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过硫酸盐(S_2O_8~(2-))在修复地下水有机污染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揭示过硫酸盐氧化处理汽油BTEX污染地下水的效果及其向生物降解转化的特征,以过硫酸钠为氧化剂,建立含水箱柱系统模拟场地汽油BTEX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结果表明,含水层中内在生物作用对高浓度BTEX的降解作用不理想;过硫酸盐对处理地下水BTEX污染有一定的效果,当PS/BTEX(摩尔比)=20时,氧化效果明显,其中苯浓度的衰减系数最大,能使难生物降解的苯优先去除。pH、ORP值、NO_3~-等水化学指标的改变能反映化学氧化作用向生物降解作用转化,是比较理想的过渡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2.
原位生物修复和原位化学氧化是处理地下水燃油污染的两种有效技术,它们的联合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相关研究尚很少见.为进一步验证两种技术在水流条件下处理汽油污染地下水中的联合性能,本研究利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实验砂槽模拟浅层含水层,通过分别投注传统汽油和乙醇汽油(含10%乙醇,体积比),持续补充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以促进生物修复作用,以及采用过硫酸盐(Persulfate,PS)作为氧化剂以瞬时投注和连续投注两种方式实施化学氧化处理,研究污染源区主要污染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PS和硝酸盐的迁移与衰减.结果表明:在持续补充硝酸盐电子受体的条件下,传统汽油和乙醇汽油侵入地下水后BTEX溶解过程均呈现浓度波动期和消退期,BTEX浓度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33和0.028 d-1,乙醇衰减速率常数为0.166 d-1;瞬时投注PS时,传统汽油和乙醇汽油的BTEX浓度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56和0.063 d-1,比未投注PS时的速率常数大;连续投注PS时,BTE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13和0.01...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从石油开采等过程对浅层含水层带来的污染现状、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进展、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和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修复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鉴于浅层地下水系统具有低温、贫氧等特点,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强调指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优良"土著"菌株的筛选和菌群的构建、低温缺氧环境下的降解研究、同位素技术、原位修复的现场研究以及微生物-植物的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BTEX在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污染地下水中的衰减行为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燃油储藏罐泄漏造成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影响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乙醇对BTEX修复策略的影响成为需要重视的新问题.为揭示乙醇汽油污染地下水中BTEX的衰减行为,本文通过室内两个独立砂槽投注实验和近3年的监测,对比了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中BTEX自然衰减和基于硫酸盐-硝酸盐补充的增强生物修复行为.结果表明,传统汽油BTEX自然衰减较快,乙醇汽油BTEX自然衰减较慢,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5~0.0329 d-1和0.0045~0.0124 d-1;苯衰减最快,其次为甲苯.补充硫酸盐和硝酸盐能促进生物修复,单独补充硫酸盐时其利用率为89.7%~92.9%,同时补充硝酸盐时硫酸盐利用被抑制,硝酸盐利用率为79.9%~87.2%.水位波动会促进BTEX溶解和迁移,增大质量通量.乙醇汽油不仅能消耗更多电子受体,使得BTEX衰减被抑制,而且可能会扩大水位波动引起的增溶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乙醇汽油的推广应用,其污染岩溶地下水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汽油组分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可以被过硫酸盐(PS)化学氧化作用有效去除。然而,乙醇的存在是否影响PS去除BTEX尚缺乏深入研究。利用石灰岩颗粒为介质,以汽油组分BTEX(总浓度为20 mg/L)和乙醇(浓度分别为500,5000 mg/L)为污染物,通过微元体(Microcosm)实验模拟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研究PS分别去除BTEX和乙醇,以及同时去除BTEX和乙醇的效果,讨论了乙醇对PS去除BTEX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8 d,PS可以去除91%的BTEX,准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06~0.349 d-1,其中苯最难去除,其次为甲苯。乙醇能够被PS有效去除,准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003~0.054 d-1,去除速率小于BTEX;乙醇与BTEX共存时能够抑制BTEX的去除,但不会影响BTEX去除的优先性。PS浓度增大,有利于去除乙醇和BTEX,但会抑制微生物活性,促使pH值下降,并导致CaSO4沉淀。该试验结果可为乙醇汽油污染岩溶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产石化企业污染场地风险防控日益受到关注,高性能生物降解菌剂是在产企业成功原位生物修复的关键.本研究从苯系物降解菌群中筛选并分离出高效苯降解菌株,经细菌形态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通过改变单一因素研究降解菌株的降解特性,并通过LC-Q-TOF-MS/MS检测中间代谢产物,进而推测菌株的苯降解途径.结果表明,高效苯降解菌株经鉴定命名为Corynebacterium sp.AL-5.菌株AL-5在28℃、pH=8.0、添加100 mg·L-1酵母粉的培养条件下,10 h内可完全降解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苯,并阐明了菌株AL-5通过苯酚和邻苯二酚途径降解苯.此外,菌株AL-5可在混合BTEX体系中同时降解苯和甲苯,半衰期分别为3.3 h和12.9 h,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本研究可为在产石化企业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阿特拉津生态毒性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阿特拉津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使用了40多年,目前仍然是应用广泛的化学除草剂之一.在许多国家及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中都检测出了阿特拉津及其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阿特拉津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持留期较长并具有生物蓄积性,不但对粮食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而且会扰乱和破坏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因此,深入研究阿特拉津的生态风险问题及其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阿特拉津生态毒性、阿特拉津降解微生物及降解途径方面,对降解阿特拉津的酶学、遗传学和生物工程研究概况作简要介绍,为更好的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阿特拉津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修复药剂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关注.