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道路绿化带土壤侵蚀和TSP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质量的城市道路绿化带也可造成城市的环境污染。对长沙市道路绿化带年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约为 90t/a。对长沙市的道路绿化低质量问题、绿化带土壤的侵蚀情况及由此引起道路低空的 TSP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低质量道路绿化与道路低空大气颗粒物污染成正相关,有非常显著意义。证明了绿化带土壤侵蚀可以成为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最后对城市道路绿化提出了修订新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隔离带绿化模式对人行道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污染物的阻滞效应,以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向两侧横向扩散,保护道路行人免受来自机动车道污染物的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太原市区选择16条主干道(28个监测样点),以4种绿化植物配置模式(乔木+灌木+低绿篱、乔木+低绿篱、乔木、低绿篱)为研究对象,在无风或者微风(风速小于2 m·s-1)条件下对SO2、NOx、TSP和PM10等5种污染物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对于控制机动车道的主要污染物向非机动车道的扩散具有明显作用,绿化隔离带的植物模式差异会影响绿化带吸附和阻隔污染物能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来比较各个模式在阻滞污染物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与其他模式相比,低绿篱模式和乔木+灌木+低绿篱模式分别对NH3和PM10具有更高的降低能力.对于SO2、NH3、NOx等气态污染物,以乔木(T)为配置模式的绿化带效果最佳,而对于TSP、PM10等颗粒污染物,乔木+灌木+低绿篱(TSH)模式的阻滞净效应最高.新评价指标能够准确定量评价绿化带植物对污染物阻滞效应能力的大小,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嘉  幸鸿  余志 《环境科学》2012,33(2):532-538
研究了道路绿化带对街道峡谷内流场与机动车尾气扩散的影响特征.假设绿化带树冠为均匀多孔介质,采用压力损失系数表征树冠对空气流动的阻碍作用,建立可用于数值模拟的绿化带多孔介质物理模型.采用稳态k-ε湍流模型结合组分输运方程模拟道路中央有绿化带街道峡谷内的尾气扩散过程,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数据对比吻合较好.分析发现,有绿化带街道峡谷内存在一个围绕树冠的顺时针旋涡,旋涡中心略偏向右上方,背风面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大,较无绿化带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增长46.0%.进一步模拟了不同绿化带树冠高度情况下街道峡谷内流场与浓度场,发现随着树冠位置的上升,峡谷内流场旋涡中心逐步上移且偏向迎风建筑物,峡谷内整体气流速度下降,污染物浓度逐步升高,树冠底部高度为8 m时其污染物浓度可达4 m时的2倍多;尤其是当树冠顶部超过屋顶高度时,峡谷内污染物总体浓度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绿化带不同植物叶片附尘对大气污染的磁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隆茜  周菊珍  孟颉  达良俊 《环境科学》2012,33(12):4188-4193
对上海市金沙江路两侧绿化带内24个常绿植物叶片样品进行了磁性与重金属测试,以探讨城市道路绿化带不同植物叶片附尘对大气污染的磁学响应.结果表明,χ、SIRM值分别在(4~59)×10-8m3.kg-1和(496~6 114)×10-6Am2.kg-1之间变化,S-300 mT在89%~98%之间变动.所有植物样品中χARM/χ〈4,χARM/SIRM〈30×10-5mA-1.磁性参数表明,植物叶片附尘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磁性矿物颗粒以假单畴(PSD)-多畴(MD)为主.重金属元素Zn、Cu、Pb含量与反映亚铁磁性矿物含量的χ、SIRM、χARM呈显著正相关,可以将磁性参数SIRM作为叶片重金属元素的替代指标.推荐在上海地区广泛种植的广玉兰作为道路植物污染的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5.
