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南昌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本文对南昌市十五期间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并根据南昌实际情况就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本文对南昌市十五期间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并根据南昌实际情况就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常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在评价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确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对系统间协调度的研究,完成对区域环境的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建模思想、建立模型,完成资源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优化模型的实现.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式建立的定量分析优化模型,打破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改善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之间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张向晖  董伟 《环境保护》2007,(3B):66-69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为中心,进行综合开发、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的一个经济区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一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流域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空间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流域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流域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动态的协调,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促进、不断优化,协调发展追求复合系统整体效益最优。流域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以下简称流域协调度)是用量化概念反映流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状况好坏程度。流域协调度反映流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在组成结构和变化上的对应关系,是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比例得当、关系和谐、共同促进的互利互惠的态势。本文以云南纵向岭谷区流域为例,评价分析了其流域协调度,并提出了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然也包括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协调发展的最终结果和表现形式就是二效益(或三效益)的高度统一.一、效益协调基础分析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可以兼顾,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统一性或一致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了体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的5个单项指标,即能耗强度、水耗强度、污染物(SO2和COD)排放强度、运输强度、环保投入强度,以及1个综合性指标--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以上述指标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代表我国东部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广东省、湖北省和陕西省1999-2003年经济与环境关系现状.结果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与环境日趋协调,而中、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关系协调度较差,尤其是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济南市城市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二级决策方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在已有协调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和协调度公式对济南市环境、社会经济协调状况进行评判。结果表明济南市的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协调状况为中级协调水平;环境综合指数较低,表明环境的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的是系统之间各要素的共同发展。以福州市为例,对2000年-2007年福州市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2002年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大于0.8,为良好发展类型,其余年份协调发展度大于0.9,为优质协调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9.
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成效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不仅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领域.本文阐述了当前环境保护执法工作中存在着问题,分析其原因,以及进一步提出完善环境行政执法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青海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2009—2018年青海省及州市的耦合度、综合发展值和耦合协调度,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序演变方面,2009年青海省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为中度失调,经过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的整改,协调发展状况稳步上升,并于2018年实现优质协调;在空间分布方面,2010年青海省呈现高耦合协调水平往中部聚集,低耦合协调水平往东西转移的情况。2017年稳定为东部高协调水平聚集,并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近10年来青海省整体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阻碍青海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需要东部带西部,协调东西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耦合机制并明确其影响因子,可为未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运用趋势分析、耦合协调度、LMDI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耦合机制进行探究和评价.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间,中国耦合协调度、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均为增长趋势.人类活动和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异规律.生态环境质量则表现出“南高北低”分异规律.②中国耦合协调类型转化的整体趋势为由低级向更高级的耦合协调类型转移.③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LMDI模型分别发现,胡焕庸线以东绝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度其主导因子分别为社会经济因子和综合协调指数,该线以西绝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度主导因子分别为自然环境因子和耦合度.④评价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发现胡焕庸线以东主要为有利开发和有效保护类型,胡焕庸线以西主要为破坏开发和无效保护类型.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地区应分别根据当地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先决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关系,因地制宜选择优先发展地区,积极调整发展策略,走向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高级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山地大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基于我国西南地区三省一市(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的31个地级市2004—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表明:①西南地区综合城镇化指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但由于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 ②在空间格局上,都市圈内城市属于高承载、高发展、中度耦合协调度地区,但重庆市、昆明市以及一些工业型城市由于人口和财富在城市高度集聚,其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低于西南地区平均值;以高山大川为界的省际交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分割”,城镇化发育不足,属于高承载、低发展、低度耦合协调度地区. 研究显示,山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日趋紧密,应推进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化道路,使两大系统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如何协调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各地方政府和厂矿企业都有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是一项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目前的领导者往往在自己的任期内都只有一个具体的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而环保工作仍处于定性水平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核一个地方或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时也大多局限于经济发展速度,财政收入和利税等。因此,在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矛盾时,决策者往往优先考虑怎样发展经济问题,在环境问题上采取拖延的策略,这  相似文献   

14.
方巍 《上海环境科学》2006,25(6):251-253
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价值关系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征。从哲学、经济学的角度对价值本质作了探讨,并阐述了人与环境之间价值关系的演变。指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相互协调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系统,其中,环境系统的利用是前提,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保障,社会系统的有序是目的。正是在这一综合系统中,人与环境的价值关系将得到全面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刘宾 《环境保护》1995,(5):27-30
加快上海郊区城市化的环境经济目标(上)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刘宾协调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而要阻止环境的恶化,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按照最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评价-模拟-优化”的流域环境经济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域管理是一个具有经济、社会与水环境等多维发展目标的复杂系统,不同目标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如何模拟、协调、优化各种目标,是长期制约流域环境经济优化决策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当前在构建流域模型时往往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考虑,采用线性单向建模思路,忽略了流域环境经济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难以实现最优决策.针对这一不足,结合现有流域模型的建模经验与流域量化管理的需求,从系统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和Powell优化模型提出了流域环境经济优化决策模型(简称ASO模型).该模型弥补了现有流域模型仅能在概念上描述因果反馈关系的不足,在数值模型上实现流域经济-社会-水环境各子系统中反馈回路的闭合,提供了一种对流域系统复杂反馈关系的模拟方法.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抚仙湖流域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方 《环境保护》1994,(3):46-47
一、我国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已得到世界各国首脑和非政府组织的认同,并写进《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作为人类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但能否实现?怎样实现?还有赖于领导观念的转变、政府的有效调控、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全面变革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领导人在环发大会上率先签约,会后政府迅速拟订本国《21世纪行动》计划,领导的思想是明确的.如能在科技研究和群众参与上有较大进展,则有可能领先解决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问题.当今生态与经济两大学科,国际上都在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18.
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人与自然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并且认为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必然影响到周边环境。建立整体性思维是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问题包括:(1)为西部大开发而进行的各种配套的工程建设将要遇到的工程地质及环境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3)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4)水土流失与我国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及城市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问题等等。最后作者详细论述三峡库区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地质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人口结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者复合协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核心问题。以系统协同论及离差原理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构建人口-经济-生态三要素的复合系统,且计算出广东省2006年-2015年的人口-经济-生态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人口结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接近于重合;复合系统协调度出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其中受人口与生态系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随着支持滨海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到位,一些大型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如大乙烯、天碱搬迁、大化工基地、冶金、大推力火箭、空客等开始布局或建设,支撑滨海新区经济未来更快增长的框架已渐具雏形。在大型工业项目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如何协调重化工业发展与环境生态宜居之间的关系,以尽量小的成本和代价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实现集约、可持续和科学的发展,是新区决策和建设面对的一大挑战。清洁发展机制(CDM)提供的机遇是可借助的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