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近年来随着层控理论的建立和完善,铅锌矿床的成因已不是简单的内生和外生,大部分铅锌矿床属多成因矿床。因此,微量元素比值法已不能很好地区分现代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笔者发现,如将方铅矿、闪锌矿中的某些微量元素或它们的比值适当地组合成图,便能  相似文献   

2.
<正> 银矿山是爱尔兰的、主要产于沉积岩中的大型Zn-Pb±BaSO_4矿床(具有蒸发组分)中很独特的一种矿床,由于它有许多未受破坏的浅成供矿脉,脉中含有适合于液包体研究的矿物。属于这一类型的爱尔兰的其他矿床有纳文、泰纳、基尔和巴利纳拉克矿床(图1)。爱尔兰的这些矿床可与艾萨山、麦克阿瑟河、苏利凡和梅根等蒸发沉积岩中的Zn-Pb矿床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正> Р.М.Талипов和В.А.Талалов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查明,在西乌兹别克斯坦的金矿床、多金属矿床和含铜黄铁矿矿床中,有圈出掩覆矿带的可能性,但对钨矿床的研究程度较差。还应指出,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还完全不清楚。近几年来,在西乌兹别克的克齐尔库姆地区发现了新的网脉型钨矿床。由于这种矿床出  相似文献   

4.
<正> 中新世海底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复盖着日本列岛的内部地区和本州的 Fossa Magna地区,通称为绿色凝灰岩建造(图1)。绿色凝灰岩地区的矿床有两种类型:其一是黑矿型矿床,它是与海底长英质火山活动紧密相关的层控块状多金属硫化物-硫酸盐矿床;另一类是后生的、次火山岩脉型矿床,后者也与海底火山岩紧密共生。这两类矿床的一般情况和特征在表1中作了对比。图1示出本文所研究的矿床位置。  相似文献   

5.
安徽池州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贵池矿集区,属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矿床。文章研究了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分析该矿床的找矿潜力,按照成矿缺位理论,预测了不同类型矿体的找矿方向。乌谷墩银钼多金属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的前景,"成矿系统分析+立体填图+钻探验证"的深部找矿思路和工作方法对该矿区及周边地区寻找盲矿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217-223
江苏铜山铜(钼)矿是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带中,少部分赋存于蚀变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中。根据矿床成矿特征,结合矿区物、化探异常信息,总结了矿床预测模型,并对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预测。采用矿床模型地质体积法对深部预测资源量进行估算,预测深部铜金属量33611.57t,钼金属量9331.35t。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恩珀勒金-银的碲化物矿床是产于环太平洋第三纪火山带中的矿床的代表。它位于距斐济维提岛北海岸约8km处的内陆瓦图科乌拉(图1)。1934年以来,瓦图科乌拉地区已经生产了大约112吨金和大约40吨银。现在金和银的年产量分别为1.8吨和0.9吨。1975年至今,每年提炼出大约4000kg碲。矿脉中金的总平均品位大约为7.5g/t,虽然一些矿脉中金的平均品位  相似文献   

