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NiO-Al_2O_3催化臭氧化降解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O-Al2O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以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为目标化合物,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剂用量、不同工艺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循环使用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添加无机阴离子、叔丁醇和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方法,初步探讨了催化臭氧化处理阳离子红GTL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75g/h,NiO-Al2O3催化剂量0.5g/L,初始pH=7.0时,100mg/L的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经14min的反应去除率可以达到98.48%,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8.79%;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保持稳定;添加Cl-、SO42-对染料的去除有减缓作用,而CO32-可以加快阳离子红GTL的去除速率;羟基自由基在O3/NiO-Al2O3体系去除阳离子红GTL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白腐真菌属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非模式菌种(ACCC-30414)为研究对象,通过降解和吸附试验,确定白腐真菌对四氯化碳(CT)的最佳降解和吸附条件,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在pH=4.5,摇床温度35℃,CT初始浓度为120μg/L,孢子悬液投加量为1 m L/100 m L时,对CT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87.7%。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模拟结果降解速率常数为0.302 5;以白腐真菌灭活菌体作为吸附剂对CT进行吸附,其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为伪二级模型,热力学显示△G0、△H0、△S0,说明吸附反应为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中放出热量,熵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白腐菌和纳米零价铁(nZVI)联合体系强化去除水中Cd (II),并考察pH值、Cd (II)初始浓度、温度、nZVI投加量对Cd (II)去除的影响,分析nZVI对白腐菌胞内外富集镉的影响特性,同时结合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三维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联合体系对Cd (II)的强化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pH=6,Cd (II)初始浓度为50mg/L,温度为30℃,nZVI投加量为0.1g/L的条件下反应180min后,Cd (II)的去除率可达到99.5%以上.联合体系对Cd (II)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主要去除机制为白腐菌对Cd (II)的胞外络合吸附,添加nZVI能促进白腐菌对Cd (II)的胞外吸附,FTIR和XPS分析表明,羟基、羧基和氨基参与了Cd (II)的吸附,白腐菌胞外聚合物(EPS)能与铁发生内层配位形成P-O-Fe键,加速富含羟基官能团的纤铁矿、磁铁矿等铁矿物形成,从而促进对溶液中Cd (II)的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4.
非灭菌条件下酸性蓝45在白腐真菌反应器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09,30(6):1797-1801
在非灭菌条件下维持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运行是在水处理领域实际应用白腐真菌的前提.采用臭氧控制白腐真菌反应器中的污染细菌,以连续运行方式考察了自由悬浮培养的白腐真菌体系中控菌、产酶、pH变化及对酸性蓝45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在白腐真菌反应器系统的控菌单元,以0.0144 mg/min臭氧投加速率,可成功将白腐真菌反应器内污染细菌控制在1×106 CFU/mL以下,其去除率接近99%;成功实现了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合成锰过氧化物酶(最大剩余酶活50 U/L)和对酸性蓝45 的持续降解(40%~80%);发现pH值在6左右时,白腐真菌培养体系仍然具有合成锰过氧化物酶和对酸性蓝45的持续降解的能力;提出在控制污染细菌的前提下,如何维持白腐真菌的持续生长及高产酶是进一步实现白腐真菌反应器连续运行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农业固体废弃物棉花秸秆还田后的快速降解问题,本研究以棉花秸秆在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复配下的微生物降解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拮抗试验、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复配对棉花秸秆降解的最优条件组合筛选试验、白腐真菌与噬热性侧孢霉复配在田间降解秸秆的系列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白腐真菌和噬热性侧孢霉两种菌株共存时不相互抑制菌丝生长,菌株之间不发生拮抗反应,可以对两种菌株进行复配形成棉花秸秆降解菌群;(2)根据L9(34)正交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温度、氮添加量、菌种类型和料水比这四种因素对棉花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的降解效果,室内降解棉花秸秆在最优组合条件温度45℃、氮添加量3%、料水比1/2,复合菌群下的效果最好;(3)田间降解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降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冬季低温和降雪等情况下,为期50 d的田间试验中复配菌组对棉花秸秆降解率达到29.93%。后续实验需要在考虑实际土壤磷素含量情况下,确定适合于棉花秸秆降解的磷素补充量来促进棉花秸秆在田间快速降解。本研究对农业固体废弃物棉花秸秆在田间的快速降解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偏肿拟栓菌共代谢降解芘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中国东北土著白腐真菌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对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的共代谢降解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共代谢基质、接种量、装液量及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浓度梯度法考察芘的初始浓度对偏肿拟栓菌共代谢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共代谢降解芘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浓度为20g/L,接种量为3片直径为10mm的菌片,装液量为50mL,不加ABTS,在该培养条件下,酶活可达53.41U/mL,对芘的降解率达到88.8%.初始浓度小于10mg/L的芘对菌体产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于10mg/L时抑制漆酶的分泌,同时菌体对初始浓度小于90mg/L芘的降解率在22.24%~93.54%之间.  相似文献   

7.