UFPs(超细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大且难以脱除,但活性炭颗粒床利用多孔结构可以提高其过滤效率. 为探究试验条件对UFPs过滤效率的影响以及活性炭孔隙结构和UFPs过滤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实验室发生UFPs为研究对象,活性炭为过滤介质,对活性炭颗粒粒径、滤层厚度以及表观风速等条件对过滤UFPs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比过滤前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分析活性炭多孔性与UFPs的关系. 结果表明:当活性炭颗粒平均粒径由2.50 mm减至0.45 mm、滤层厚度由20 mm增至100 mm、表观过滤风速由4.25 cm/s降至0.84 cm/s时,总过滤效率分别由41.87%、49.39%、68.24%升至86.27%、89.29%、83.04%;但从活性炭的单颗粒过滤效率和过滤质量角度来看,在活性炭颗粒粒径大、滤层厚度小、表观过滤风速低的条件下,更有利于单个活性炭颗粒的过滤作用的发挥;当UFPs粒径小于14.3 nm时,UFPs发生“热反弹”效应,并且主要过滤机理是扩散效应,但随着UFPs粒径增大,拦截和惯性碰撞对过滤效率的作用增强;活性炭500 nm以下的孔隙结构对脱除UFPs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显示,选择含有更多500 nm以下孔隙的多孔材料更有利于过滤UFPs.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兰州快速公交系统(BRT)沿线站台及其两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兰州BRT沿线站台灰尘及其绿化带土壤Cu、Pb、Cr、Zn和As等重金属含量,利用内梅罗指数法、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及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灰尘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健康风险及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除北侧绿化带土壤As之外,兰州BRT沿线站台灰尘与两侧绿化带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Zn和Cr的累积水平相对较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表明,BRT沿线站台灰尘重金属为重度污染且南侧绿化带土壤污染程度较北侧严重;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BRT站台灰尘与两侧绿化带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具有非致癌健康风险,站台灰尘和南侧绿化带土壤As、Cr、Pb与北侧绿化带土壤As、Cr是儿童的主要非致癌因子;站台灰尘中Cr和As不具有致癌风险而两侧绿化带土壤Cr和As对周围人群具有致癌风险。源解析显示,站台灰尘与两侧绿地土壤Cu、Pb、Cr、Zn与交通源有关,As可能与交通源和人为源有关。  相似文献   

7.
绿化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绿化对环境的保护功能,以及建设绿化带对气候的有利影响,探讨了哈尔滨动力区不同树种的防护作用及防护林改造方法,提出了今后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紫外光降解对生物过滤塔去除氯苯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外-生物过滤联合工艺中的紫外单元促进了后续生物过滤单元的氯苯去除性能.为了进一步揭示紫外光降解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紫外光降解对生物过滤塔填料层pH、生物膜特性和填料层结构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紫外光降解产物导致了生物过滤单元填料层pH的下降(从pH 6~8降至pH 4~7);另外,紫外单元产生的臭氧降低了生物过滤单元生物膜厚度和生物膜的EPS含量,改善了生物膜的特性,提高了氯苯和营养物质在生物膜内的传质效率.同时,臭氧可以有效控制生物量过量积累,增加了填料层的比表面积(从784 m2.m-3增加至880 m2.m-3),优化了填料层的结构特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反应速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作用最终促进了生物过滤单元的氯苯去除性能.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化对街道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CO为环境示踪物,通过对西安市典型街道的实测和数据分析,讨论了绿化形式对街道污染物扩散效果的影响,指出绿化带对气态污染物扩散存在阻碍作用的因素是郁闭度,而不是绿量,车流量的大小对行道树树冠的生态净化功能有直接影响,并据此对街道绿化的生态设计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氯苯紫外光降解产物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过滤技术对难生物降解VOCs的处理效果较差,构建紫外光降解-生物过滤联合处理工艺是解决难生物降解VOCs处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已有研究表明,紫外光降解预处理对氯苯生物过滤塔的去除性能有促进作用.为了考察紫外预处理对生物过滤塔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分别考察了氯苯紫外光降解主要产物氯酚、乙酸以及副产物臭氧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乙酸降低了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在增加喷淋量后去除性能有所恢复.加入邻氯酚使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略有降低.臭氧明显促进了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当进口臭氧浓度在60~120mg.m-3时,氯苯平均去除率可由70%提高到90%以上.因此,臭氧是紫外预处理促进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