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分布于太湖流域低洼中心的苏南湖泊群,属典型三角洲浅水湖泊类型,大部分地区地面高程均低于当地洪水位。以苏南地区的60个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比较研究了湖泊水深、容积、面积与湖泊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及基本理化指标等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深与pH、COD_(Mn)和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与富营养化指数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由此可知,湖泊深度可对湖泊富营养化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但其内在机制比较复杂,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生产活动的加剧,包括筑堤围圩在内的一些湖泊取土行为,会对湖泊的生物种质资源等产生深远影响,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三峡库区澎溪河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于2013~2014年对澎溪河不同断面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取样调查,对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利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盐结构和营养状态。结果发现,澎溪河营养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澎溪河上游河段叶绿素a含量与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而中段高阳渡口叶绿素a含量与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因子法评价结果显示,澎溪河水质为Ⅱ~Ⅲ类。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标范围为56~135,处于富营养至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之间;春季3~5月及秋季10月,部分断面富营养化状态极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8数据的东道海子叶绿素a的遥感反演和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监测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依据,而叶绿素a是进行水质监测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研究东道海子叶绿素a的多光谱波段分析技术,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中低分辨率多光谱水质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本文以Landsat8 OLI为数据源,研究叶绿素a的光谱特征,确定叶绿素a遥感定量监测的最佳波段,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建立叶绿素a的遥感估测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和应用;采用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TSI)方法,以叶绿素a浓度为指标,进行湖泊水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Landsat8 OLI数据的700 nm~800 nm波段适合用来监测内陆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水体;Landsat8数据11个波段中,前5个波段适合用来反演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得到最佳的回归模型;从叶绿素a浓度及富营养化空间分布上看,东道海子中游区域的分布均明显大于上游和下游区域,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减小;从时间上看,东道海子水质呈好转趋势,中下游区域好转尤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内陆湖泊水质持久监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关键是建立遥感数据和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关系。本文根据2007年11月在太湖实测的水体反射光谱及实验室分析得到的叶绿素浓度数据,对太湖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687nm附近反射峰位置对叶绿素浓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太湖水体叶绿素浓度的估测模型中,反射峰位置的指数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叶绿素a浓度与684nm和633nm附近的一阶微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R’684和R’633所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估算精度R2分别达到0.89和0.91。  相似文献   

6.
以西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015~2017年西充河流域4个水质监测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I_(Mn))和氨氮(NH_3-N)的年度和季节变化趋势,并结合降雨量、水温等环境气象因子与西充河流域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充河中的I_(Mn)和NH_3-N主要来源于流域内的居民农牧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西充河流域的4个水质监测断面的I_(Mn)浓度逐年升高,上游监测断面(晏家乡和莲池镇)的I_(Mn)恶化程度较下游(新复镇和华凤镇)严重,且达到显著水平,西充河流域的I_(Mn)浓度总体呈现春季夏、秋季冬季的趋势;晏家乡和新复镇水质监测断面的NH_3-N呈逐年好转趋势,莲池镇和华凤镇的NH_3-N则呈总体恶化趋势,特别是莲池镇2017年的NH_3-N浓度较2016年升高了2.271倍,恶化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西充河流域的NH_3-N浓度总体呈现春、秋和冬季夏季的趋势。降雨量和水温等环境气象因子对西充河水质的相关关系表明,降雨量和水温的增大都会促使西充河的I_(Mn)浓度升高;但降雨量和水温的升高会降低NH_3-N浓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梅湾水库2016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水库污染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湾水库总体水质为Ⅳ类,超标污染物为总磷,属轻度污染。水库水质除11月符合Ⅲ类标准外,其余月份稳定在Ⅳ类。而总氮全年处于劣Ⅴ类水平。水库冬春季为中营养状态,夏秋季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总体上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叶绿素a与水温、高锰酸盐指数之间两两正相关,相关性极显著,但与N、P相关性不显著。总氮与高锰酸盐指数、水温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针对库区污染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MODIS资料和中国地面累年值月值数据集探讨了四川地区2008~2017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2008~2016年AOD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地区AOD在10a间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2010年为高值年,2017年为低值年,分别为0.46和0.21。月均值AOD呈双峰型分布,在2月和8月达到峰值,分别为0.44和0.32。空间分布上,东部为高值区,西部为低值区。东部地区AOD下降趋势显著,西部AOD上升趋势不显著;四川盆地AOD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气压显著负相关,与风速、降水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对2016-04月至2017-03月昌吉市城区2个自动空气监测子站的臭氧及其前体物进行了分析,探讨昌吉市城区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与前体物的关系。研究发现,昌吉市城区臭氧在7~9月份维持相对较高浓度,臭氧浓度呈单峰型分布,一般在17:00、18:00达到峰值;CO、NO、NO_2和NO_x等前体物多呈双峰型分布,与O_3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性在冬季较低。通过大气氧化剂OX和NO_x的拟合方程发现,昌吉市城区OX在夏季受局地污染和区域污染的影响均比秋季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某菜地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输出的定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氮、磷流失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菜地径流流失的氮素以硝态氮为主,雨季期间(4月—7月)其他形态N流失量占总N流失量的比例上升,铵态氮含量一直很低;整个试验期间,TN与NO3--N呈极显著正相关;磷素径流迁移以颗粒态为主。与未施肥对照组相比,菜地常规施肥显著增加N径流流失量,对P未造成显著影响;因而菜地常规施肥对径流水体N富营养化具有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锦城湖3、4号湖实施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水质由原来的富营养化水体降低为中营养水平。