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我国高效节水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背景和技术基础分析,根据我国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特点,以提高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的,以提高土地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提出了抗旱型、立体型、设施型、 复合型、免耕型和集水型等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模式,为今后建立我国不同特色的集约高效节水型农业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1)节约能源。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导向,加大农业节能力度。(2)节约用水。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支持农村水窖建设。开展农村生态卫生旱厕试点。(3)节约土地。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降低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是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绩效、确保农业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在分析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系统GMM模型测算1995—2019年中国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认为:①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是由于能效提升诱发农产品生产端和消费端主体偏能源消费行为,导致能源消费增长量超过节约量的现象,反映了农业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需求间的弹性关系。②1995—2019年,中国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平均为0.789,表现为部分回弹效应。农业能源效率提升产生了一定的节能效果。③1995—2019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0.771、0.820和0.784,均呈现先减后增再减趋势,与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一致。④以2019年农业能源强度和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界线,将全国分为农业节能减排示范区域、重点区域、潜力区及农业能源回弹效应重点治理区。⑤居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有效灌溉面积对本地区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有正向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负向影响。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改善了相邻地区的农业能源回弹效应,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加剧了相邻地区农业能源回弹效应。该研究提出优化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分类治理农业能源回弹效应、激励生产主体节能创新、引导居民优化食物消费、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理性预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问题,根据理性预期理论研究了投资预期不足的制度原因。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巨大资金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相比,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明显不足,投资预期不高是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投资预期不足的制度原因是收益低、风险高,农业公共财政制度缺位,分级财政投资体制所产生的贫困地区财政紧张、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金融制度缺陷等。应从建立健全农业公共财政制度框架下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机制及开展土地产权等农业基础制度创新和改革金融制度等方面健全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预期机制。  相似文献   

5.
土地细碎化也是对产权的细碎化,即将一束产权分割成多束产权。在集体生产的相互作用下,细碎化土地产权在地理空间上呈分离与交叉的排列形式与农户决策和生产管理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结构。通过SPSS 17.0对乌村的经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过程,文章通过对乌村的访谈案例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①细碎化土地产权造成集体在灌溉系统的投资过程中协商成本高昂,以至土地质量难以得到改良;②农户因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额外的保护和监督费用,使农户对土地产权的使用效率降低;③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造成部分农户种植决策的困难,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户能够克服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的信息成本,Sen早年提出的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的逆向关系只适合农村的部分群体。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负面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应实行土地私有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虽然私有化对于提高土地经济绩效和土地的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显然没有意识到细碎化土地产权的独特属性会降低私有化的经济意义。国家解决这一困境首先应改变细碎化土地产权的结构,实现单个农户产权的局部集中。细碎化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实现农户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同时也为提高整个村庄集体土地产出、土地市场价值和解决土地流转困境提供一个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整模型,分别考察了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区域农业用能强度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用能强度随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收敛或发散情况。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收敛的,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在三者中最慢;第二,我国区域农业用能强度也具有收敛性,即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类别,尽管煤、油、电使用效率都呈现出收敛性,但是电的使用效率最高,而油的使用效率最低,同时,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用电上;第三,我国区域农业用能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结果,并显示出个体属性差异、区域差异和结构特征。就政策建议而言,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用能的替代弹性,优化农业用能结构以及通过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途径是提高农业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其根本任务是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在低碳发展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学科交叉及其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低碳农业应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形态。低碳农业发展应树立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目标;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有序利用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从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现代农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邢廷铣(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1950年比,我国土地产出率提高了3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温饱...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研究低碳经济,对农业领域的碳源、碳汇功能等相对关注较少。事实上,农业既是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当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高碳型生产资料,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发展碳汇农业刻不容缓。研究表明,碳汇农业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减少对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增强农业碳汇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减少农作物的碳排放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提高土壤的固碳水平。针对碳汇农业属于新兴产业,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支持,本文重点提出六条政策建议: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开征环境税,构建发展碳汇农业的长效机制;建立有利于发展碳汇农业的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碳基金",推进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各类资本下乡,推动碳汇农业的发展;改变传统农业的组织形态,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征收进口农产品"碳关税",补贴国内碳汇农产品。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与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围湖垦殖形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式,湖垸农业的形成加速了湖区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压力也促进了围垦。不断的围湖垦殖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由于湖泊面积减少,湖垸农业处于外洪内涝的环境中。归纳了洞庭湖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等。结合已有经验,提出了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调整湖垸农业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避灾、减灾模式、水生经济植物模式、工业原料作物模式、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湖洲草地草食畜禽模式、麻基(油菜)渔塘农业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休闲农业布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农业是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规划的重要部分。采用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的122个休闲农业景点及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及计量地理方法,包括: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和OLS分析等,对上海市休闲农业布局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休闲农业景点最邻近指数为0.673 8,分布模式为凝聚型,景点分布地理集中指数为42.31,集中程度较高;(2)上海市休闲农业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分布在0.2~0.7之间,区县间休闲农业用地多样化程度差异较大,休闲农业土地利用基尼系数为0.558 2,休闲农业用地在区县间分布不均衡;(3)农业资源、交通条件对休闲农业布局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旅游业发展对休闲农业布局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方面的大问题。