1株壬基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给水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的颗粒活性炭上分离到1株可以以壬基酚(NP)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好氧细菌F-10,利用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MIS)分析,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中的红串红球菌.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温度、pH、NP初始浓度、细菌投量、金属离子等因素对F-10降解NP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30℃,pH值6.0,在该条件下,2%菌投量对1 mg/L NP去除率达到了62%,且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k)为0.086 5 d-1,半衰期(t1/2)为8.0 d;此外,菌的降解速率与NP的初始浓度关系不大,而与菌量呈正相关;增加溶液中NH4、Mn2 、Mg2 、NaCl浓度或加入葡萄糖、醋酸钠和酵母膏等底物对菌降解NP均有促进作用;而Ca2 、Cu2 、Fe2 和磷酸盐的作用则相反;同时混合菌体系的降解性能要优于纯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DDTs在水相中的增溶作用,对白腐真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该菌株降解DDT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鼠李糖脂可明显增加各DDTs的表观溶解度,其中对4,4’-DDD的增溶效果最好。低浓度(<0.05 g/L)的鼠李糖脂会促进白腐真菌在PDB培养基中的生长,而高于0.1 g/L浓度的鼠李糖脂则对菌株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可达到42%。在0.02~0.5 g/L浓度范围内,鼠李糖脂可促进白腐真菌对DDTs的降解效果,且降解率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5 g/L的鼠李糖脂添加体系培养14 d后,白腐真菌对4,4’-DDT、2,4’-DDT、4,4’-DDD和2,4’-DDD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4.0%,22.8%,25.0%和22.0%。而鼠李糖脂浓度进一步升高至1.0 g/L时,由于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对DDTs降解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X791.03200601051不同结构阳离子染料好氧生物脱色性能的研究/刘正芹(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2005,23(3).-24~26环图X-26采用好氧驯化活性污泥对5种不同结构阳离子染料的生物脱色效果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在不同醋酸浓度下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活性污泥对阳离子染料的脱色率较高,阳离子红GTL和阳离子艳蓝2RL(浓度为20mg/L)的脱色率分别达93%和98%;提高污泥浓度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不明显;醋酸(200~1200mg/L)和染料(20~100mg/L)浓度的改变对阳离子红2GL、阳离子红GTL、阳离子艳蓝2RL、…  相似文献   

10.
生化调控对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白腐真菌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的培养液类型。初始pH值,废水的投加量,替代碳源和氮源类型。浓度及木素酶诱导物等生化调控措施及其效果。在优化调控条件下,HSU-13和云芝2种白腐真菌对实际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可以达到98%左右。在保证良好脱色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淀粉替代查氏培养液中的蔗糖可以降低碳源的费用;使用20mmol/L天冬酰胺和酒石酸铵替代查氏培养液中的硝酸钠可以明显提高脱色效果。说明2种白腐真菌对富氮条件的依赖性;投加丁香酸,Mn^2 和Cu^2 等酶的诱导物后可以显著提高脱色速度;苯甲醇在浓度较低(2mmol/L)时对云芝的脱色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而浓度提高到8mmol/L后对云芝的脱色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跨界融合子处理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白腐真菌和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经驯化筛选后分离获得的降酚细菌进行跨界融合 ,经筛选获得 2株降酚融合子。应用此融合子对燕山石化炼油厂含酚废水进行降解实验 ,结果表明 ,该融合子具有较好的降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好氧-厌氧污泥耦合白腐真菌单元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真菌因能分泌胞外木质素降解酶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而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其研究常采用白腐真菌直接处理废水,很少关注常规生物法耦合白腐真菌的处理方式.基于此,分别采用白腐真菌和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处理焦化废水以考察后者的可行性.在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chrysosporium的处理中,仅采用3 d的处理时间,好氧-厌氧污泥可将6097 mg·L~(-1)的COD和351 mg·L~(-1)的氨氮分别降至1634~1684 mg·L~(-1)和102~117 mg·L~(-1);进而固定化P.chrysosporium将COD和氨氮再次分别降至1322~1372 mg·L~(-1)和16~62 mg·L~(-1).最终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7%~78%和82%~95%,这表明: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chrysosporium处理焦化废水可在更短的处理周期完成比直接采用白腐真菌处理更好的处理效果,此思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不同白腐真菌复配方式对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瑶  梁红  高大文 《环境科学》2013,34(1):271-276
