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在武江大桥桥址区岩溶灾害勘察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方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并且勘察结果与钻探验证进行了对比,得出高密度电法和跨孔地震波CT适用于岩溶勘察的结论,并讨论了其他勘察方法在岩溶地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7,22(3):58-6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工程地震映像法两种环境物探技术同时应用于实际的地质灾害(岩溶)勘察中,结果表明:对于岩溶这样的地质灾害,单一环境物探技术虽然能清楚反映其埋深、规模和发育情况,但各有缺陷。而多种环境物探技术的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将能大大提高岩溶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勘察地裂缝的电阻率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梁爽  任隽  闫述  高致宏 《灾害学》2004,19(1):73-75
以西安地裂缝为例,探讨了电阻率法勘察地裂缝的应用效果及直流电阻率法的勘探深度问题.结果表明,电阻率法是城市地裂缝勘察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排石场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在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应用于排石场的稳定性评价中时,根据各种装置的特点和T、λ参数对高低电阻率的表征特性,进行了多装置及多参数的探测。通过对各二维反演视电阻率成果图的综合对比和解释,划分出了存在地质隐患的区段。经钻孔验证,效果很好。结果表明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多装置、多参数勘探,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及其电阻率特征,进而对排石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对同类地质情况的监测、预警,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塌陷分布及土地利用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调查、钻探、物探等方法对淮南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诱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通浅覆盖岩溶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于下伏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之上,以及构造发育区和松散层粉土含量较高区,岩溶塌陷主要受岩石溶蚀程度、强烈地下水动力条件及松散层厚度、成分等控制。结合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场地具体条件,探讨了大通浅覆盖型岩溶区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8,23(2):37-40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延时性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堤坝渗漏及岩土体稳定性)监控与预警中是一种创新。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延时性勘探能有效地划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及位置;同时,还能为灾害治理提供区域性和地下结构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东北公路工程多年冻土探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使用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对东北公路工程多年冻土的勘察是行之有效的,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泄流孔堵塞对坝体结构稳定和长期安全运行有着极大的影响。现拦砂坝泄流孔的设计大多基于经验,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基于泥石流在泄流孔中的能量耗散过程,提出了基于获取必要参数情况下的泄流孔堵塞判识方法,分析了泄流孔设计参数和泥石流性质对堵塞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对比验证了判别方法的合理性,可将误差控制在 15% 以内。最后应用该法对四川省绵竹市文家沟的拦砂坝泄流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坝泄流孔较易发生充满全孔的泥石流停淤堵塞,与实地勘察结果一致。根据理论分析,为保证泥石流的顺畅排导,建议在该坝前布设能量调控设施,调控进入泄流孔的泥石流流速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正> 利用地电阻率法进行地震预报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在这期间,地电阻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100个地电阻率台站,分布在全国各主要地震区,经历了国内几次大震的实践.因此在观测仪器、排除干扰、地震实践以及模拟实验、变化机理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经过1983-1984年两年的清理攻关工  相似文献   

10.