实行工农相对分离,组建乡村工业区,是提高乡镇工业企业素质、效益,强化乡镇工业企业优化组合、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a necessity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fric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largely depends on how effective na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re managed and utilized; it also depends on the security of continuous access to such resources.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look into trend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xamine the persist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insecurit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explore their links 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relevance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livelihoods security. Literature survey, records collection from the stakeholders, village level participatory assessments (PAs), observation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tool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study shows significant (P < 0.01) declines in cereal crop yields, cattle milk yield and cattle calving rate, and increasing cattle mortality rate. 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insecurity were found to account for declin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ignificant (P < 0.01) proportion (68%), of 266 households interviewed, reported land resources deterioration, declining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ing drought frequencies as the causes of their low productivity. Declined fertilizer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amount significantly (P < 0.01) accounted for 59% and 39%, respectively, of the variations observed in total annual production of rice and maize, which are major cereals in the study area. This study recommends measures to improve soil productivity such as improv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use of organic manures along with mineral fertilizers for maintaining soil productivity; education of farmers on sustainable use and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and pro-poor rural policies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加上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十多年来,由于经济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幅度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耕地面积不断萎缩,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利用率和产出率显著滑坡,滥占耕地,占而不用及闲置浪费的现象相当普遍。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近年来耕地以平均每年1.2%的速率在减少,目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营养体产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发展营养体产业是高效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有效途径的观点,比较了营养体产业和传统农业在光能利用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别,指出了营养体产业和技术关键是科学利用S-型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和优先领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性抉择和根本出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谋求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关各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序化与整体性持续运作,其核心是保持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农业经营制度的先天不足和设施装备的落后使得农业发展根基不牢;人力、资本及科技等要素的缺失导致农业发展支撑力量严重不足;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使得最终产品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本文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应立足于中国现实的资源及社会约束条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重视人力资本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践行生态农业理念。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将对湖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该工程所淹没土地利用强度大,利用效率高,故淹没损失大;移民开发、工矿及公共基础设施搬迁用地大,移民开发将受到资金和生态环境的制约;补偿工程所占用耕地将对湖北省耕地占补平衡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效益。工程开工对湖北省土地开发利用是弊大于利。建议移民安置以外迁安置为主,后靠安置为辅,结合库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行开发性移民政策,移民搬迁用房和各项专业设施复建尽量少占耕地;库区土地开发应以提高现有耕地质量为主,以开垦荒山荒坡为辅,考虑从中线工程收益中拿出资金用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并补偿汉江中下游因调水而遭受的农业、航运及环境质量的损失。为了尽量保护农业用地的生产能力,引江济汉工程沿线的农田水利系统恢复功能应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相似文献   

18.
The irrational use of water in agriculture is often responsible for several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depletion and/or the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se cases specific polic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water resources from harmful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mitiga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farmers’ welfare. To this end,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odel is formulated that aims at allocating efficiently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in a rural area of Greece, by optimizing a set of important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model’s output, past and current decisions on irrigated agriculture turned out to be oriented towards meeting exclusively the socio-economic objectives. Yet,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possible allocations schemes that could be appl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nd to contribute to a more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Moreover,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can be further employed to assess a number of additional policy measures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this framework, the outcome of imposing various water pricing policies was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policies was found tightly connected to the elasticity of water demand. Namely, higher elasticity seems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i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he movement towards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考虑降雨量中绿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将绿水资源纳入农业用水总量,全面分析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变动趋势。基于1998~2011年长江流域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的检验。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内,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波段式上升态势;流域各区段的用水效率呈下游、上游、中游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格局。(2)灌溉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对外开放度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均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关系,但只有降水量在统计上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应当提高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上游水资源禀赋较高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在农业节水的具体政策方面,调整农业灌溉水价、加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扩大农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节水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用地利用集约利用和可达性评价方法,计算了江苏沿江地区各县(市)2007年农用地利用集约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可达性状况,并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可达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两者秩相关系数为0361,在〖WTBX〗α〖WTBZ〗=00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农产品市场可达性之间存在较弱的空间对应关系;(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苏沿江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基于农产品市场可达性的运费因素对于农用地集约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农业生产与轻工业之间的联系、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快速的耕地非农化等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新因素,也显著弱化了农产品市场可达性对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直接影响。因此,农业区位论提出的“农产品市场可达性 农用地利用集约程度”空间布局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的指导价值已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