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应筛选评估并公布土壤中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超标的降阻产品、修复活动不得造成新的危害、加强肥料等产品的登记并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价、修复方案中应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内容.但目前还没有制定针对修复药剂安全性的相应标准或技术规范.修复药剂可能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数量的改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或二次污染土壤,还会迁移进入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并引发风险;本文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中常用修复药剂的修复机理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现有修复药剂评价和管控方法,提出了基于土壤性质、微生物和地下水安全的修复药剂安全评价及管控建议,为场地修复中修复药剂安全利用及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63  
生物修复在治理多环芳烃污染环境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概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论述了降解微生物分离、驯化、咱类、降解机制等,探讨了提高多环芳烃降解速率的途径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污染特征以及健康风险评价。于2012年10月份,对某制鞋工业区周围环境空气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及邻二甲苯)浓度进行监测,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空气中苯的人群癌症风险以及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制鞋工业区空气中BTEX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一次污染物日变化特征,即早晚较高,中午较低。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在0.01~0.80之间,危害指数为0.9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非致癌风险;而苯的癌症风险值为1.90×10-4,超出了美国EPA制定的1.0×10-6的安全限值,对周围居民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1.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study, the e ectiveness of intrinsic bioremediation on the containmen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was evaluated at a gasoline spill site. Evidences of the occurrence of intrinsic bioremediation within the BTEX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s) plume included (1) decreased BTEX concentrations; (2) deple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DO), nitrate, and sulfate; (3) production of dissolved ferrous iron, methane, and CO2; (4) deceased pH and redox potential; and (5) increased methanogens, total heterotrophs, and total anaerobes, especially within the highly contaminated areas.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is study, enhanced aerobic bioremediation process was applied at site to enhance the BTEX decay rates. Air was injected into the subsurface near the mid-plume area to biostimulate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microorganisms for BTEX biodegradation. Field results showed that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process caused the change of BTEX removal mechanisms from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inside the plume to aerobic biodegradation. This variation could be confirmed by the following field observations inside the plume due to the enhanced aerobic bioremediation process: (1) increased in DO, CO2, redox potential, nitrate, and sulfate, (2) decreased in dissolved ferrous iron, sulfide, and methane, (3) increased total heterotrophs and decreased total anaerobes. Field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BTEX removal increased from 92% to 99%, and the calculated total BTEX first-order natural attenuation rates increased from 0.0092% to 0.0188% per day, respective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system from the spill area to the downgradient area (located approximately 300 m from the source area).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the 1990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CAAA) requiring the addition of oxygen content in gasoline, using California as a case study. The 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osts and benefits for several fuel blends (with and without oxygen content)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cross-media (air, water, soil) tradeoffs. We use known 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the travel cost method to derive recreational value, the averting expenditures approach and cost of illness approach to derive public health costs, and market price method to quantify increases in fuel price and fuel efficiency cost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lternatives. We use data