通过对1株和由多株白腐真菌复配共同参与下的复合菌产酶量和达到最高酶活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筛选出白腐真菌最佳产酶的复配方式.结果表明,青顶拟多孔菌和糙皮侧耳菌两株菌相互发生协同作用,促进漆酶的分泌,产酶量为50.45U·mL-1;青顶拟多孔菌、糙皮侧耳菌和偏肿拟栓菌这3株菌在分泌过程中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产酶量最高为75.98U·mL-1;青顶拟多孔菌、糙皮侧耳菌和血红密孔菌三者相互之间出现拮抗作用,产酶量最低为2.91 U·mL-1;实验证明,在白腐真菌之间既存在拮抗作用,也存在协同作用,因此达到最高酶活所用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好氧驯化活性污泥对5种不同结构阳离子染料的生物脱色效果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在不同醋酸浓度下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活性污泥对阳离子染料的脱色率较高,阳离子红GTL和阳离子艳蓝2RL(浓度为2 0mg L)的脱色率分别达93%和98% ;提高污泥浓度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不明显;醋酸(2 0 0~12 0 0mg L)和染料(2 0~10 0mg L)浓度的改变对阳离子红2GL、阳离子红GTL、阳离子艳蓝2RL、碱性绿染料的脱色率影响不大,揭示这几种结构阳离子染料的生物脱色是吸附和后续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随醋酸浓度增加,阳离子红6B的脱色率增加,是与醋酸产生共代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周成  董明  文湘华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1):1373-1378
揭示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白腐真菌反应器难以连续运行问题的本质. 在耦合臭氧单元的反应器对酸性蓝45连续降解的过程中,考察了非固定化和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特性变化. 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 700 mg/L的非固定化系统中,染菌量为7.1×105 CFU/mL,平均脱色率为19%;但菌丝球形态不稳定,运行8~12 d时出现破裂、菌丝脱落、内容物大量流失,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加剧. 在固定化系统中,接种量为1 700 mg/L时,染菌量降至8.4×104 CFU/mL,平均脱色率升至22%;接种量为4 300 mg/L时,染菌量降至4.7×104 CFU/mL,平均脱色率达29%. 在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相对稳定,但21 d后,其稳定性降低,也出现了菌丝脱落现象,这与菌丝球或固定化菌丝的内部菌丝老化和自溶有关,可以考虑通过设计新载体从生物膜的内部和外部同时供给营养物和氧气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在环境中残留期长且能够长距离迁移的高生物毒性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微生物降解因其绿色环保、价格低廉、获取容易等优点,成为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其中,白腐真菌作为一类能够高效降解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白腐真菌对典型POPs(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的生物降解过程/机制及土壤生物修复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应用白腐真菌修复实际污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接种白腐真菌堆肥处理含Pb垃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未污染土壤、家庭厨余、稻草、麸皮加入Pb(NO3)2溶液配成模拟含高浓度Pb垃圾,采用接种白腐菌堆制处理和不接菌堆制处理2种方法分别进行室内模拟堆制.通过监测理化因子(pH、挥发性固体、水溶性有机碳/有机氮、木质素、粗纤维)与生化因子(呼吸量、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生物毒性分析因子(种子发芽指数、重金属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对垃圾堆肥过程的影响和白腐菌堆肥处理重金属污染垃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白腐菌处理Pb污染垃圾的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较好地减弱了Pb的迁移性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降低了堆肥潜在的重金属危害性.此堆肥工艺下,堆肥成品pH为7.9,水溶性C/N达4.01,挥发性固体含量降至36.1%,木质素余量22.4 g,粗纤维余量30.1 g;且堆肥中Pb主要以残留态存在,约为63.38%,水溶交换态Pb含量则降至0%,种子发芽指数高达121%.  相似文献   

18.
从广州某印染厂生化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三株对活性艳红X-3B具有高效脱色作用的真菌,其中菌株HMX-3的脱色能力最强。考察了培养时间、温度、培养方式、pH值以及染料浓度对HMX-3脱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MX-3对150mg/L X-3B的24h脱色率达65.8%,经60h可使其完全脱色;HMX-3对活性艳红X-3B脱色的最适温度为25℃~35℃,最佳pH值为6~8,且振荡培养较静置培养条件下的脱色率高;随染料浓度的增加,脱色率降低,但对于400mg/L的X-3B在72h时的脱色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19.
新型印染废水脱色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脱色絮凝剂,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性染料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原料用量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第一步,取1mol二乙烯三胺,用一定量水稀释,缓慢加入1.1mol环氧氯丙烷,加完后在40℃下搅拌3h;第二步,加入1.2mol的硫酸铝,控温搅拌1h,得到絮凝剂产品。其中,第一步反应生成的缩聚物为主反应物,可与染料形成不溶性盐;硫酸铝可增强对染料的吸附,并起到助凝作用。产品分别处理浓度为100mg/L的活性艳兰X-BR、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GR模拟染料废水,投加量为60mg/L时,脱色率分别可达99.1%、81.2%和94.6%;处理色度为64倍、COD为122mg/L的实际印染废水,投加量为80mg/L时,出水色度可降至8倍,COD可降至48.7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