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酚类物质是水体污染中常见污染物,对水体中酚类物质的监测,依靠的衡量指标就是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本文主要针对水中挥发酚的环境监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中挥发酚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属高毒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1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对于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AAP)(GB 7490-1987)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各个环节,如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试剂纯度、反应时间控制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含量准确的因素,为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对一些非国标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能对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 酚类化合物是水中有机污染物之一,由于酚的羟基在苯环上产生定位效应使酚可以产生多种性质不同的酚类化合物。其中甲苯酚的三种异构体毒性较大,所以对酚类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和测定在环境监测中是有必要的。关于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目前多数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此法对微量挥发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对对位取代的酚不能反应,对不挥发酚类也无能检  相似文献   

4.
酚类物质具有有毒、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的特点,因此通常情况下地表水体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挥发酚。为了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地表水中的挥发酚进行测定。本文针对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利群 《环境保护》1991,(11):20-20
酚类污染是国家主要规定的监测项目之一。目前,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中,对挥发酚的分析,主要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一氯仿萃取比色法和直接光度法,这两种方法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02~0.06mg/L和0.1~5mg/L;对浓度大于10mg/L的酚类溶液,则采用溴代法进行监测。但这些方法具有操作步骤复杂,使用试剂多,抗干扰能力有限,测定前要进行预蒸馏,只能测出挥发酚的最低量,需要多次调节pH值,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等缺点。  相似文献   

6.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含量至关重要。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是饮用水中测定挥发酚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样品预处理、显色剂的纯度、显色时间、振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为改进方法测定挥发酚时在0~0.04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2.5%~109.4%、标准偏差为1.3%~3.9%之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和农业的快速提高,石油化工项目的大力发展和农药使用量加大,越来越多挥发酚类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和沉积物,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最终威胁到人体健康.文章对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挥发酚的前处理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确定了样品萃取时间,样品和提取液的保存条件及预蒸馏速度,优化了分析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环境,监测内容则主要是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对污染物质及相关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判断出环境质量。而水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水质标准物质监测,则主要是为了分析水中的组分,从而判断出水质的好坏,加强对水质的管理,并采取措施提高水质。本文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分析误差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采样是进行分析测定的重要步骤,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环境保护机构对发展水中痕量污染物的富集采样技术极为重视,自动采样器(装置)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下属的辛辛那提环境监测与支持实验室编著的《水与废水采样及样品保存手册》一书,专门介绍了一些市售自动采样器,认为自动采样器的使用为进行环境污染监测和筛选环境水样中的优先监测物和致突变物质,提供了方便,使过去因工作量大而无法广泛开展的工作成为可能,采样器以及采样技术的发展水平从而反映了一个国家环境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连湾海水中的Pb、Cd、Cu、As和挥发酚为例,论证了对大连湾海水中非主要污染物进行跨年度年间隔监测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年间隔监测的意义和条件,并提出五年中只监测一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