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开放环境中池火灾持续时间久,其主要危害是热辐射。池火灾热辐射计算模型主要有点源模型、Shokri-Beyler模型和Mudan模型等。运用Matlab模拟了池火直径和风速对3种模型热通量的影响,以及3种模型热通量随距离的变化趋势,比较研究了有风和无风情况下3种模型热辐射的传播规律,为定量评价池火灾热辐射后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筑防火隔离带的设计理念,研究了黄磷储罐临界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将黄磷储罐火灾简化为罐内池火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黄磷储罐火灾周边热辐射分布,根据目标可燃物接受到的临界辐射通量是否大于或等于10 kW/m2来确定临界安全距离。研究表明:临界安全距离可通过火焰对目标可燃物接受到的临界辐射通量求得,且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的临界安全距离基本一致。对于黄磷储罐火灾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油品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处置缺少必要理论指导的现状,运用点源模型对常见公称尺寸的拱顶汽油、煤油和柴油储罐全面积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进行分析,探讨了油罐直径对点源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水平热辐射通量与总热辐射通量的关系以及相同距离处被辐射目标物接受的热辐射通量随其高度位置的变化.提出了采用罐壁点源方法估算拱顶罐池火灾热辐射通量的建议,推荐采用汽油池火的热辐射通量进行油罐火灾热辐射危险性分析及消防安全设计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澄清有关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量化分析模型选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池火计算方法"模型进行量纲分析和物理意义方面的讨论,提出该模型在概念使用、量纲关系、热释放速率的计算以及池火焰模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点源模型、Shokri-Beyler模型、Mudan模型等常用烃类池火灾热辐射通量分析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点源模型适用于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小于5 kW.m-2情况下池火灾热辐射的量化分析;Shokri-Beyler模型主要应用于估算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大于5 kW.m-2的情况;Mudan模型可用于估算无风或有风条件下被辐射目标物从池火焰接受的热辐射通量。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楼梯间(含封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消防安全系数,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如何提高扑灭低层居住建筑初起火灾的成功系数,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综合考虑经济、适用原则,对某些特定建筑的消防设施进行人性化设计和配置?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探讨。1.楼梯间及其前室外墙上开窗应与相邻门窗保持一定的水平间距《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处,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  相似文献   

6.
针对坡地建筑外立面开口火溢流行为,为了预测不同坡地角度时圆形开口建筑火溢流的外立面热羽流温度分布规律,采用1∶8缩尺寸建筑火灾模型,开展圆形开口建筑火溢流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在建筑火灾燃烧状态稳定下,对于确定开口尺寸、火源功率以及坡地坡度(倾斜挡墙)下,带有圆形开口的燃烧室内温度基本均匀且保持一致;针对圆形开口建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高层建筑室外火灾蔓延规律以及温度和烟气在超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分布状态,以上海静安区失火住宅楼火灾为背景,应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对火灾进行模拟与分析。实验得出:外部火灾一方面通过表面保温材料迅速蔓延至楼顶,再由表面向建筑内部蔓延,当玻璃破碎后火势由着火点向建筑内部蔓延,由于烟囱效应再通过电梯井、楼梯向楼顶部蔓延。火灾中空气温度随离着火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烟气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同时引入热辐射对人的伤害模型。  相似文献   

