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 ̄2时,就可能对水用产生危害,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 ̄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壤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镶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土壤中绿磺隆残留量,建立了绿磺隆浓度(Y)与玉米根长(X)之间的相关模式:Y=30.562-36.38InX+14.828(InX) ̄2+2.043(InX) ̄3.此模式适用于土壤中0.1~4.0μg/kg浓度范围的绿磺隆残留量测定,最低检出量为0.1μg/kg。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2.82和32.98d;水稻对绿磺隆及敏感,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0.1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L值为0.5mg/kg。25%异丙性可湿性粉剂,按7.5kg/hm^2用量,在次年早春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IL值为0.5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 ̄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 ,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 ,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2 2 82和 3 2 98d ;水稻对绿磺隆极为敏感 ,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 0 1 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绿磺隆在太湖水稻水中降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东瑞  陈杰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37-39,48
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玉米根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绿磺隆在太湖水稻中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处理下,绿磺隆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2)绿磺隆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明显快于灭菌土壤;(3)在试验范围内,绿碘隆降解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加快,其半衰期在0.7 ̄5.8周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11.
绿磺隆残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 ̄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培生物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土壤含水量35%左右,恒温培养6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g/kg对江苏大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墙玫瑰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含水量35%左右,恒温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灿稻〉杂交灿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kg对在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28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测定和吸附试验以及8个田间肥效试验表明,闽东南旱地土壤的N、P、K、B是花生的普遍养分限制因子.部分土壤还缺乏Zn和Mg等养分.赤砂土的肥料三要素最佳用量分别为N54kg/hm2、P2O555kg/hm2、K2O87kg/hm2;红壤性水稻土为N52kg/hm2、P2O563kg/hm2、K2O92kg/hm2;海砂土为N94kg/hm2、P2O542kg/hm2、K2O85kg/hm2.10个对比试验表明,花生平衡施肥比群众常规施肥平均增产471kg/hm2,增产率为14.9%,每hm2净增收2053元.  相似文献   

15.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Fe(2+)、Mn(2+)对水稻锌的吸收和运转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Fe(2+)或Mn(2+)(5μg/g)显著降低水稻吸锌量、抑制锌由根向茎、叶的运转.稻株生物量与叶片Fe/Zn比值或Mn/Zn比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叶片Fe/Zn>8或Mn/Zn>26时,水稻生物量明显降低.造成水稻缺锌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效锌含量低,而高浓度Fe(2+)和Mn(2+)是诱发和加重水稻缺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产上应重视改善缺锌低洼稻田的排水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16.
绿黄隆在麦茬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地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土壤;经过-稻两季(326d)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晋茬水稻根系生长,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7.
温度、体重对皱纹盘鲍耗氧量和排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皱纹盘鲍的耗氧量和排氨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鲍的耗氧量和排氨量有明显的影响,且两固子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皱纹盘鲍的个体耗氧量「Q(O)/mgh^-1」和排氧量「Q(N)/μmolh^-1」与温度(θ/℃)和湿重(m/g)存在下列关系:Q(O)=0.0124m^0.85561.0853^θ,Q(N)=0.0207m^0.85561.0853^θ。20℃皱纹盘鲍存在代谢的转变点。  相似文献   

18.
NP型复合纳滤膜对豆腐废水处理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万慧民 《环境化学》1998,17(4):399-403
本文对NP型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初步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滤膜平板过滤装置对豆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降低废水中的COD含量,实验结果表明,NP型复合纳滤膜对0.2%MgSO4溶液的截留率(R)高于90%,相应秀量约为20Lm^-2.h^-1(0.4MPa),豆腐废水COD的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9.
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JG5008转化系统的初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JG5008的最佳转化条件是:JG5008在添加MgCl2(cf=0.005mol/L)和甘氨酸(ρf=0.5g/L)的含10%蔗糖的YEME培养基中接种浓度n≈10^8mL^-1的JG5008孢子悬液,37℃摇床培养12h,收获菌丝体。在32℃、溶菌酶浓度ρ=2mg/mL的条件下溶菌1h后制备原生质体,用T缓冲液在R2YE培养基上进行转化。本文初步建立了JG5008的质粒载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7  
本文系统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氧化还原条件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很大影响,获得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磷释放的方程,结果还表明,厌氧下(DO〈1.0mg.l^-1)沉积物磷的最大释放量明显高于好氧条件(DO〉8.0mg.l^-1),其释放速率分别为3.14μg.g^-1.d^-1和2.75μg^-1.d^-1,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CP=Ae^b/t,观察到藻与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