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呈贡县大棚菜区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铅、镉积累的测定分析,探讨了不同年限大棚菜区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铅、镉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呈贡县大棚菜区土壤中铜、锌含量严重超标,积累严重,使用10a以上的大棚土壤中铜锌含量分别是昆明地区自然土壤背景值的2.22倍和1.71倍;铅积累不明显;镉含量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当大棚使用年限达到10a以上时,其镉含量显著高于非大棚土壤,是非大棚土壤中镉含量的1.73倍。  相似文献   

2.
小头蓼(P.Microcephalum)对矿区铜的吸收积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并分析云南省铜矿区的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特性,发现小头蓼(P.Microcephalum)在云南省高海拔铜矿区生长旺盛,是该地区的优势植物种,小头蓼生长的土壤基质富含铜,其它养分条件适中,研究表明小头蓼具有较强的富集铜的能力;随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植物根系铜含量也相应增加,但叶部铜含量变人与土壤铜含量之间无相关性,研究认为该植物具有对铜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潜能。此外,还指出最适于小头蓼富集铜的土壤条件为土壤有机质1%-1.5%,土壤pH为中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刚华 《福建环境》2000,17(6):31-31
铜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当土壤中铜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影响。该文探讨了各类土壤中铜污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就农田中铜污染浓度与水稻减产的临界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铜、硒、锰、镍和钒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粉煤灰中铜、硒、镍和钒的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田中各楔应元素的含量,但掺施粉煤矿并没有引起施灰土壤及所产蔬菜中各元素含量的明显变化。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食品、卫生标准的限值相比,施灰土壤及所产蔬菜中铜、硒、锰、镍和钒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加磷铜中磷的含量、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依据国内现有生产条件研究出了磷铜生产的新工艺:用特制的石墨加磷筒分数次将赤磷粉加入铜液中.通过实验确定了一系列参数.新工艺达到了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铜尾矿坝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宏  贾彤  曹苗文  柴宝峰 《环境科学》2018,39(7):3339-3348
金属矿产资源开采使尾矿坝迅速升高,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作为评价土壤恢复质量的重要因子.以山西省垣曲县十八河铜尾矿区9个尾矿子坝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恢复年限子坝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子坝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与碳氮比显著负相关,脲酶与总氮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磷酸酶和蔗糖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无显著关系.土壤中铜含量随子坝恢复年限增加而逐渐累积,砷和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恢复后期逐渐达到稳定水平,各子坝的土壤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为铜尾矿区的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及退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阳极溶出同位镀汞法测定土壤中铜、铅、镉、锌的含量国内已有报导,但由于汞膜上易形成金属互化物及土壤含干扰物质量较高,使锌的分析结果及方法重现性不理想,同时,由于土壤消解困难,不易推广。为了达到环境监测方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结果可靠的要求,对土壤干扰物和金属互化物给予了定量的消除方法,采用 AD-1型极谱仪,预镀汞阳极溶出法同时测定土壤中铜、铅、镉含量,再单独测锌,手续简单  相似文献   

8.
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铜含量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了解广西西江流域农田土壤铜含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性,并评估其生态风险,2014—2016年间分别采集旱地土壤1 381个、水田土壤729个、矿区土壤129个和自然土壤293个,测试其铜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对铜积累的影响,基于地统计分析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并进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铜浓度的均值为27.60 mg/kg,旱地、水田、矿区和自然土壤4种类型的铜含量范围分别为0.3~317.91、3~495.81、7.5~2 287.66和0.68~284.27 mg/kg,均值分别为27.75、25.19、79.38和21.21 mg/kg,矿区土壤铜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壤。与土壤铜含量基线值相比,矿区土壤、旱地土壤和水田土壤的超标率分别为33.25%、3.76%和0.68%。西江流域铜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结构变异性强。西江流域有61%的土壤处于清洁水平;36%的土壤属于轻-中度污染,主要分布在南丹县、都安县、武宣县和桂平县,与砷矿和铅锌矿较为集中有关。总体来看,西江流域土壤铜虽然有一定积累,但污染较小,较为安全,南丹县、都安县、武宣县和桂平县等局部区域需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9.
选择上自太行山下至黄河故道的一个具有不同地貌类型的典型区域,研究了土壤中6种对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与地貌变化的关系。本水溶态硼随地形下降而含量增加,易还原态锰含量与地形高低呈一致变化,钼含量以山地及低地最低,锌含量多偏低,铜在不同地貌土壤中的含量均在中等以上。  相似文献   

