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产生的电磁波对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通过对沈阳移动通信公司部分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的测试,摸清了污染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环境管理规范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居住在城市移动基站附近的居民日益关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通过移动基站近距离区域电磁场分布连续24h监测与分析,研究正常工作日内基站周围近距离区域电磁场功率密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以及功率密度的概率分布,并根据24h各时段内的话务量,使用统计分析(SAS)系统对此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一天内移动基站天线附近电磁辐射随时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其功率密度的概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手机的话务量与电磁场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近距离区域,功率密度随距离增加,在一定距离上出现峰值,峰值出现的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对我国一般的城市基站,环境电磁辐射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应急通讯车,以GSM900、WCDMA网络天线为例,通过加载不同载频,研究了不同工作模式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与话务量的关系,及天线主瓣轴向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经理论计算验证后,合理划定了基站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与话务量密切相关,GSM900天线空载时,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大,随着话务量的增加,其电磁辐射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幅值不超过15.2%;WCDMA天线空载时电磁辐射功率密度最小,随着话务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加1个载频(90%负载)、2个载频(90%+90%负载)时,其电磁辐射强度相对空载时分别增加了380%、833%。此外,依据天线主瓣轴向电磁辐射厚度的试验监测和理论计算结果,建议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划定为4.5 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移动电话及其基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其电磁辐射强度符合国家电磁波卫生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5.
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电磁辐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设于上海市区及郊区的5座典型移动通信基站,对其一半电磁波辐射强度进行了规范布点监测经数据计算分析及与国家有关电磁辐射防标准比较认为,移动基站周围环境中是磁辐射强度随着离基站天线距离增加大而减少小,在人群可能到达的距天线最近的地方,辐射水平最大值为1.5V/m,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电脑显示器和手机工作时电磁辐射强度的大小,总结了它们发射电磁波强度大小的规律,并与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针对电磁波的危害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令人担忧的手机电磁波辐射结果 :手机辐射最高的达到 1 0 0 0 0微瓦 /平方厘米 ,最小值也达到 3 0 0微瓦 /平方厘米 ,电磁辐射剂量已严重超过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限值 40微瓦 /平方厘米的上限。调查表明 ,手机的电磁辐射 ,有一半被人体吸收 ,其中有四分之一被人脑吸收 ,当高频 (微波 )电磁辐射大过某界限值时 ,会使人引起神经和精神紊乱性疾病 ,如紧张、失眠、头胀、头痛、全身无力。长期使用手机的人 ,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出现红斑等症状。消协提醒消费者 ,为了安全健康 ,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源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估算了基站电磁辐射防护距离,并根据基站的发射特征及建设情况,从不同阶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对基站的规划选址、建设及监测评价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为公众了解基站辐射及防护相关技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对成都市肿瘤医院、双流小坝村、商汇大厦、成渝收费站及农机研究院5个基站天线后向场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其后向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与天线的距离呈反比;基站后向场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为0.5m,大于此距离的区域,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及《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规定的0.08W/m^2的公众限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4G基站的建成运行,4G基站的电磁辐射影响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铜仁市碧江区已运行的10个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理论影响计算和电磁辐射的实际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4G基站天线轴向功率密度值是随着距离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4G基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天线主射方向实测结果均未超过0.08 W/m2;4G基站的实际电磁辐射影响小于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手机的普及,保证手机信号迫在眉睫,促使运营商建设越来越多的基站提高信号全方位覆盖。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大众对基站电磁辐射认知的调研,发现更多的大众开始关注或迫切了解有关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调查了解目前S市区中波无线电广播发射对环境是否已形成电磁波辐射污染,从而探讨防治措施,本文对S市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S市开设的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周围的环境电磁波幅射强度进行了初步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泽斌 《环境工程》2013,(Z1):645-648
本文应用工程天线理论,结合移动通信天线的各种实际运营参数,并引入归一化方向性函数,对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中的微波预测模式进行扩展,使用归一化方向性函数的特性将工程天线理论与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技术相结合,并构建出新的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仿真预测模型,提高了GSM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中电磁辐射水平预测分析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新建上海电视塔环境影响预评价评审会于1988年4月18日在上海电视台召开并通过评审。为克服上海广播电视落后状态,经市府、国家计委批准,将在浦东陆家嘴附近新建上海广播电视塔,塔高450米。为了保证收视质量,需有足够的发射强度。这样,在发射台近处有可能场强很强,影响人体健康。电磁辐射作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上海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对该塔建成后电磁波对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常见的七种类型的美化天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21个位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域内的美化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现场监测,还对一个常用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的方柱型美化天线的典型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各种美化基站周围50m范围公众可到达区域内,功率密度随着与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0.4 W/m2(40μW/cm2)。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使用美化天线的利与弊,美化天线的使用原则,并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强化美化天线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发射塔周围高层建筑电磁波辐射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发射塔周围的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视发射塔附近几幢高层建筑不同楼层室内外电磁波强度的测量和分析得出结论:随着测量高度的提高,电磁波场强度明显增大,这是因为电磁波在其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衰减,越靠近地面衰减得就越厉害.另外因为超短波的传播主要靠直接传播,所以随着楼层的升高,发射天线与测量点的相对高度减小,电磁波在空间衰减也变小.  相似文献   

17.
姚耿东  李宁谷  章铮 《环境科学》1995,16(2):56-58,30
通过比对测试和理论计算,对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测距仪(DVOR/DME)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在以该设备的发射天线轴线为中心、半径100—1000m、距地面高度1.7—20m的区域内。电磁辐射强度不会大于8.5×10-2V/m,表明采用DVOR/DME的民航导航台不会对其周围的环境以及居民健康造成明显的电磁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在4G基站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基站共站已成为较为普遍的架设方式.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和工作原理,选取典型共站的移动通信基站,按照测量规范进行布点,了解基站周围电场强度的大小、楼顶架设基站的建筑物内部电场强度,以及周围建筑物室内的电场强度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基站选址合理,天线面板角度与高度能尽量避开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方向,共站的基站运营时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可以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严格遵循国家有关部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相关标准情况下,进行无线电干扰系统的实验和操作中,发现当系统长时间使用时,按照电磁辐射相关安全标准设置安全间距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根据实验数据,对电磁辐射相关安全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对国家安全标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考虑电磁辐射危害时不能仅仅将人体作为点来考虑,应充分认识到人体作为等效天线的特征以及吸收功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污染研究 (七十二)环境电磁波辐射水平调查和评价研究内容: 1.对位于市区或市内大功率广播电视、通讯雷达等发射天线周围,测定其场强,了解场强分布规律与辐射水平,探索不同功率、不同频率、不同辐射特性的电磁波对环境污染的有关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合理配置、发展和使用辐射源的规范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