from California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fuel blend with 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 a fuel blend with ethanol (ethyl alcohol), and a fuel blend without oxygenated compounds. The most expensive option to meet the 1990 CAAA is the current reformulated gasoline blend with MTBE, which results in a net cost to California's economy of between $0.9 and 2.7 billion dollars annually. The cost of treating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with MTBE is a major cost factor. Our assessment indicates that the non-oxygenated gasoline formulation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particularly in the long-term, once refiners are able to implement modifications to their installations or negotiate long-term supply contracts for these additives. Several strategies are identified to transition out of using the current gasoline blend with MTBE.  相似文献   

13.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以滨海平原区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MODFLOW/MT3D建立模型进行污染物的迁移模拟和修复模拟,模拟持续污染和清理污染源并配套抽水井的2种工况下,CODMn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特征。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滨海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很小,水动力条件差,污染物主要影响埋深10 m以浅的2个含水层;持续泄漏将造成污染羽中污染物含量很高,但污染物向场外迁移扩散的距离却很有限,20年后污染物超出场界的迁移距离不超过70 m;设置抽水井可有效地清理污染物,但污染羽的清除速度很慢,需要5~10年的连续抽水方可使污染羽收缩至场内。实际修复中,可根据修复进展情况实时调整抽水井的运行和布设,关停已修复好区域的抽水井,同时加大污染中心抽水井的出水量,并在修复多年污染物浓度依然较高的地段增布抽水井,以加快污染修复速度。建立的污染物迁移和修复模拟模型可为其他相关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油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油污染地下水的特点,采用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地下水效果显著,水中COD去除率可达95%,油类去除率也达90%以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常用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竖直井实现,但竖直井修复技术存在单井接触范围小、精准度低、难以在地表设施较多的场地实施等问题。污染场地水平修复井技术通过水平定向钻进手段协同化学氧化/还原、气相抽提、地下水抽出处理等修复方式靶向去除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区域的污染物,克服了竖直井修复技术的不足,适用于在产设施和构筑物下方的土壤/地下水修复。针对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技术优势及局限性、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该技术在J省N市某石油烃污染场地进行了工程示范,并结合软件模拟论证,采用水平修复井技术协同碱活化的过硫酸钠药剂注入。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实施不受修复区域地表市政设施的限制,对场地及周边环境扰动小,单井接触范围大,修复精度更高,工期100 d内石油烃浓度降低了96.47%,达到修复目标值。该技术的成功示范可为我国原位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参考,其推广和使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世界各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我国政府提倡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生物液体燃料的碳效应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不同技术条件下副产品利用的评估。论文通过建立碳平衡分析模型,将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影响及副产品利用的替代效应纳入研究体系,评估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各个环节的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木薯原料种植环节碳排放主要来自氮肥的使用及对土壤碳库的破坏;木薯燃料乙醇加工转化环节碳排放主要来自蒸馏和脱水过程能源消耗,改进加工转化技术对减少此环节碳排放至关重要;木薯燃料乙醇运输及储存过程碳排放较小。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质量(1 kg)木薯燃料乙醇平均碳排放为0.647 kg。以汽油的碳排放为参照,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碳排放呈现负效益;采用较为先进的双酶法中温喷射液化-大罐浓醪间歇发酵-多塔多耦合差压精馏和分子筛变压脱水技术,则其碳排放为汽油的90%;倘若能避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则这一比例下降到64%。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的发展,减少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的碳排放,首先应该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木薯,不转换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减少对土壤碳库的破坏;此外,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燃料乙醇转化技术并加强对副产品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辽宁省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归纳及描述,提出适合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大型矿区污染土壤、地下水及污灌区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重点及方向建议。文章提出,突破有机物热脱附、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淋洗、微生物降解、植物萃取、风险削减、农艺调控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体系,建立土壤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对辽宁及东北地区的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的地下水中1,2-DCA(1,2-二氯乙烷)污染的修复方法,本文开展原位修复包括化学氧化清除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及其集成技术的有效性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这两种不同氧化剂对1,2-DCA化学清除的效率以及清除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均能有效的进行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