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常州市典型工业废水综合急性毒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营养级别的藻(生产者)、溞(消费者)和发光细菌(分解者)为指示生物,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大型溞急性毒性和叶绿素荧光急性毒性实验这三者的基础上,采用毒性分级体系(toxic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对常州市六种典型企业原水和处理出水的综合急性毒性进行了评估及比较。结果表明,六种典型企业原水都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电镀厂、食品厂和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出水基本无毒,毒性削减明显,但化工厂、印染厂和电子厂处理出水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而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这六种处理出水可以直接排放。废水综合急性毒性大小和理化指标结果没有必然联系,应进一步完善理化监测指标,强制性增加生物毒性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某制药废水对发光细菌急性毒性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采用发光细菌法测试某制药厂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中5个节点废水的急性毒性.地下调节池水样EC50为3.44%,TUa为29,LID为625,为极强/高毒废水;地上调节池水样EC50为2.46%,TUa为41,LID为244,为极强/高毒废水;中间沉淀池水样EC50大于100%,LID=10,毒性较弱;二级沉淀池和总排放出口的废水EC50均大于100%,且LID均为1,无毒性.结果表明,现有处理工艺流程有效降低了制药废水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总排出口废水对发光细菌已经没有可见的生物毒性,达到相关制药废水排放标准.同时发现,低浓度废水对发光细菌的发光度不但没有抑制,反而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含氮杂环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6种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获得了吲哚、吡啶、喹啉、异喹啉、2-甲基喹啉和8-羟基喹啉对小球藻的48 hEC50、对大型蚤的48 h LC50、对斑马鱼的96h LC50及对发光细菌的15min EC50值.6种物质对大型蚤、斑马鱼及发光细菌的毒性与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辛醇/水分配系数显著相关.发光细菌毒性结果与大型蚤、斑马鱼的毒性结果显著相关,而与小球藻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型溞毒理实验在国内外发展以及在工业废水排放管理中的应用,对3个厂家污染源废水的溞类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废水的生物毒性很明显。用大型溞对污染源废水及其他废水进行慢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废水的水质状况和综合污染程度,为综合治理污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行的废水水质监测多以理化手段为主,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无法反映污染物的生物学毒性和综合累积效应.本文以斑马鱼、孔雀鱼为实验对象,对造纸、印染废水的急性毒性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作为评价工业废水毒性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加强对重点废水污染源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行的废水水质监测多以理化手段为主,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无法反映污染物的生物学毒性和综合累积效应。本文以斑马鱼、孔雀鱼为实验对象,对造纸、印染废水的急性毒性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作为评价工业废水毒性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加强对重点废水污染源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应用蚕豆微核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单项指标及生物综合毒性PEEP(潜在的毒性效应指标)对石化行业5家企业、13个排放口废水的生物毒性和企业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受试企业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合理,但总排PEEP指标均未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费氏弧菌对温州地区电镀废水各水质指标的研究,评估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监测的有效性。处理后的电镀废水为低毒抑制率,但未经处理的电镀废水呈明显的高毒性,其每个处理流程的水质理化指标和毒性指标成显著相关性,原水废水的毒性抑制率从100%到处理后的15%;氰废水的毒性EC50从原水的稀释9.23倍到处理后的3.85倍。  相似文献   

9.
大型溞母溞暴露于氨氮所产子代对氨氮毒性的耐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在测定了氨氮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暴露于氨氮环境下的母溞所产子代对氨氮的毒性响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型溞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165.97和69.54 mg/L.21 d慢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型溞的生长指标——脱皮数是对氨氮最为敏感的毒性参数;其慢性毒性下限值(LCL)和慢性毒性上限值(UCL)分别为1.88和3.75 mg/L;据此计算出的慢性毒性值(CHV)为2.66 mg/L,急慢性比(ACR)为26.14.在慢性试验中,暴露于毒物的母体所产的子代幼溞,与对照组相比,其48 h LC50都有所增大(增幅为13.7%~56.2%),说明对毒物的适应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两种溴系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危害,测定对比了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48h-LC50,48 h半数致死浓度)和慢性毒性(包括21 d繁殖量、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毒性影响的EC5(5%效应浓度)或NOEC(最高无效应浓度)等),在此基础上采用评估因子法外推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21 d敏感繁殖毒性终点EC5(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均比48 h急性毒性LC50低2个数量级,且低于其对繁殖量毒性影响的NOEC.危害评估结果显示,三溴苯酚和四溴双酚A基于慢性毒性的PNEC低于基于急性毒性的PNEC.以繁殖量、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毒性危害的EC5值作为大型溞繁殖毒性指标可能比NOEC更能敏感地表征化学品对溞类的危害,四溴双酚A和三溴苯酚对大型溞的慢性繁殖毒性作用相比急性毒性作用更应引起关注,采用以慢性毒性数据为基础的危害评估结果可以较好地保护物种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抚顺市不同行业废水生物毒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废水生物毒性监测与评价,能全面地反映废水对水生态的影响状况和程度.本文采用发光菌、蚕豆根尖、鱼类等生物指标,应用生物毒理监测方法,对抚顺市石油、化工、金属、食品及制药等五大类行业废水的毒性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各行业废水对鱼类的生物毒性依次为制药>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对发光菌急性毒性依次为制药>冶金>食品>石油>化工;对蚕豆根尖遗传物质DNA影响程度分别是制药>食品>冶金>化工>石油.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毒剂超量使用,导致大量DBPs(disinfection by-products,消毒副产物)进入自然水体,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以5种HAAs(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一溴乙酸和二溴乙酸)为研究目标,基于筛选的本土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采用欧盟《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中的评估系数法和平衡分配法分别推导了5种HAAs在水体和沉积物两种介质中的PNEC(预测无效应浓度)值.结果表明:5种HAAs对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大小顺序均为一溴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二溴乙酸;5种HAAs(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一溴乙酸和二溴乙酸)的PNECw(水体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0.025、0.030、0.060、0.016和1.956 mg/L,PNECs(沉积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0.021、0.026、0.057、0.013和1.679 mg/kg(以湿质量计).