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福建省龙海市为例,分析了龙海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高效持续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湖南农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以往的农业资源评价思路、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也与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宜,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与要求,很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和理念、先进的方法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的情况下,重新对湖南农业资源利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湖南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利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和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等评价模型从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丰度等两个角度对湖南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湖南农业资源实际相吻合的评价结论,并根据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从正确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实行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强化农业资源利用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湖南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当前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方法途径的系统性与实践性不强的问题,从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应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对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与地域单元的要素组成及其结构层次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三级体系框架,并分别按地域单元与行政区划设置了相应级别的空间尺度。同时,在此模式体系框架下,以江汉—洞庭平原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体系构建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应用与发展,为农业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框架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
“白色农业”与“三色农业”兴起及中国农业产业化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白色农业与三色农业概念入手,阐述了白色农业的创新意义,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互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发展有赖于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农民增收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采用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视为复合系统,从静态机制和动态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论证了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在追求经济持续性上协同,农民短期收益最大化与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竞争,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关键在于可持续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资源配置机制可以使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协同达到良性互动,都市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良性互动的基本策略。文章最后总结了实现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了分析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作者选取中国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了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及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当偏离均衡时,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59.8%;存在从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农业技术人员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但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增加农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与特征,针对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山东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创意农业,作为农业的新型产业业态和都市型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成功实现了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北京市创意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形态、不平衡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北京市创意农业的平衡与快速发展,本文以创意产业发展为背景,综合考虑多种变量对创意农业发展的影响,运用自适应多变量MGM(1,n)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北京2011-2015年不同形式创意农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在发展规模上,伴随着北京创意产业与农业生产等不断发展,未来五年内北京创意农业总产值将不断增长;在发展方向上,北京创意农业中的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设施农业产值都将不断增长,其中农业观光园产值最大,且其收入增长速度最快,而民俗旅游不仅产值低,而且增长最为缓慢。因此,应在保证农业观光园和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民俗旅游的支持力度,加速民俗旅游的发展速度,以促使北京市创意农业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及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中国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用水的趋势进行直观分析后,采用了中国31个省市区1999~2005年人均农业用水量和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定量分析了农业用水量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最初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而增加,当达到某一个阈值点后,开始逐渐下降,基本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中国目前已处于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的右半段,但农业用水量下降的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来发展节水农业,这将有助于在农业产业内部提升用水效率,缩减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增长模式转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区别,认为二者本质相同但在创新驱动要素、知识供给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理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引入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程度为过渡指标,运用VAR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体上,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每增加1%,引起农业经济增长增加0.375%,而环境友好技术推广程度每增加1%,则引起农业经济增长增加0.542%;在短期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在滞后2期与滞后3期才缓慢地显现出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在长期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广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推进作用是缓慢且长期有效的,而农业经济增长是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持续的动力,对技术创新的推广起到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从促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机制、改革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制度等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使得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在此现状下,如何评估由此造成的生态损失及系统的状态已成为研究的焦点。借助能值分析可衡量和比较不同类别、不同等级能量的真实价值这一特点,研究江西省有色金属矿产开发生态影响问题。对系统2009~2013年的能值总量、投入产出、生态损失进行核算,分析能值效率、生态效率指标变动趋势,并得出符合实际的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依据。经过计算,2009~2013年江西省有色金属矿产开发能值自给率为0.65左右,整体变化幅度较小;能值投资率在0.23~0.31之间波动,处于较低水平;净能值产出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环境承载率整体较高,最低为138.01;可持续发展指数非常小,全部在0.02、0.03;生态补偿指数在62%~69%之间小幅波动。说明江西省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对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虽然生产效率较高,但当前的生产利用活动已超出环境可承受的范围,系统不可持续发展。为改善环境2009~2013年各年应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分别为1.45×10~9元、1.49×10~9元、2.06×10~9元、2.59×10~9元、1.82×10~9元。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 ,1980年代和 1990年代 ,依靠乡镇企业和开发区建设 ,经济迅速发展。但这种高投入的增长也使苏州市新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尤其是地表水水质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苏州市水质型缺水和土地资源危机。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从乡镇工业发展、城市化、化肥农药使用以及科技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 )科学编制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总体规划 ;(3)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资源利用和环境逐步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污染治理能力 ;(5)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等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国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变迁过程,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起以农地承包权流转为主体的市场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地资源的经济和生态特性入手,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讨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0~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进行测度,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其时空格局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中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各项效率在波动中均得到一定提升;(2)省际和地带间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区域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而经济欠发达区域综合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3)在空间演化上各项效率表现出高值和低值集聚趋势,部分相邻省域间联系紧密,"马太效应"显著,其重心总体上都是向东南方向移动,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各年移动轨迹大致呈U型演化态势,规模效率大致呈现M型演化态势。综合上述研究提出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的提升路径,这对省域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能源消耗量剧增,能源供需矛盾、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区域能源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Laspeyres因素分解法,定量分析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安徽省的能源强度高于江苏省的能源强度,不过差距在逐渐变小,利用重标极差法预测未来两省的能源强度会逐渐趋同;(2)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发展有减小能源强度的趋势,不过作用过程有波动;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3)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能源强度,作用趋势还在增大,产业效率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降低作用大于江苏省。因此本文提出目前同样的投入应该偏向欠发达地区或能源强度较高地区,这有利于快速取得降低能源强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的大背景下,在"生态门槛"内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出发,选取人均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EA方法计算二者的投入产出效率,对上海市1999~2012年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多维度、动态化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上海市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但人均生态足迹水平大于生态承载能力,处于严重"生态赤字"状态,并不断恶化;2上海市多数年份的生态福利绩效处于DEA无效状态,且2005年以来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通道。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形成能够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环保产业,但是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等情况,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过剩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不可持续城市化”和“城市不可持续化”。城市发展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制度变迁与制度供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城市可以看作是由经济、环境、社会、制度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应遵循聚集利益导向、竞争优势导向、制度创新导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对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和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结合能值分析、自相关等方法,评价和分析了2002~2011年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a来武穴市耕地利用效益的能值投入和产出处于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分别达58.17%和61.29%;能值投入中工业能值所占比重最大,超过总量的70%以上,2011年达到82.17%;耕地集约度增加6.60×1015sej的同时环境压力也在变大,耕地环境负载率由2002年的2.88上升至2011年的4.61;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武穴市各乡镇单位面积耕地能值投入和产出具有较明显的东高—南低—西平的聚集特征。研究结果对优化武穴市农业生产物化投入结构、提高产出效果,实现耕地高效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