锦城湖由藻型湖泊转变为草型湖泊,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锦城湖营养盐指标和水体透明度均有明显的“修复点”。湖泊生态修复对锦城湖的浮游植物群落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生物量、平均藻细胞数和细胞重量大幅降低,藻类群落由原来的绿藻(Chlorophyceae)、硅藻(Bacillariophyta)为优势种群转变为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ceae)为优势种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2015年闽江北港重要饮用水源地水文、水质长序列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水文保证率下的流量对不同水质因子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①pH数值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而DO、高锰酸盐指数、TP和NH_3-N呈上升趋势;②25%保证率的流量为pH和DO变化驻点,高流量时呈显著正相关,低流量呈显著负相关;③高锰酸盐和TP在高流量条件下(50%水文保证率),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④氨氮在低流量条件下(50%~100%水文保证率),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浅水型湖泊水温日成层现象的初步探讨——以太湖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温是湖泊环境研究中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本文以典型浅水型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根据连续定点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的水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证明了日成层现象的存在,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角度论述了水温分层现象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内87家大型主题公园门票价格的统计分析显示,综合质量因子、投入因子等内部因素与门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外部因素中除游客消费能力与门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外,其他因子与门票价格相关性不显著。这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说明主题公园门票定价机制有别于自然或遗产类景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主题公园门票定价机制呈现出以下特点或问题:1主题类型不同,门票价格不同;2成本是定价的基础与核心;3重视"游客的消费能力"而忽视"游客的支付意愿";4门票价格与旅游产业环境不匹配。针对现有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以芦苇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探讨芦苇根系及环境因子对沉积物Pb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根系对沉积物Pb富集效应明显,4月—10月富集效应强,根系Pb含量较高,而11月—次年2月富集效应弱,根系Pb含量较低;沉积物中Pb含量呈现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的变化趋势;DO与芦苇根系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温与沉积物P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芦苇根系Pb含量与沉积物Pb含量的相关性较强,显著性系数为0.043 3。  相似文献   

16.
国内87家大型主题公园门票价格的统计分析显示,综合质量因子、投入因子等内部因素与门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外部因素中除游客消费能力与门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外,其他因子与门票价格相关性不显著。这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说明主题公园门票定价机制有别于自然或遗产类景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主题公园门票定价机制呈现出以下特点或问题:1主题类型不同,门票价格不同;2成本是定价的基础与核心;3重视"游客的消费能力"而忽视"游客的支付意愿";4门票价格与旅游产业环境不匹配。针对现有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站草面温度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青海省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草面温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呈一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全省草面温度日最低值出现在6时,日最高草面温度出现在14时,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草面温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为-10.6℃,月平均最高值为18.1℃,出现在7月;各站草面温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变温均出现在11月;草面温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青海省草面温度变化呈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说明草面温度的高低受纬度、拔海高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15个站草面温度与气温、地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反相关,全部通过了0.05以上显著性检验水平。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天,草面温度的日变化均为不光滑的曲线,但不同天空状况下草面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做好黑臭水体治理,需全面掌握水体污染特征。依据2019~2020年间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和黑臭水体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监测指标间相互关系,找出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整治工作的开展,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监测河段水质总体表现为优于2019年。监测指标中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浓度与河道黑臭状况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与氨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透明度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在黑臭水体评价中的作用依次为:氨氮>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透明度。可知,周边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是导致黑臭水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后续黑臭治理需加强监管,降低水中氮营养盐浓度,利用生态修复措施实现英洲海城区段长治久清。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K检验法对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9个站点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相对湿度月际和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夏季相对湿度最大,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以0.18%/10a的速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秋和冬季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而夏季相对湿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夏季的6~7月及秋初的9月相对湿度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均为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地在1983年相对湿度发生了突变;影响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平均气温和降水日数,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日数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唐山南湖富营养化问题,对南湖补给水源及湖体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春季南湖水体中TN、TP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水质标准;Chla(叶绿素a)浓度呈增长趋势;补给水源对南湖水体营养物质的贡献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水体水质在春季期间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对唐山南湖外源和内源加以防控,避免藻华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