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型职业病"你患上几种?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士介绍,法定意义上的"职业病",一般是指发生在煤矿业、建筑业等行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疾病,譬如居职业病之首的尘肺病,还有职业性放射疾病、汞及其化合物的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的中暑等,共分10类115种。以办公室白领为侵害对象的"职业病",包括:腰颈椎疾病、内分泌疾病、疲劳综合征等,人们称之"新型职业病"。这类疾病侵犯的人群和行业,早已不再是过去普遍认  相似文献   

2.
郑联 《安全与健康》2007,(11):56-56
谈及噪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汽车的鸣笛、建筑工地的机器声、迪厅的高音喇叭等,其实除了这些噪音之外,来自办公室的各种噪音也在悄悄污染我们的生活,而这类噪音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这一结论明确指出了过度劳累对人体的危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了.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4.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我们,同样要养成良好习惯。在办公室工作环境中,危险是不明显的,人们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酿成事故,给个人也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期我们继续介绍办公室安全的相关知识。教大家如何营造健康愉快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黄大贵 《劳动保护》2005,(7):103-103
进入夏天,人们经过一上午紧张繁忙的工作,午餐后,不少人都喜欢趴在桌上小睡一会儿,以缓解身体的疲劳。这样的小憩,虽能有助于人们恢复工作的精力,但却无形中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疲劳给人带来不适,却也能提醒人们注意健康,保护自己的身体。因此,疲劳堪称人体的安全“信号灯”: 一是病理性疲劳 这种疲劳持续时间较长,多为某些疾病的预兆,如肝炎、糖尿病、癌症等都可引起疲劳,应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二是心理性疲劳 因某些因素造成的焦虑和失望引起。如工作、学习、家庭不和睦,终日郁郁寡欢,忧心忡忡,又不便发  相似文献   

7.
张永宝  吴祥  陈建武  姚勇征 《安全》2021,42(2):57-63
为探索生理节律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名北京市出租车司机,使用闪光融合频率计、动作稳定器、视觉反应时测试仪3种实验仪器,分实验组和空白组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状态分时段进行多次测试,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出租车司机疲劳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主要表现为困倦、身体不适以及倦怠3个方面.8:00司机疲劳程度最低,13:00疲劳特征关键点;7:00 ~13:00疲劳主要因素是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而工作方式对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13:00 ~ 20:00疲劳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方式和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身体不适和倦怠.  相似文献   

8.
基于各种物理传感器的疲劳驾驶监测预警技术(DFMP),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这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驾驶人生理特征、车辆运行状态以及驾驶人行为特征的疲劳监测。分析论述各种疲劳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优缺点以及应用状况,介绍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疲劳监测系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车道偏离监测、车辆运动参数监测、基于人眼、头部运动以及面部状态的疲劳监测等是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系统软硬件的提升、基于机器视觉的多传感器多参数信息融合等是疲劳监测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更强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是疲劳监测技术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监测不同岗位管制员执勤过程中的疲劳状态,利用精神运动能力检测结合空间知觉感知测试仪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不同岗位管制员疲劳状态下的认知能力差异.结合试验获取的数据,运用K-means方法将管制员工作状态划分为清醒和疲劳.选取疲劳数据,通过KW检验理论计算并分析不同岗位间管制员疲劳状态下认知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进近与区域管制员疲劳状态下警觉性差异度为75.495,即进近与区域管制员疲劳状态下管制员警觉性存在显著差异;进近与塔台管制员疲劳状态下注意力稳定性差异度为7.881,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遇到情绪不佳、内心冲突、忧虑不安、精神抑郁或生闷气发怒等时,都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实际上这也是种疲劳,医学上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疲劳称作心理疲劳。心理疲劳如同体力疲劳一样,本身是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点,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威胁到机体健康,成为心脏病、高血压、肠胃病乃至癌症等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_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治…  相似文献   

11.
一些工作环境中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重型机械或大动力的切割工具发出的强噪声,危险化学品导致的毒烟和有毒气体等,对于这些危险,人们的预防意识很强,也知道如何防护。但是,在办公室工作环境中,危险隐藏在角落,人们往往不重视甚至忽略,受到伤害。本栏目分2期介绍办公室安全的相关知识,教大家如何营造健康愉快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事故发生,保障飞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多生理信号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飞行警戒疲劳检测方法,识别飞行员飞行警戒中的疲劳状态。首先,研究疲劳评价与检测方法,并基于自主开发的飞行警戒测试系统与多导生物反馈仪和眼动仪搭建试验平台;然后,采集飞行警戒作业中的心电、眼动、呼吸等多生理信号和主观疲劳自评值;再次,通过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提取敏感生理指标,并以此作为特征向量,通过机器学习训练,构建基于多生理信号和SVM的疲劳检测模型;最后,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模型准确率,对比分析各疲劳检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飞行警戒疲劳状态下,作业者的多项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心电、眼动和呼吸等多生理信号融合较单一信号的疲劳检测效果好,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基于高斯径向基核函数(RBF)构建的疲劳检测模型训练及预测准确率可达93%和87.50%。基于多生理信号和SVM方法可以实现对飞行警戒疲劳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正引起疲劳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睡眠问题、生活习惯、超重肥胖、疾病这几大类。睡眠不足缺乏睡眠是导致疲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统计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约有60万。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  相似文献   

14.
肖艳 《劳动保护》2008,(2):118-119
据调查,有80%以上的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与他们的特殊工作性质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久坐、紧张、疲劳、睡眠不足、饮食无规律等职业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预防管制员工作中陷入疲劳及紧张状态,研究处于这2种状态时管制员的管制通话语音反应特征。通过管制模拟试验方式采集管制员在正常、疲劳、紧张和疲劳且紧张等4种状态的管制语音数据,并提取各状态下管制员回复机长的语音次数和反应时间,统计平均每架航班反应次数、整个管制任务及不同时段平均反应时间等3种参数,分析疲劳和紧张导致这些参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疲劳和紧张将使管制员完成同等管制任务需要更多反应次数,疲劳时管制员反应速度变慢、稳定性降低,且两者会随工作时间增加变得更差;紧张将使反应时间稳定性降低,并使反应随工作时间增长而变慢。  相似文献   

16.
水仙花常被人们摆在案头美化工作环境,但诸不知,它会给办公室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专家提醒,养花栽草时,不能只重美丽而忽视其毒性。  相似文献   

17.
张敏  祁成 《劳动保护》2022,(5):82-83
检查要点21配置适宜的辅助用室与卫生设施原因简析疲劳和疾病是影响高效率工作的因素,应按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提供必要的设施以缓解劳动者的疲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这些设施一定要品质优良,否则,不仅不能防治疾病,反而更易传播疾病。风险/表现识别(1)疲劳。(2)罹患疾病。(3)缺勤。  相似文献   

18.
浅谈疲劳对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全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对心理学因素之一-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出一种能更加有效地检测驾驶人驾驶状态的方法。通过对疲劳状态进行等级划分,利用脉搏波信号(Photoplethysmographic signal, PPG)以及皮肤电反应信号(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实现多种生理信号融合,进而构建驾驶人的驾驶疲劳状态数据库。根据采集数据结合主观评测分析驾驶人状态变化规律,选取有效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各个指标与疲劳程度的变化趋势。依据状态变化规律和特征,结合主观评测,分析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同时,设定疲劳状态等级,分为清醒、轻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状态,构建隐马尔可夫(Hidden Markov Model, HMM)驾驶疲劳水平分级的疲劳评估模型。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后的HMM疲劳检测模型准确率为90%。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安全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对心理学因素之一—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