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东平湖污染状况、原因,探讨水质保证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平湖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黄河以北地区输水干线底泥污染现状的调查和污染物浸出性实验,分析了输水干线底泥可能对调水水质产生的潜在风险,并根据水质目标要求进行了风险预测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清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西水东调工程的必经之路,其水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调水工程的成败。本文从小清河整个流域的角度,对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造成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此提出了小清河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水污染防治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青 《中国环保产业》2003,(1):17-18,22
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九个关键水质问题,针对东线工程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政策法规     
据介绍,徐州市近日出台了《徐州市南水北调水环境质量区域补偿实施方案(试行)》,从3月1日起实行水环境资源污染损害补偿机制,全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廊道,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推行水质达标区域补偿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上旬,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并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同志,组成了以温克刚副主任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质保证问题赴江苏、山东两省实地考察工程建设和水污染防治情况。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本次调研报告,并先后作了批示。为此,《绿叶》杂志记者专访了本次专题调研组组长温克刚。《绿叶》: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据了解,工程建成之后,东、中、西三条线路每年的调水量达到了380亿~480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这将在…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广大技术人员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工程总体布局。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再次对工程总体布局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路线。三条调水路线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格…  相似文献   

8.
庞融  何建红 《环境教育》2007,(10):42-42
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鲁西南,属淮河流域,辖区内有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流域面积近32000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湖南北,把南水汇河水系交汇贯通。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流域我市,到2008年东线工程基本完工并实现调水,在这之前流域内河流水质必须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湿地建设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目前人工湿地建设已初见成效。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科研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南四湖人工湿地在改善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南水北调调水水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平、梁山和平阴三县交界处,古为大野泽,又称“小洞庭”,宋、金、元时期始称“梁山泊”,1855年改称东平湖,现为山东省境内第二大淡水养殖基地[1,2]。湖区营养物质补给充足,渔业生物饵料基础好[3~5],因此,开发利用东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对挖掘该彻的生态渔业潜力,促进湖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东平湖自然概况东平湖跨越东经115°57’~116°22’和北纬35°40’~36°07’,由老湖和新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632km2。湖东南部有大清河入湖,北经陈山口闸与黄河相通;湖底部多淤泥,湖中部…  相似文献   

11.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12,(11):5-5
云南:九湖治理稳步推进 云南省已完成九湖治理重点工程。目前九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入湖污染物总量基本得到控制,重污染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污染指标呈稳中有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沂沭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质状况,建立了沂沭河流域河流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该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出流域内各水功能区和各河流的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沂沭河流域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质达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汉中段水质进行了调查、监测及分析,并结合水质水文资料探讨了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05,(9)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逐步实施,保证汉江水质不受污染,日益成为人们颇为关注的话题。令人担忧的是,污染已严重侵害着汉江……湖北省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汉江支流水质普遍较差,汉江的8条主要支流中有6条河流的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其中,汉江最大支流唐白河(唐河和白河的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库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水质标准,但存在水土流失、部分入库河流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丹江口库区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采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优先控制单元污染治理,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工业污染等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河在甘肃境内流程约500余公里,两岸人民的饮用,农业灌溉,养鱼用水,工业用水,都取自黄河。黄河在甘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城市兴建及工业发展中曾忽视了环保工作,各种污染物质源源不断地进入黄河,造成了对黄河水质的污染,因此对黄河水质的评价是一项  相似文献   

17.
张智  杨骏骅 《四川环境》2005,24(6):83-86
城市水景水体的修复和保持是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重庆市双龙湖是典型的城市水景水体,治理前富营养化状况严重。双龙湖治理采取了综合整治的方案,包括污水截流工程、雨水截流及净化工程、湖水复氧循环工程、湖水的生态治理工程和污泥固化工程等。截断外源污染,抑制内源污染,有效的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经过治理,双龙湖水体水质明显提高,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水质恢复到Ⅳ类水质,满足景观水要求。双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我国,特别是三峡库区众多的城市水体的修复和保持积累经验,为城市水景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是国务院决策的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宏伟工程。这项工程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让缺水地区人民喝上优质、洁净的丹江水。农业面源的污染与水质保护和环境保护关系十分密切。按照国家提出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总体方针,必须加大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杜绝水质污染,确保京津冀地区饮用上放心水。笔者对南阳市水源地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7条治理对策,旨在对综合治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引江济淮巢湖调水区水污染特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江济淮工程巢湖调水区的水质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开展了污染源特性分析,总结和探讨了调水区的水环境问题,并得到结论:巢湖调水区主要污染原因是城镇污水处理水平落后、工业结构性污染严重、农业面源和城市面源污染较为突出、潜在内源污染威胁。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改善巢湖水质的建议,以期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改善生态环境,以达到确保区域内调水水质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2021年菏泽市3条主要河流水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鱼河水质良好,洙赵新河和万福河轻度污染,2016—2021年菏泽市水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水质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分析结果为地表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以进一步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