8.
成矿结构体系及其钨矿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矿床共生组合和成矿系列是古老的或研究时间较长的概念,在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研究、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起了不小作用。为了更利于成矿预测和指导找矿,在不同矿床(点、体,种)类型的成因联系研究基础上,进行不同矿床(点、体,种)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或空间结构形式的研究,对钨矿新一轮找矿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首次提出成矿结构体系概念,并对其主要特征、类型、形成机制、钨矿成矿结构体系及其找矿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方面研讨了新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新构造运动对与其同时形成的矿床的影响;借助于新构造分析,揭示较古老的含矿构造(其中包括隐伏于年轻地台盖层之下的古基底);新构造运动在显生宙和前寒武纪褶皱区成矿分带中的反映。新构造格架与控制矿床分布的构造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这就为预测活化区的矿化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84岁还活跃在国内外地质勘探领域的舞台上。他就是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协会ZAGOD1主席(1992—1996),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业工程学部裴荣富院士。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对深成热液矿床作大面积和局部地区的预测,建立矿床成因模式和弄清矿化相对母岩侵入体作空间分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矿床的总体模式可以表示矿化特征及伴随化的所有现象的总和,即矿床地质背景、岩石交代变质作用、矿化和蚀变的分带,不同侵蚀面上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这就有可能在研究矿化的早期对矿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在不同成因和含矿建造类型的具体矿床的地质构造基础上,根据含矿岩浆体系总的发育规律,建立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172-178
浙江龙游溪口大型硫铁矿田位于江山—绍兴拼合带南东侧,余姚—丽水深大断裂北西侧,由牛角湾、溪口、灵山等数个大中型矿床组成,是浙江省岩浆热液型硫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赋存在沐尘岩体(石英二长岩)内外接触带中,呈密集脉状产出,受北北东向、北东向及帚状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部分来自八都岩群堑头岩组变质岩,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在系统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运用矿床综合模型地质信息预测法圈定最小预测区,并用地质体积法估算溪口地区潜在资源量。定量预测结果表明,矿床外围及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卡图兴Ta-Nb—Zr矿床属于前寒武纪热液矿床的一种特别成因类型──属于结晶基底区域深大断裂带中的含矿碱性交代岩。这种类型的矿床形成于2.0~1.8Ga前,那时太古宙克拉通、克拉通后的拗陷和固结的太古宙活动带均遭受了新的构造作用,转变成原始活化带。卡图兴矿床赋存于斯坦诺夫带的、平行于科达尔-乌多坎坳陷南缘分布的东西向断裂系内,埋藏于该坳陷的底部。这些稀有金属碱性交代岩受花岗岩和花岗岩周围的变质岩的片理化带控制,具有沿走向和向深部延伸距离大的特点,从边缘向中心方向可分为5个带:黑云母(铁云母)带、黑云母一角闪…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在劳弧后盆地中,Nautile号潜水艇发现了现代洋底最活动的水热型热田之一(图1)。该水热型热田中分布有高温的白烟囱和黑烟囱,并且象我们在这里所报道的那样,其特征与正常洋中脊所发现的那些水热型热田大不相同。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热流体的酸度(pH低至2)、化学成分和温度(高达400℃)、矿床的矿石成分以及火山的和构造的环境。该水热流体还含有很高浓度的微量元素,在伴生的矿床中有原生金产出。我们的资料显示,劳弧后盆地中的这些弧后矿床,是介于典型的洋中脊矿化与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希腊洛里乌姆铅锌矿床的全面研究(M.Lelen,1966)表明,原生矿化在连续的出露和侵蚀时期供给了岩溶中的富集矿化。由于矿山工程以及岩心钻探工作的进展,A.莫里基斯确定了洛里乌姆的地层剖面,尤其是阐明了火山活动在原生矿化形成中的作用。在图1上表示有岩层的洛里乌姆整个浅变质建造,现在有可能根据图2所表示的普拉卡和卡玛列查两个原生矿化的层位进行对比。位于花岗闪长岩接触变质带内的普拉卡原生矿化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正> 浅成热液矿床是由近地表环境中古热泉系统形成的(图1、2)。具经济价值的贵金属矿床一般形成于古热泉露头以下100—1000m的深度段。为了评价和勘探这类矿床,可将热泉系统分作六个部分来叙述:泉华;硅帽;交代(碳酸岩型)矿石(图2);角砾状和网脉状富矿石;碎屑胶结(层状)矿石(图1);贱金属  相似文献   

17.
<正> 如果将Stacey和Kramers(1975)或Cumming和Richards(1975)的模型作为计算模型年龄的基础,那么加拿大科迪勒拉(图1)古生代页岩型矿床的方铅矿-铅同位素(表2)将给出不真实的年轻的年龄。可是,赫利克到泥盆-密西西比期矿床的这些相同的同位素数据在图2和图3的~(208)Pb/~(204)Pb-~(206)Pb/~(204)Pb或~(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却形成独特的组,并且按年龄形成有规律的排列。页岩型矿床(图1)中所有这些同位素数据以这样一种方式作图,是为了表明类似地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创立的相关地球化学元素浓度级次(n值)特征对比模型和相近率线性判别模型对川北甘南地区产于三叠纪地层中的金矿成矿预测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在筛选找矿靶区、开展矿床地球化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消息     
该书详述了江西九瑞地区城门山等铜矿床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模式和成矿机理。认为该区铜矿床可分为两个成矿系列和三种成因类型,即与海底喷气活动有关的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和与浅成、超浅成侵人体有关的矽卡岩型及斑岩型矿床,并根据所建立的喷气沉积矿床成因模式和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填图,总结出新的找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隐伏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过程,并讨论了其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1)矿床地球化学体系模式的研究;2)成矿物质迁移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3)关于同位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