满洪敏 《灾害学》2002,17(1):46-51
1995年前后,山东省临沂地区郊棉纺织厂等单位相继出现地面塌陷现象,同时穿过市区一条河流的水田桥附近河水下漏。在初步断定 这些现象由岩溶塌陷引起的前提下,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有选择地对临沂市西郊五个重点企业进行了岩溶调查。结果表明,在临沂市郊的浅层地表普遍发育着岩溶。岩溶的类型多样,岩溶的主要特征是埋深层,空间尺度小,密度大,从地下水抽取试验看,岩溶贯通性好。针对岩溶自身的特征以及临沂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提出了减少或避免塌陷灾害的对策。主要是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控制抽取岩溶水以及混凝土泥浆灌注,铺设桁架和清、爆、挖、填处理或者回避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岩溶塌陷易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岩溶塌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实例及专家意见,结合模糊贴近度理论,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讨论了岩溶塌陷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武山铜矿区上屋周地段岩溶塌陷评价为实例,利用模型分别对该地段目前和1994年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利用武山铜矿区多个已发生岩溶塌陷的地段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整个碳酸岩覆盖区域进行评价,均表明该评价模型效果良好.所提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原理直观,计算方法简单、快速、实用,为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氧树脂微胶囊制备自修复水泥砂浆,研究微胶囊掺量3%和6%的情况下水泥砂浆的强度修复率,并利用微观结构分析在同一掺量下试样损伤发生时和修复后的结果,结合压汞法、氮吸附法和微观CT测定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特性,同时通过分析自修复砂浆的孔尺寸分布模型,从模型得到的孔结构参数分析砂浆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微胶囊掺量从3%~6%的砂浆范围内,修复率逐渐提高;在相同掺量的情况下,由氮吸附法测的结果表明损伤试样的累积孔体积小于修复后的;压汞测试的结果得出修复后的累积孔体积大于损伤的;XCT处理结果表明试样损伤的累积孔体积大于修复后的,并且从预测模型得到的孔结构参数表明修复后试样的孔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介绍了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CT)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阐明了它在地基勘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的地基勘探中,为其他勘探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主要依据介质的不同吸收系数进行电磁波透射得到最大量数据,由计算机处理得到勘探剖面上吸收系数β值并以灰度或彩色成像,形象、直观地研究复杂地质现象的成因及局部结构,对于基岩中的断层、软弱夹层、地下溶洞及其发育特征、地下不明隐藏物等勘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19,(Z1)
物探技术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勘察手段,该文通过对物探专业技术工作的总结,系统分析了工程地质思维在物探解译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达到物探与工程地质两专业的无缝衔接、使其相互融合,从而提高物探解译水平与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不等跨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梁柱子结构在连续倒塌工况下短跨节点由于变形较大而率先发生破坏,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将快速下降,长跨因失去短跨支持,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增大短跨节点变形能力以提升长跨效能利用的设计理念,针对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半刚性连接节点,探究增加短跨顶底角钢厚度、改变短跨梁翼缘螺栓孔形式等对子结构长短跨抗力机制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协同工作系数,定量说明长跨效能的发挥程度。结果表明,短跨顶底角钢厚度的增加使得短跨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提供的抗力明显增大,由于长短跨的协同工作,长跨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得到进一步发挥;在短跨梁翼缘开设长圆孔,使短跨节点具备更大的变形能力,其倒塌抗力得到提升。针对短跨栓孔长度和顶底角钢厚度的设计可使不等跨梁柱子结构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长短跨协同抵抗外载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6.
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情况直接影响桥梁设计方案,桥梁方案影响勘察方案,两者相互影响。结合云南建(个)元高速红河特大桥工程、杭瑞高速南长城互通回垅溪大桥工程,介绍了根据岩溶区的地质分布特点和初步桥梁方案,进行的桥位区地质勘察方案和勘察要点,并结合勘察成果,动态调整桥梁设计方案,找到了较小跨径的桩基持力层,使桥梁方案造价更优,调整了桥梁跨径布置方案,使布跨更合理,成功避开岩溶,实现了地质优先,择地建桥的桥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模拟大跨空间结构的风荷载,提出了改进的线性滤波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法。该方法基于传统线性滤波自回归模型,通过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迭代法求解大跨空间结构风荷载模拟中的回归系数矩阵,进而对大跨空间结构的风荷载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线性滤波AR模型法解决了自由度过大导致的回归系数矩阵不正定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模拟具有空间相关性、时间相关性的节点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精度、速度和计算稳定性均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阻率的各向异性方法研究了海安台地电阻率变化 ,发现海安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其2 50km范围内的M 6 0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另外 ,对今后海安台附近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ynthesis Program, PSASP)对变电站母线拓扑结构做了简化,潮流计算中不能反映变电站内部各引流线及CT潮流变化。通过分析PSASP程序和3/2接线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增加母线节点法和断面定义法两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验证。应用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够有效解决3/2接线中CT过载无法观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导热系数现场难以快速、准确测试的问题,以下蜀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依据电阻率和剪切波速估算导热系数的关系模型。分别采用HC-110热导测试仪、四极法和弯曲元测试系统对20℃、含水率为10%~21%、干密度为1.5~1.8 g/cm3下蜀土的导热系数、电阻率和剪切波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三者与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函数关系,建立了导热系数与电阻率和剪切波速的关系模型,经检验,该关系模型拟合度高,为工程实践中利用电阻率和剪切波速快速确定土体导热系数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