研究显示,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排放的DBPs对水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应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5种HAAs的监测和去除,从而减少排入到自然水体中的HAAs含量.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对斜生栅藻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污染对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对斜生栅藻96 h急性毒性效应,并在急性试验基础上进行慢性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存在14 d后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毒死蜱96 h EC50为8.4 mg/L;毒死蜱对斜生栅藻叶绿素a无明显毒性效应;但在前期短时间,低浓度作用下能促进可溶蛋白、MDA含量的上升,但在后期长时间胁迫作用下,总体可溶蛋白、MDA含量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可溶蛋白和MDA这两个指标对毒死蜱敏感,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有机磷农药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本土水生敏感性物种的保护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境管理、应急处置和水质标准修订工作亟需石油类污染物淡水水质基准研究作为支撑. 本文筛选整理了大量本土物种毒性数据,利用SSD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TPR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分析了5种典型石油类污染物(原油、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淡水水生生物急性毒理数据,获得了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短期水质基准值. 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利用SSD获得的基准值可作为石油类污染物的短期水质基准推荐阈值,原油和BTEX(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的短期水质基准值分别为0.065、2.000、2.340、1.295和1.595 mg/L. 结果表明:①原油的毒性远大于BTEX,这可能是由于毒性的联合作用使得石油的毒性变强. ② 绿水螅对原油最敏感,原因可能是水螅更容易通过摄食或直接摄取获得原油WAF(水溶性组分)的有毒成分;鱼类相较于其他物种对苯更为敏感,而对其他BTEX而言,最敏感物种为节肢动物,原因可能是鱼类和节肢动物器官分化程度以及试验时的龄期选择存在差异,鱼类更易在短时间内将苯代谢为有毒的代谢产物. ③ 不同BTEX的敏感物种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基准值未有数量级的差异. 研究显示,我国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石油类标准未单独针对保护水生生物制定,BTEX标准的保护目标是基于人体健康而非水生生物,研究结果对我国石油类污染物环境管理、突发油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风险评估以及淡水水生生物特别是本土物种保护的水质标准制修订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s is crucial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receiving waters, and thereby guarantee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 and human health. Waste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is conventionally based on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but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tegrate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Nevertheless, the regulatory use of fish in biological testing methods has been subject to various ethical and cost concerns, and in vitro cell-based assays have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interest. Hence, the present study intends: (a)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wo different sample pre-concentration techniques (lyophilisation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municipal effluents on rat cardiomyoblast H9c2(2-1) cells, and (b) maximizing the use of the effluent sample collected, to estimate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the receiving environment. The gather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H9c2(2-1) sulforhodamine B-based assay is an appropriate in vitro method to assess biological effluent toxicity, and the best results were attained by lyophilising the sample as pre-treatment. Due to its response, the H9c2(2-1) cell line might be a possible alternative in vitro model for fish lethal testing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municipal effluents. The physicochemical status of the sample suggests a high potential for eutrophication, and iron exceeded the permissible level for wastewater discharge, possibly due to the addition of ferric chloride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general, the levels of carbamazepine and sulfamethoxazole are high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other countries, and both surpassed the aquatic protective values for long-term exposure.  相似文献   

16.
何珊  郭渊  王琛  吴丰昌  何佳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339-2351
目前镍的毒性评价大多基于单一指标和室内控制实验研究,如何综合考虑镍在水环境中的形态及天然复合水化学条件的影响,进而准确预测水体中镍的生物毒性是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难题.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镍的来源、形态、生物有效性、毒性机理、水质基准和标准及污水处理工艺等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围绕镍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展开,剖析了水化学因子对镍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概述了镍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毒性表现,总结出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六大毒性作用机理,展望镍的生物有效性对毒性效应的影响趋势,对我国镍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光细菌生物毒对水生生态环境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为保护水体环境,提出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抑制率优化研究。完成测试样品调制;设置菌悬液特征参数,利用pH、RLU及D600进行同步检测,完成发光细菌生物毒性重现;分析磺胺类药品于根际土壤的形态分布和生态毒性,完成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抑制率优化研究。实验证明,三种磺胺类药品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相对抑制率都小于30%,为低毒性;其中有机溶剂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抑制率最大,水溶态较大,结合态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