群的变化,以及单宁酸铁强化脱氮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膜反应器耦合包埋型单宁酸铁,具有低C/N比废水高效脱氮性能.进水C/N比为1:2.7时,TN平均去除率可达80.0%,TN平均去除负荷为1.38kg/(m3·d).生物膜反应器内随着进水C/N比降低,优势脱氮过程从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向同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过程转变,厌氧氨氧化过程对TN去除的贡献率逐渐升高至76.2%,亚硝化菌群和厌氧氨氧化菌群成为优势生物脱氮功能菌群.包埋型单宁酸铁在生化处理后,通过吸附-催化氨氧化作用同步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提高TN去除性能.因此,耦合单宁酸铁强化生物膜反应器SNAD脱氮过程,是实现低C/N比废水高效脱氮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丝光沸石去除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丝光沸石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投加25g/L丝光沸石,吸附时间40min,pH=6.2的条件下,丝光沸石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其去除率可达80%以上。Ca~(2+)、Mg~(2+)竞争阳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丝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丝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同时,可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对沸石进行再生,此解吸液可重复利用。将丝光沸石用于实际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处理,其去除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Ti/RuO2-TiO2-IrO2-SnO2电极电解氧化含氨氮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丽丽  施汉昌  陈金銮 《环境科学》2007,28(9):2009-2013
研究了含氨氮(NH4-N)废水在循环流动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其中阳极为Ti/RuO2-TiO2-IrO2-SnO2网状电极,阴极为网状钛电极.考察了出水放置时间、进水流量和电流密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并对能耗、阳极效率和瞬时电流效率(ICE)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氯离子浓度为400 mg/L,初始氨氮浓度为40  mg/L时,进水流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不大,电流密度的影响比较大.在进水流量为600 mL/min,电流密度为20 mA/cm2 ,电解时间为90 min时,氨氮去除率为99.37%,去除1 kg氨氮的能耗和阳极效率为500 kW·h和 2.68 h·m2·A,瞬时电流效率(ICE)为0.28.表明电解氧化含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HDTMA)和稀土溶液氯化镧(LaCl3)对人造沸石进行改性,以增强其对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同步去除效果.结果表明,HDTMA和LaCl3可有效负载于人造沸石表面,且在pH为7的条件下,改性沸石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由改性前的75%和1%提高到95.67%和91.96%.影响因素的实验表明,改性沸石对不同浓度废水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氮、磷的去除率随改性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改性沸石对氨氮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改性沸石对总磷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吸附等温线说明改性沸石对水中氨氮的吸附属于离子交换,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包含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两种过程.此外,通过再生性能、负载强度和离子竞争的试验证明改性沸石能应用于实际生化尾水的氮、磷去除.  相似文献   

19.
生物陶粒流化床-污泥滤层脱氮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陶粒流化床-污泥滤层工艺对含氮有机废水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可固着生长不受抑制的硝化菌种群,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3% ̄95%;三相分离区形成稳定的污泥滤层,可使总氮去除率得以显著提高;当HRT为1.5h,曝气量为0.25m3/h,BOD容积负荷为9.2~10.4BOD5/m3.d,总氮容积负荷0.65kgTN/m3.d条件下,可得到BOD5的去除率85%,总氮去除率74%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石油裂化催化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絮凝作为废水的预处理单元,研究CANON工艺的启动及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电絮凝对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8.7%±1.2%,对COD去除率达到32.3%±4.5%.利用人工模拟高氨氮废水成功启动CANON工艺,TN去除率最高达到62.0%,TN去除负荷最高达到0.19 kg·m~(-3)·d~(-1)(以N计).使用石油裂化催化剂废水对微生物进行了驯化,经过108 d的运行,微生物成功驯化。利用CANON工艺处理石油裂化催化剂废水,COD去除率为40.9%±13.2%,TN去除率为67.3%±12.7%,TN去除速率为(0.07±0.02)kg·m~(-3)·d~(-1)(以N计).反应器出水COD100 mg·L-1,NH_4~+-N10 mg·L~(-1),满足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