10.
小麦根际环境中铜和铅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根垫法研究了小麦根际土壤中铜和铅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交换态铜的含量显著增加,0-5mm范围内交换态铜增加110%,碳酸盐结合态铜含量则有所下降,这样的根际影响随着距离根系距离的加大而减弱,铜形态变化主要发生在0-2mm范围内,铅的形态测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色度反演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快速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以崇明岛东滩低、中、高潮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用色度仪测量其色度参数(明度L*、红度a*、黄度b*),并对照化学分析数据,初步探讨了潮滩沉积物的色度特征与重金属元素(Cu、Cr、 Pb、Zn、Mn、Fe )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色度参数(明度L*、红度a*、黄度b*)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崇明岛低、中、高潮滩的沉积物中,Cu、Pb、Zn与L*之间负相关,相关系数最高可达rCu=-0.97、 rPb= -0.88、 rZn=-0.98;Cu、Pb、Zn与a*之间正相关;而Cr与a*之间负相关.在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稳定的条件下,色度信息可以定量地反演潮滩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大范围的潮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了一项实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药、杀虫剂的大量施放,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正在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土壤动物监测这些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陆生无脊椎动物对于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陆生无脊椎动物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药、杀虫剂的大量施放,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正在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土壤动物监测这些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陆生无脊椎动物对于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陆生无脊椎动物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中国污染源重金属监测技术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国外与国内污染源重金属监测情况,并分析了中国污染源重金属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污染源重金属监测技术路线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次及相关技术要求等,确定了以污染源为单元,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中国国情对技术路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危害以及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生物监测技术的优越性。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工作,提出利用东亚三角涡虫(Dugesiaojapoice)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监测指示生物的可行性,并对更为灵敏的生物标志物的策略和实验方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矿区煤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某矿区矸石山及周围土壤五种重金属(Cr、Cd、Cu、Pb、Zn)总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矿区矸石中五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当地背景值,同时受矸石山影响,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也都不同程度地超出背景值,即重金属对土壤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矸石山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平面与剖面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与土壤距离矸石山的远近有关;同时重金属的分布受气候及其它影响而呈现了一定的波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牡丹江市土壤中13种重金属元素以及3种有机物含量,计算单项污染指数并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牡丹江市土壤未受明显污染.  相似文献   

18.
采集金川铜镍矿区及周边表层土壤样品26个,基于环境磁学方法对样品开展了金属元素(Cu、Ni、Cr、Fe、Sr、Ti、Pb和Mn)的含量分析及相关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域表土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区域表土磁学特征与金属元素含量呈明显空间分布差异,体现为:矿区源地 > 加工区域 > 繁忙路段 > 门岗区域 > 其他区域;受Cu和Ni元素污染的土壤样品为重度污染,Cr、Pb、Ti、Sr等金属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χlf、SIRM、χARM和HIRM数值相对较高,表明研究区域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磁晶粒度特征以较粗的假单畴(PSD)和多畴(MD)颗粒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u、Ni、Cr、Fe、Pb和Mn元素之间皆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Cu、Ni显著(R=0.91);χlf和SIRM、χARM与各金属的相关性较为突出(0.52≤R≤0.78),表明磁参数可有效监测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快速圈定重金属污染的区域与范围,为城市表土污染监测工作提供快速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辽宁大伙房水库底质中重金属的监测数据,对水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底质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李蜜  刘湘南  刘美玲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2108-2115
以吉林省长春一汽厂附近3块不同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水稻实验样地为例,通过地面实测获取了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数据.同时,在分析重金属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选出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微小变化指示灵敏的光谱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层,并将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值作为输出层来表征农田重金属污染胁迫水平,最终建立了用于预测水稻农田重金属污染水平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该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水稻重金属污染胁迫水平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预测的叶绿素含量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较好(R2=0.985).表明在受重金属污染胁迫的情况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微小而复杂的变化可以通过构建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很好地模拟出来,从而确定出农田的重金属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