8.
飞火颗粒点燃和火焰辐射引燃是森林-城镇交界域火灾两种主要引燃方式。已有很多研究关注单种引燃方式,但缺乏二者耦合作用下的引燃机理研究。实验研究了热颗粒与热辐射耦合作用下松针燃料床的点燃行为,分析了热颗粒尺寸、温度及辐射热通量对点燃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颗粒和热辐射耦合作用的点燃危险性远远高于热颗粒或者热辐射单独作用下的点燃危险性。耦合作用时,点燃概率随颗粒尺寸、温度和辐射热通量增大而增大,热颗粒临界点燃温度以及临界辐射热通量均随热颗粒尺寸增大而降低;阴燃向明火转变的点燃时间随辐射热通量增大而降低,但与颗粒状态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快速增长,带来了植被与建筑混合区域的火灾隐患。以常见城市绿化树种龙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树树冠火对其相邻建筑的热辐射规律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间距情况下建筑物一层和二层窗户位置的辐射热流密度,并在圆柱火焰模型的基础上,将圆柱火焰分为下层的稳定火焰区和上层的间歇火焰区,提出了分层圆柱火焰模型。结果表明,分层圆柱火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树冠火辐射热流密度最大值随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单一圆柱火焰模型理论的结果表明竖直方向上热流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大,未能准确描述辐射热流密度竖向变化规律;分层圆柱火焰模型计算的辐射热流密度比单一圆柱火焰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能更好地预测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凹型建筑外立面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对高层建筑凹槽内火灾烟气“三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结构因子α(进深与槽宽之比)的变化导致凹型建筑结构内呈现不同的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当α为0~0.4时,建筑凹槽内的火灾烟气无烟囱效应;当α为0.6~1.2时,建筑凹槽内的火灾烟气呈现一定的烟囱效应,其火灾烟气温度场、CO浓度场、扩散速度场变化显著;当α>1.2的,建筑凹槽内的火灾烟气烟囱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火灾会造成重大财产和文化损失,一直是我国消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古建筑消防相关法规与技术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部门与消防部门加强对古建筑消防法规与技术体系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规范,为我国古建筑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技术依据。本文对我国古建筑火灾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古建筑消防法规与技术规范发展历程,并对其中存在制度单一,灵活性差;发展滞后,内容不完善;体系封闭,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龙玟蒽  姚斌 《火灾科学》2021,30(1):30-37
古商业街木结构建筑较多,防火间距先天不足,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有必要开展木结构建筑引燃特性研究以获得合理的防火间距设置参数。以古商业街为研究对象,以临界温度和热辐射强度作为着火建筑对面木结构建筑被引燃的判定指标,综合考虑环境风速、建筑间距、火源功率、喷淋系统等因素,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分析系列火灾场景下的温度和热辐射强度特性,建立防火间距与火源功率、环境风速的关系式,获得适用于古商业街的防火间距控制参数及其相应的消防强化措施。结果表明:当建筑间距在3 m以下时高温引燃和热辐射引燃共同作用引燃正对面建筑,当建筑间距在3 m以上时以热辐射引燃为主;正对面建筑表面的热辐射强度先随环境风速增大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环境风速增大而减小;古街木结构建筑之间存在最小防火间距,该数值不受环境风速影响,仅与火源功率有关,在火源功率为3 MW~20 MW条件下,最小防火间距与火源功率满足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古建筑火灾事故致因因素,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基于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从人员、古建筑消防系统、古建筑防火能力、安全管理与环境五个方面确定18个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并建立古建筑火灾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构建矩阵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原因度定量结果对古建筑火灾致因因素的属性进行分类,确定其属于火灾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另一方面,通过中心度指标评价古建筑火灾各个致因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而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将致因因素进行层级划分,构建5层3阶的多级递阶模型,分析致因因素间的耦合和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是近邻原因、过渡原因及本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这三方面确定古建筑火灾事故重点管控方向。同时,在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中心度较大的致因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康涛 《火灾科学》2013,22(3):175-180
针对执行现行消防技术标准与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矛盾,以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楼间距对相邻建筑所受火灾辐射热流的影响规律,对街区内的典型建筑防火间距进行重新评估,使其既满足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要求,又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监测水平,有效预防火灾事故,提出1种基于YOLO-BP神经网络算法的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监测模型。针对修缮作业对古建筑产生的消防隐患,在施工场地设置监测点,并利用YOLO算法以火源、可燃物为目标进行检测与定位,计算火源与可燃物距离;以火源温度、含氧量、火源与可燃物距离3项指标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层,以火灾概率为输出层,从而进行预测;基于古建筑修缮阶段焊接、切割动火作业阶段的样本数据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模型监测古建筑修缮阶段火灾的准确率达93.9%,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当火源温度在150~2 000 ℃范围内,含氧量不小于19.5%时,动火作业安全距离为10.1 m。  相似文献   

16.
树冠火对输油站热辐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冠火是森林火灾的一种,在森林的树冠层燃烧和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作用下引起.树冠火很少发生,约占森林火灾的5%,但其燃烧温度高、热释放速率大、蔓延速度快,对周围物体的破坏性极大.处在森林地区的输油站面临着树冠火带来的潜在风险.火灾产生的热辐射极有可能导致输油站内人员伤亡,设备遭到破坏.通过确定树冠火热释放速率、火灾发生位置及环境参数来设计火灾场景,采用火灾动力学场模拟软件FDS,模拟分析树冠火对输油站的热辐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无法采用地面扑救,防火隔离带是应对树冠火威胁的有效措施;当防火隔离带达到一定间距时,有风条件下与无风条件相比目标物体不会接收到更多的热辐射;防火隔离带设置为坡面形式,可以增加其表面积,从而吸收更多的热辐射.  相似文献   

17.
Backdraft is one of the most special behaviors of enclosure fires which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alment and suddenness. Once backdraft occurs in an enclosure, the fire will quickly engulf the entire enclosure and create a huge extrusive fireball out of the openings. In such circumstance,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people inside to evacuate and firefighters to enter to perform rescue. That’s why backdraft usually leads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in both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fire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backdraft in enclosure fires caused by solid fuel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and the backdraft phenomenon has been reproduced in the small-scale enclosure fire test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heat transfer and fire dynamic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conditions that backdraft occurs in enclosure fires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critical condition expressions have been deduced.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es with those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a new backdraft criterion expressed by β, which is the ration between the combustible gas volume fraction and the lower explosive limit of the mixture, has been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8.
多层建筑火灾烟气运动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火灾烟气是导致多层建筑火灾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层建筑的实际情况 ,利用缩尺度模型实验楼模拟多层建筑火灾的典型情况 ,对其火灾烟气自火源产生后的运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烟气沿程由于热交换温度不断降低 ,会迅速达到顶部楼层并立即沉降 ,而且不同工况条件下所包含的有毒成分浓度随着火源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够较好地符合实际火灾的一些典型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